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碰撞中且看且思量

时间:2022-10-12 08:41:50

在文明碰撞中且看且思量

假如能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阅读一本好书实在是业余时间里寓学于乐的绝佳消遣。近来,多少带着一点对学术巨著的敬畏惶恐,我慕名开始阅读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全球通史》,不想一旦开卷,即欲罢不能。

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据此,其特点已然不言自明――贯通天地古今的视角,以及海纳多种文明的胸怀。它绝不同于罗列时间、人物、事件,用琐屑、割裂、静态方式编撰的历史教科书,也不同于攫取若干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以说书和演绎笔法写就的通俗读物。这本《全球通史》讲述的是宏观的历史及其带给整个人类世界的启示,单一的事件与人物都仅只是滚滚历史洪流中的朵朵浪花。当然,如果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常识,以及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那么你的阅读将会因一个较高的起点而更为顺畅,更有收获。

在此过程中,如果不是为作学术研究,你可以并且也难免像阅读其他休闲书那样,详读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我们国家和周边各国的发展历程,而草读你认为与自己国家关联不大的内容。然而最终,你恐怕还是会回过头来,将以本国为原点辐射出去的世界各国历史自动链接起来,重新对比阅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逐渐品味到这本书的精妙之处。

从史前时代到21世纪,作者把每个时代的全球文明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阐释。1500年以前,各文明均自成一格,交往尚不密切。1500年以后,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各文明开始频繁交互,不同程度地彼此渗透。冷眼旁观,已不再可能。这时,思想的保守就成为一些古老文明备受冲击的内在原因,这是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的解读之一。

每章之后所附的“历史的启示”,我以为是全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读史,重要的不是为先人的辉煌成就而自豪,或为王朝更迭的残酷而慨叹,而是我们能够从中得出怎样的,能够指导我们今后道路的深刻认识,这也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有之意。例如,为什么在经济如此惊人发展,物资如此空前丰厚的时代,人类却陷入了集体焦虑和全球性忧郁之中?如书中所说:

简而言之,人类作为一个种群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长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我们将会看到这一平衡问题曾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反复出现,并在今天由于我们运用知识的智慧无法赶上人类日益增长的知识而显得更为频繁和迫切。

每每读到这样切中要害的言论,无不令人感到豁然开朗,进而不得不深入思考更多的东西。而此类文字在本书中,俯拾皆是。

另外,作为一部囊括人类历史的鸿篇巨制,全书中等厚度上、下两册这样的篇幅几乎可说是毫无赘言,字字如金。诚如好的翻译家必是好的作家,也唯有一位胸怀经纬而又文笔隽永的历史学家才能引导读者比较顺畅地领略到历史长河的浩瀚博大之美。

但在欣赏这些精美文字的过程中,更让我深深感动的是那种努力在理性冷静的洞察与淡化了西方世界优越感的朴素人文情怀之间所求得的相对公正。对一个生长生活于世界第一强国的学者和作者来说,这需要非同一般的胸襟与气度,也是十分值得我们欣赏并学习的学术品质。全书结尾章的“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谈到一个有趣的事实,人类学家普遍认为,食物采集的旧石器时代的我们的祖先比我们现在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而当一次次技术革命提高生产力后,自相矛盾的是它们也延长了工作时间,于是“过劳死”、就业危机弥漫全球。与此同时,留存于当代的少数食物采集者,却仍然过着简单劳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作者评论道:

这些人没有极大地影响自然界的技术手段。尽管生活在复杂社会中的我们总认为自己比这样的人高级,但事实是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向他们学习。

无论民族还是个人,骄傲都是肤浅的,自卑同样也是。

有人说,每个人都应该读一点哲学与历史。因为哲学能帮助人认识到空间的广度,而历史能使人感悟到时间的广度。我想,如果二者中还要选择其一,我会读史。历史是人性的真实故事,时展得太快,人性却经久不变,它只是不断改头换面,无所不在地掌控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我相信,即便不论家国大义民族情结,个人生活的悲欢离合、得失困惑,无一不能从人类历史中找到无可回避的答案与佐证。正如书中所说:“在消除所有可能的竞争对手之后,我们人类不再面对任何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我们自己。”

未来映照着历史,而历史早已预言了未来。

[链接:]

《全球通史》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1月

上一篇:论初中美术教育现实困境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岁寒三友(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