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2 08:54:36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新一轮高中政治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是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扶持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从而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自主学习更加注重对学习的兴趣的培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充满乐观与自信的主动进取精神。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原因:

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仍普遍受到传统的接受式教育观的支配与影响,在很学生的心目中,政治课仍然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宣传说教,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仍没有太大改观,归究出现以上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师方面。政治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只是听教师传递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除此之外还有教师启发不到位、监督过程欠周密、问题设置难度过大也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懈怠。

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在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时因能力不够或视野不足或意志不坚,或教师不善鼓励就选择放弃,拒绝尝试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学生在做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由于缺乏检视标准时,学生容易产生懒惰或自满情绪,以致不去思考不去探究,最终阻碍进步;学习压力过大,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面对以上问题,怎样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第一:在上课前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案。学案教学的主旨,是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组织学习、引导学习的作用。 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品质,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实现自我教育、自由发展的心智能力。

第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兴趣。自主性是人的本性,而动机是自主性的内驱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因此,我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里常制造一些悬念或讲相关的时政热点,让学生急于思索、联想,探索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的脑子真正动起来,以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有意注意,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解,并主动地探索新的问题。

第三: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即会读、会想、会问等。

会读,就是会看教材。学生能精读、细看,深入理解,能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在读书前,我通常出示一些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看,让他们知道哪些地方要详看,哪些地方可略看。会想,就是学生会独立思考问题。课上要让学生多动脑,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使他们动脑, 使所有学生都去积极思考问题。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根据需要提供一些现象或实例来帮助学生作出准确的判断。会问,即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阅读课本后,要求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在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过程中,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辩,使学生始终保持爱质疑、释疑的学习情绪。

第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情感意识,努力做到与学生换位思考问题。要热情鼓励学生放开思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轻易批评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如在讲《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时,可以让班上学生扮演一次民主选举的过程,根据这一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公民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参与民主选举以及怎样行使选举权?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从而培养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教师要努力“解放”学生,而且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浅析英语口语训练中学生心理障碍 下一篇:浅谈物理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