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影响几何

时间:2022-10-12 08:38:42

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影响几何

总体来看,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对当前宏观货币信贷总量增长的实质性影响不及预期,象征性影响成分更大一些,但对商业银行微观业务经营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需要引起各家银行高度关注,并早作准备

6月30日,银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了调整。存贷比新规从7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总体来看,此项政策属于“微调整”,对当前宏观货币金融运行的直接刺激作用可能不如预期,但对商业银行微观业务经营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需要引起各家银行高度关注,并早作准备。

短期内对货币信贷的宏观影响不大

存贷比计算口径的调整,在短期内对货币信贷的宏观影响可能并不大。

存贷比计算币种口径调整能够直接降低银行存贷比压力。由于当前多家银行外币存贷比较高,将人民币业务存贷比指标单独考核,本外币和外币不纳入考核指标,有助于减少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存贷比约束,增加信贷投放空间。据人民银行数据简单测算,2013年末我国外币存、贷款分别为2.7万亿元和4.7万亿元,存贷比高达176.5%,剔除外币存贷款后,可直接降低存贷比2.7个百分点。

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调整的实际效应远小于预期。据海通证券测算,按照最宽泛的口径计算,此次调整涉及的贷款规模约为2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6%。但具体分析可知,实际影响并不大。

部分项目此前早已剔除。此次列举的六项中,前三项此前已经全部或部分予以剔除,而且总体规模也不小。如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存量约为4885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约为2384亿元,两项合计达7269亿元。

新增加项目的规模有限。如村镇银行使用发起行资金不超过800亿元,转贷款的存量也不大。而且部分项目具体含义尚未明确,如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债券到底含不含次级债、可转债等债券。

理论规模转化为实际规模制约因素较多。由于这六项可剔除项目在各家银行的分布不均衡,各家银行存贷比高低不等,资本充足情况也各异,商业银行实际释放的信贷规模远小于理论规模,而且央行也会根据具体情况核准各家银行的实际信贷规模。

综上分析,分子项的调整对银行信贷规模调剂的实际效果短期内并不会很大。

存贷比分母(存款)计算口径调整着眼未来更甚于当下。这类调整对未来货币信贷规模的扩张可能有所助益,但即期效果可能并不明显。

纳入分母计算的大额存单尚未推出。将目前尚未推出的大额存单纳入考核口径,也表明监管层并非针对当下,而更在意未来增量的调整。

外资银行吸收母行资金难度较大。当前外资银行母国经济不景气,母行自身资本、资金压力也普遍较大,外资银行短期内难以从母行吸收大量资金。但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和外资银行自身经营企稳,未来外资银行可能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资金投入。

同业存款未纳入分母。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有较大差距的是,对降低存贷比作用最为明显的同业存款并未纳入存贷比分母计算,因而难以较大规模地释放信贷增量空间。

总体而言,此次调整方案未改变存贷比监管的基本机理,对当前宏观货币信贷总量增长的实质性影响不及预期,象征性影响成分更大一些。一方面,受经济下行、信贷投向监管严格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实体企业有效信贷需求较为疲软。另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整体存贷比为65.9%,存贷比约束并不显著。因此,虽然有测算表明,此次调整理论上可降低银行业存贷比2.9个百分点,降低四大行2.6个百分点,但对贷款投放的直接刺激效果可能并不大。

影响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市场竞争格局

虽然存贷比调整的宏观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于银行业而言,由于各家银行存贷比和信贷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微观影响不容忽视。

增加部分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影响市场竞争格局。截至今年一季度,16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9家存贷比超过70%,其中招行已突破75%的监管红线,交行、中信两家银行也接近75%。对这些银行来说,存贷比已成为信贷投放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此次存贷比政策调整可谓“及时雨”,将直接提升其放贷能力,增强客户拓展能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现有市场竞争格局。

加快非标资产标准化,可能拉低信用债市场利率。存贷比计算口径的调整,可以有效缓解商业银行存贷比压力,助推非标资产投资转化为表内信贷资产。随着银行理财等资金更多地转向配置信用债等产品,其市场利率水平也可能由此降低。

可能诱导银行适当提高风险偏好,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一般而言,“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属于风险较大的业务。此次政策调整,将部分支农支小贷款剔除出分子计算口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增加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稳定银行资金来源,降低资金季末波动程度。大额可转让存单纳入分母,将显著提高商业银行发行可转让存单的热情。虽然与直接吸收存款相比,面向个人和企业发行大额存单的价格更高,会抬升银行筹资成本,但确实可以进一步稳定银行资金来源,有助于缓解季末资金波动。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其存贷比距离75%的红线仍然较远,而且此前已经有过两轮定向降准,可贷资金相对充裕,因此此次调整对其直接影响并不大。但需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提高富余资金的盈利水平。二是如何应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领域的竞争升级。

上一篇:马校长的“三板斧” 下一篇:农村普惠金融突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