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12 03:59:07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要]教师教育在世界上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被各国视为振兴国家的重要工程。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专业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既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体育教育专业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达伟(1971- ),男,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经济管理。(四川 内江 6411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18-0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历来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话题,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提高本科院校教师培训的专业性。最近颁布试行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既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行动纲领,也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制订培养方案、开展教学与评价等工作的蓝本。

一、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未来教师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学会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和伙伴活动;学会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

未来教师的各种素养,需要现代化的课程培养。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参与社会各种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各种课程获得的。课程内容的广阔性、深厚性,决定了每个人事业发展的宽度与深度。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活跃性,使学生拥有广博的精神世界以及美好、高尚的修养与情操;而贫乏的、狭窄的、沉闷死板的课程内容只能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片面的、不健全的色彩。首先,应改革由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组成的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在学科门类上增加“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哲学”等,教学内容上增加“独生子女的教育与心理辅导”“教育的研究方法”等。其次,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理论教学案例化,专业教学实践化,从而达到教师专业标准所要求的教育知识水平。

二、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技能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未来教师在教育知识与能力方面,一方面具有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具有教育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教育学生方面,要求未来教师学会依据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学会联系并应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关课程资源,设计教育活动;学会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会开发校本课程;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未来的教师是“师”而不是“匠”,不是把书教好了就是好老师,而是不但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还要会管理。因此,在师范技能要求上,不能仅满足于能够驾驭一堂课,而是要使学生学会与家庭、社区沟通与交流,学会与教师对话,学会研究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为此,需要改革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的标准及其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感受教师职业属性,体验课堂教学规范、班级管理以及中小学工作机制与过程;还要深入学生与教师中间,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各种活动;同时,还要参与各种教师活动,体验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学生的见习、实习,达到实践教学职业化的要求。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从教的职业素养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未来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正确的教育观,认识中小学学习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相信教育充满创造的乐趣,愿意从事教育事业。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博耶认为,“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与他们的生活和他们正在继承的世界之间需要有更多的一致性。有必要使学生跳出孤立的个人兴趣圈,掌握更全面地看待知识、更正确地对待生活的观点。”因此,高校围绕教师教育所设置的各类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都应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未来的教育者有从教的素养和专业的能力,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大学中设置的第二课堂、课余活动以及学生工作是未来教师成长的重要环境。尤其是学生工作不是学生的“保姆”,也不是学生的“救济所”,而应当是学生发展的“规划部”。因此,其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应改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把专业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陶冶情感,培养睿智,促进未来教师的健康成长。第二课堂则是学生成长的“辅助器”,起成长添加剂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该积极围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实现“主―辅”共同育人的目的。

四、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引领未来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教学学术的实施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美国学者欧内斯特·博耶在《学术反思》中指出,“从事‘学术性教学’的教师需要将教学视为一种职业(profession),将关于教与学的知识视为发展学术能力的‘第二学科’,他们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能使用课堂评价技术,能与同事讨论教学问题,能阅读和应用有关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文献。”要让未来教师树立“教学学术”的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学术”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教给未来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的方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积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未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方法,知道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知识和经验。其次,要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明确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教学学术”的研究,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实施有效性的教学。

在培养未来教师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还必须想方设法地加强未来教师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以此来培养未来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社会已经进入终身学习时代,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五、以课程目标为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不是从头开始的,而是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些传承主要是靠学校设置的课程实现的,而课程的选择则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要性。在选择课程时,通常需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课程,应该达到什么目标?(2)提供什么内容才能够达到目标?(3)怎样组织这些内容?(4)如何知道目标得以实施?课程是有目标的,是人们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对人类文化进行的选择。任何一门具体的课程,都是经过不断选择的,即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选择了社会文化中的精华或者说最有价值的部分。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目标应该同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生产力越发达,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高,同时,对教育者的要求也越高,对高校课程设置及其目标指向性的要求也越高。中小学教师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既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也为课程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构建教育类课程体系时,还必须充分分析和预见未来,考虑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原则,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侯定凯.博耶报告20年:教学学术的制度化进程[J].复旦教育论坛,2010(6).

[2]唐德海,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新教育的历程[J].教育研究,2001(2).

[3]吴忠魁.论国际化时代的教育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02(1).

上一篇:人文关怀视阈下的医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析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