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2 04:31:10

浅析影视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高中小说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做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这种有益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重视。本文在就小说教学中影视作品应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的教学理论,对影视作品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

【关键词】影视与小说教学 理论基础

一、影视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小说一种传统的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特点是通过情节的描写,借助于环境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载体是语言文字,,其作用于人的形象和联想,借助于读者对艺术现象的再创造,来实现其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

影视艺术又称视觉文化,它的兴起是以视觉艺术的产生为先导的,即以20世纪初电影技术的诞生作为标志;20世纪中叶出现的电视技术不仅使视觉艺术的发展如虎添翼,更将其视觉化触角伸展到了人类文化的所有领域;而近年来日臻完善的电脑多媒体技术,以其对图象的生成、加工、复制的优势和凭借网络通讯传输对影视技术的综合运用,表征着现代文化工业对传媒领域革新的全面完成。影视的最突出本质特征就是“直观性”和“具体性”。图像性内容不需要文字的中间媒介,它直接诉诸人的视觉系统,从而使人的视觉渴求无所阻碍的得到满足。

影视作品和小说作品虽是两种不同特质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小说对电影电视的素材、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许多优秀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通过形象的画面来诠释小说作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要表现的思想,促进了人们对于小说的理解,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小说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影视引入小说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必然性

小说是一种最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所接受的文学形式。现行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小说(包括戏剧)。这体现了在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小说的地位的肯定。小说的阅读过程是阅读者与小说作家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活动。但是,关于小说的教学形式却是沿用了较为陈旧的模式。教师一般都是在小说课堂教学上采取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原著简介―――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手法欣赏的传统方式。形式上的单一加上学生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的不同,使小说在教学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中学课本所选小说多为节选,要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不得不对原著进行介绍,这要占据课堂的很大一部分时间而效果往往不佳;而原著介绍流于粗浅,往往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论,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也就难于要求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原著。单纯的情节分析也大大降低了小说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得本来应该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小说教学反而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

因此,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小说的特性,运用适当的手段,使小说教学走向生动活泼,利于培养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综合欣赏水平。而影视艺术的引入能为我们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影视技术产生后,在创作素材上历来重视对小说特别是名著的改编,小说作品甚至成了电影电视的一个重要渊源。正因为如此,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被搬上了银幕,为我们的小说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就成为我们在小说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伴随现代科技而来的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导致全球文化的一体化,这也必然引发我们对教育教学体制方法的重新审视。为此,我国重新审定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课程标准对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并在课程目标中得以很好的体现。比如,“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引入影视作品应该说可以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上起到很大作用。

三、影视作品引入小说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小说教学中引入影视作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现代心理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理论基石。

(1)刺激―反映理论这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斯金纳在传统的反应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刺激与反应联结起来,通过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奖赏(或强化)四要素来分析学习发生的原因和什么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的问题,最终演化为教育心理学中的著名学习原理。美国心理学家G.L.赫尔也认为: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在强化的情况下刺激与反应的接通,没有强化,学习不可能发生。

(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由外界刺激就可以产生的。它是个体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态度等以及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主动的对外界的信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决不是仅仅因为它的联结力量而巩固下来的,而必须由于同化图式的形成,才得到巩固。即是说,当达到的结果能满足同化作用中固有的需要时,这种条件反射才获得巩固。”

根据以上心理学理论,我们在小说课堂教学中引入丰富的影视资料,一方面给学生以形象鲜明的刺激,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文字描述为形象表演,绘声绘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积极的探究行为的发生,是小说学习由较单一的讲解发展为对学生知识和审美情趣等全方位的启发引导;另一方面又可以借助影视的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强化学生的印象,理解和巩固课堂所讲授的知识。

2.影视作品引入小说课堂教学的教育学理论依据。教学信息论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场境等基本要素集合于一定的社会目的之下,有秩序有规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着,自然汇合成一个客观过程并由此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巴班斯基基于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分析设计出整套的教学最优化基本方法,即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节省时间和精力。这些方法“把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融合在一起”。通过制定教学方法最优化体系和教学过程最优化体系,使教学信息传递达到最优化效果。而其中教学方法的开拓是关键。改进教学方法是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背台词式的满堂灌教法已经过时。影视作品在点启学生学习兴趣,整合信息和传递信息方面有其独树一帜的作用,理应达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3.影视作品引入小说课堂教学的系统科学理论基础。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的系统,而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文体的教学共同组成语文。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下一篇:有关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