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12 07:11:21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疗效分析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治疗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最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同时由于其进行性发展缓慢,严重影响患儿的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死率可高达15%~40%,并且并发症多。故而了解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变迁规律性,进行合理选择药物,能为临床医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供有力的依据。为此综述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治疗并做疗效分析。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小儿感冒后,大多表现为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患儿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重者可能出现抽风、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我国患病人数非常多的呼吸系统疾病,且呈逐渐上升之趋势。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日趋增多[1]。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由于小儿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淋巴管丰富,而咳嗽排痰能力及纤毛运动能力相对成人差[2]。在诊断中,病原菌培养是最基本与核心的方法[3]。在耐药性方面,其主要机制如下。

遗传机制:固有耐药:是指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的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是由于菌体外膜通透性低与继发的双重耐药机制所致。获得性耐药。

生化机制:①酶的灭活作用:许多耐药菌可以产生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胞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②抗生素的泵出:细菌阻止抗生素进入细胞或者将抗生素快速泵出,其泵出药物的速度比泵入速度更快。使抗生素失去抑菌作用而耐药。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因多数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要服用一定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其剂型包括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其中气雾剂给药能够使药物迅速达到作用部位,避免了在胃肠道的降解,在咽岬部位形成较高药物浓度,从而起到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且用药剂量小,直接针对患病部位,与肌内注射和静脉推注相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易于被患者接受。尤其对于疾病早期局部使用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有利于病情的转归。同时在预防方面,国外早在1997年已经提出耐药发生的主要原则是建立细菌耐药和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制定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和相关政策、实施消毒隔离、医院参与负责监督等,可有效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4]。

合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广谱或超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多重耐药呼吸道感染细菌产生增多,给重症感染的治疗带来了困难[5]。同时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泛耐药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文献显示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及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比如免疫球蛋白、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等的应用。

耐药菌寄殖者与感染者的隔离: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菌在患者中间的传播方式与其敏感细菌的传播方式是一样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微粒传播。细菌一旦产生耐药性,也特别容易传播耐药,易形成危重患者中的流行。对感染此类患者进行隔离,可以减少和预防这些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菌的传播[6]。

洗手与环境消毒:应注意日常生活的调摄,预防复感的发生: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小儿出生后,应尽力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平时注意蛋白质供给,如瘦肉、鸡蛋、鱼类、豆类;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的蔬菜及水果,有助消化,增强免疫。避免偏食或挑食,少吃甜食与油腻生冷食品。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不要和衣而睡,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热。适度接受日光照射,加强吸收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减少佝偻病发生,利于生长。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夜间开窗但不在穿风口睡眠,便于空气流通,又有利于新陈代谢[7]。

健康教育:我国教育水平还相对较低,教育的深度远远不够。目前的健康教育只是对患儿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致使患儿和家长对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且其覆盖率过低,缺乏系统完整的知识和教育效果的评价。系统完整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

总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并具有多重耐药,其耐药率不断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健康教育。能达到有效控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促进小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

2邱坚进.933名学龄前儿童健康行为形成情况[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1.

3谌秘,唐浪娟,程淑华,等.健康教育对急诊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留观病人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7,8(1):124-126.

4张爱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黑龙江医药,2010,23(3):466-467.

5金丽梅,黄丽萍,吕水兰,等.制约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18):75-78.

6李平,邓红艳,田玉凤,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0):2741.

7赵芳.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21.

上一篇:肿瘤干细胞与肿瘤治疗 下一篇: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