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12 03:58:32

以就业为导向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新的消费选择。近些年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是,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上存在很多问题,加上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不好,这也迫使高职院校进行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简单介绍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意义以及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就业导向 产学研结合 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为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各条建设战线输送人才,国家开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在国家的建设、生产和服务行业,高职院校都输送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结构开始步入转型期,逐渐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越来越注重科技和服务质量,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促使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保证高职教育能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国家教育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高职教育发展的交流会,在讨论和探索中逐渐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职教育发展方针。到2006年,鉴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验效果良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又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发展方向,为社会主义建设继续输送高素质人才。为了使高职教育能够尽快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国家在2010年又提出了加大高职教育改革力度,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在政策的支持下,各高职院校都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各个专业也都在尝试符合本专业实际的发展道路,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旅游业在国内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尤其是对一些工业不发达而环境优美的地区,旅游业开展得如火如荼。高职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为旅游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人们对旅游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业的需要,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也在尝试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基于旅游管理的以地域限制,很多高职院校都选择和当地的旅游景区经营者合作,积极尝试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素材,极大的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首先,教学目标明确,明确培养的方向。其实高职教育在很多国家都是普遍开展的,西方的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就是为经济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生产和服务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更加明确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更加强调职业性和技能性,以市场的需求为办学的目标,市场需要什么,就培养学生的哪方面能力。其次,专业设置更具针对性。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专业的设置,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专业设置的质量与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息息相关,也与学生的培养目标息息相关,专业结构应该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紧跟行业风向标,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灵活多样的调整,体现高职教育的灵活性。再次,课程体系完善而不失灵活。高职教育的课程一方面要做到完善,使学生掌握本行业最基础的知识,为培养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够灵活,跟随市场的需要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课程体系要和实际的岗位需求相联系,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业者参与教学活动,让一线工作者和教师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既保证课程的理论性,又满足课程的实践性。最后,评价机制灵活多样。高职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评价机制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体现教学方向的风向标。教评不再是单向的考试,而是更为灵活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不再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高职教育必须从传统的考核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向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转变。除此以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就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企业的参与将使学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使课程与实际需求更加紧密,而企业直接参与教学工作,也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这种合作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满足了学校的教学工作。

三、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

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是照搬了本科的专业设置,这也是由于前期没有经验,但是很长时间以来都很少有学校进行改变,大部分是长期沿用了本科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培养方向上存在很大差别,本科院校更倾向于研究型人才,更多的是理论教学,当然近些年也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导课程依然是导游方向、酒店管理,一些改革积极的院校也开设了会展管理、度假管理等。但是,时下非常热门的电子商务、景区策划、旅游宣传促销等专业很少有学校开设,而这些专业是现在人才匮乏的专业。这也可以看出,在课程上缺乏适应性和特色化,并没有灵活变动,并没有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也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课程的设计没有特色,一味的尊崇传统,加上教学资源的不足,很多院校都放弃了改革。

(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这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从教学计划上看,很少有学校真正实施实践教学。从课程设计上看,也是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偏少,这也是由于上文已经说到的照搬本科课程的结果。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的教评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而考试的内容多数是理论知识,形式上也是笔试为主,这就导致老师们在教学中无意识的更加强调了理论基础教学,一些学校由于教师奖励机制可能与学生成绩挂钩,更是轻视实践教学。除此以外,教学设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没有教学资源,一些实践课程实际上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效果。一些学校的实训仅仅停留在餐饮摆台、客房做床等环节,流于形式。甚至于一些学校实训期间管理混乱,实训最后就只是填一个实训报告。而且,实践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很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实践课程的开设。

四、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学质量。其实,很多院校都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但是关键还是要看落实情况。这里需要积极引导教师自身学习,形成一定的考核制度,进一步拓宽教师的培训渠道,进一步增加培训经费。为配合校企结合的政策,积极引进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让具有实际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讲学。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挂职培养。其次,加强学校内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一般都有实践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一般由教师负责。校内实践项目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对于教师能力的提升也有极大帮助,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一些年轻的教师,尤其是高学历的新教师要加强培养,可以对新教师进行定向的挂职培训,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教师。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积极引进人才,在政策上给与一定的优惠。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急需改革的内容,实践已经证明了照搬本科的课程设置是错误的,必须根据高职办学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上积极跟随时代潮流,积极准备电子商务、景区设计、旅游营销等课程的开设。课程结构上需要兼顾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课程设计上也要考虑到合作企业的需求,可以为合作企业专门开设某一课程,或者给合作企业留一定的课时,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需要合适的教材,一方面可以在市场上选择合适的,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相应的教材,或者寻找合适的素材。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不再将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分开,这部分的学习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二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这部分肯定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是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这个环节更要注意结合实践教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切不可以只是理论的学习,一定要结合实践课程;三是技能提高。这部分主要是训练,包括各种技能的训练,以及一些相关行业的介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某个行业和职位。

(三)建立与完善“双证”制度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除取得中专毕业证书外,还应努力参加各项技能考核,获取各种技能与资格证书。在培养计划中。我们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列入正式的教学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对接考证科目,开设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和《模拟导游》4门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课程。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在时间上与考试时间相衔接。并已开展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普通话证书、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书等考试工作。目前,学校还需要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导游证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行的准入证,无证就不能上岗。因此,我们为了提高导游证的考试通过率,专门安排了为期两周的考证实训。

(四)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这种能力绝不是课本能够教会学生的,必须经过大量的训练和练习。首先,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方面需要配合专业课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对专业技能进行加强训练。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训性教学、现场教学、阶段性训练、毕业实习或者岗前培训。其次,实践课程的开设需要一定的条件,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实训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很多院校不是不想开设实践课程,但也确实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建设校内的实训基地,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完善现有的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软件、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和模拟导游实训室。配合主干课程,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其次,要积极尝试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的实训基地,与一些景点的经营者和星级酒店合作,尽量提供在职的实践课程。

(五)改革教评机制,坚持走产学研道路

教评机制对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老师和学生无意识的会向教评的指标靠拢,所以教评机制一定要公平公正,同时要综合全面,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以分数来判定教学效果。首先教评机制需要严格考风考纪,严肃考场纪律,加大对作弊等行为的处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其次,教评机制改变仅依据期末成绩的问题,坚持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包括学生在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其次,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产学研合作模式已经被认为是高职教育的成功模型,在各个专业相继尝试。但是,要避免合作伙伴的选择,一方面合作企业要有实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合作的网络,而不是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这也是避免合作突然中断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除了上文已经提到的可以引进企业经验丰富的员工授课,或者为某个企业开设专门的课程以外,还可以开设某企业班,班级成员可以由企业选择。

综上所述,面对高职教育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职教育发展方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帮助和服务学生就业,同时也满足企业的人才的需求,这一方针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为方针的实践者,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调整教学计划,大胆尝试改革,促使高职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凋海燕.关于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教产一体化的探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70—75.

[2]徐敏.设计自我成才、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借鉴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校教学模式,谈高职校旅游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08,11:71—74.

[3]彭文武.民办高校旅游专业课教学绩效评价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0—12(下):183—118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5]张培玉,姚贵库.高校教学改革与学生就业趋向相关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9,(4):207—208.

上一篇:探究如何提高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效性 下一篇:职校班务工作要注重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