德育风帆从三中校园扬起

时间:2022-10-12 09:08:16

德育风帆从三中校园扬起

一、倾心打造校园德育文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传统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成才、轻,人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新世纪学校德育建设要求师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素质教育,展示人格风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情,认识世界,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是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基调,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德育的风帆从校园扬起,即在改变校园、美化校园时,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以此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树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争做学校小主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良好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高尚的典范激励学生,以此做到以丰富的活动提升学生。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系列文化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校园文化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如:1、教室设置学生园地,张贴名人名言条幅,校园内寓意深刻的浮雕,古今中外名人像,以及主题鲜明的板报,把整个校园变成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校本教材。2、每逢重大节日,都开展相应的活动,如联欢、作文竞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坚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3、通过每年参观德育基地(祭扫烈士墓)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4、开展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容易被学生接受。5、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学生在雄壮的国歌中、鲜红的国旗下和激昂的国旗下的讲话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立志建设祖国,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总而言之,在校园德育文化建设中,既要遵循科学原理,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利导、灵活运用、发展创新。这种德育教育在校园内必将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思想品德教育不该是空洞的教育,而应该依据学校现状,从实际出发,在学校德育过程中通过学科渗透,全方位实践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时时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借助多种活动为学生搭建轻松和谐的德育平台,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因情而动、因理而明,达到落地有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二、把德育教育契机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和建设者。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渴望新鲜事物的时期,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发展特点,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易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塑性大,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的最好时期。这不仅可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也起着良好的决定作用。因此,狠抓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狠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狠抓素质教育,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当务之急,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建立“三结合”教育网

十几年来的德育工作,使我们深知思想品德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积极关心、支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融为一体,才能凝聚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些社会公德内容都是绿色的精神食粮,他无疑会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重大的作用,从而提高育人效果。如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性格、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以及青春期问题进行教育。

校园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多种信息,为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宣传、号召学生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德育中来,让校园的虎跳跃起来,让校园的龙腾飞起来,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做到“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好学生,在社会是一个好公民”,同时有得放矢的开展法律教育,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和整顿,按时召开家长会,科学指导家庭教育,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交流推广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使全社会密切配合,关心、支持学校教育,把学校真正打造成学生茁壮成长的摇篮。

四、心灵发现,向善向美

处在学习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作为教师,不要只看到那空的一半,更要从爱心出发,换个视角去看到学生那满的一半,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潜力,以宽容的心态去审视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努力进取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勤奋努力的毅力和干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奠定他们学业成功的信心和基础,努力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内动力的作用――自省、自律、自我发展。给学生指出道德品质的动力航标,久而久之,就能陶冶人心、净化人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升腾起对真善美的钦慕,使他们在诚挚、平等、温暖的情感氛围中明是非、辨善恶,人人都能有人的那种荣誉感和羞耻感。自觉的校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去实现自己的道德目标,放飞自己的理想。

我们教育学生就要触动学生的心灵,那么学生定能崇尚智慧,珍爱生命,守护道义,遵守公德。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

五、走出困境,沧海扬帆

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教育才能走出困境,才会富有生命力,教育就是用人格铸造人格,用情感激感,用爱心呼唤爱心。关爱学生,让学生获得受尊重的感受;展示特长,让学生获得愉悦感。使学生获得自豪感;愉快教学,让学生获得愉悦感。使学生将规范要求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管理永恒的主题,如果学生每天都是心情愉快地走进学校,充实欢欣地走出校园,那么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和训练,是一种细致的累积式教育,是积日常行为为习惯的涓涓细水,汇成良好品德的大海。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他们有的是鲜花,身上散发着鲜花的芬芳;有的是小草,身上有小草的婀娜,他们都不缺少美,缺少的恰是我们的发现和浇灌。但愿我们教师能睁开明亮的慧眼,看到学生美丽的心灵世界,让他们的生命因为有了我们而更加绚丽多彩。

上一篇: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