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12 03:54:57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

——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在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以“一推行四公开(全面推行机关干部联点驻村,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考核办法)”活动为抓手,组织全市各级干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群众,倾听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疏导群众情绪,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干部已走访群众108.8万户,收集各类问题50395个,征求意见建议38925条,办理好事实事31602件,落实帮扶资金4238万元,化解矛盾纠纷31826起,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改进了机关作风、维护了稳定和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一、“一推行四公开”丰富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时代内涵

群众工作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当前正值经济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何把握群众工作新规律、新动向,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的深入实施,为我们拓展群众工作平台、丰富群众工作内涵提供了有效载体。

1 、探索了教育引导群众的新办法。加强群众思想教育既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由于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价值取向的急剧分化,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信任危机、道德滑坡、功利至上,群众思想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尤其对特定人群、重点人员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借助“一推行四公开”活动平台,全面开展群众大走访、大交流、大帮扶,在“走”的过程中贴近群众,在“访”的过程中教育群众,在“帮”的过程中团结群众,用现在与过去比、用国内与国际比、用主流与支流比,引导群众充分看到巨大变化、切实看清大好形势、辩证看待现实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错误言论、消极观念、低级趣味的侵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切实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为加快发展、促进和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2 、提供了助推科学发展的新动力。联点驻村、下访帮扶,既是深入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广泛汇聚民智、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各级干部到基层创新实践、向群众求计问策,不断激活破解难题的“金点子”、铸就推动发展的“金钥匙”。同时,及时把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传递到基层一线,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当中,形成了夯实基层凝聚合力、依靠群众推进事业的生动局面,为全市改革发展奠定了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注入了最充沛、最强劲的力量源泉,谱写了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精彩篇章。“十一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的1519.9亿元增长到的5619.3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2位跃升到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美元,由第10位跃升到第3位;辖内财政收入和入库税收双双突破千亿元,达到1350.4亿元、1101.4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在内的全国大中城市中由第25位跃升到第10位,已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十强;去年,以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

3 、开辟了加强社会管理的新途径。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各级干部不仅积极主动、身体力行地担当社会管理的组织者、社会矛盾的调解员、社会摩擦的剂,使很多社会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社会关系得到了有效理顺、社会利益得到了妥善协调;更是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基层自治机构、依靠社会自治力量调解问题、邻里矛盾、生活纠纷,把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环节、各领域,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的互补和互动。同时,着力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联点驻村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来抓,积极指导和帮扶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断提高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实现基层矛盾调处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由“被动应付”到“主动介入”的有效转变,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创新管理、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中坚力量。

4 、构建了培养锻炼干部的新平台。基层是各级干部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广大干部锤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到基层一线工作生活,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对于各级干部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尤其是年轻干部直接“从学校门到机关门”,对基层群众缺少直接的接触,对基层环境缺失直观的感受,对基层工作缺乏直觉的体验,与群众说话说不上,与群众议事议不成,与群众讲理讲不透。正是通过参与“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从城市走进农村,从机关走向基层,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在下基层的工作实践中,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心体验群众的生活状态,

用心感受群众的生活环境,每天都被震撼着,每天都被感动着,经受了难得的党性锻炼、实践磨炼、身心修炼。有的还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群众工作“秘诀”,积累了很多难得的群众工作经验,成长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信赖。二、“一推行四公开”把握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总体要求

我们坚持把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贯彻为民宗旨的实际行动,立足加强基层工作,突出解决找得到人、办得了事、解得了难、交得上心的问题,逐步形成了群众诉求有人听、群众困惑有人解、群众事情有人办、群众难事有人帮的工作新格局。

1、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好“找得到人”的问题。“五十年代同住摸得到脚、六十年代点烟对得到火、七十年代认识握得到手、八十年代下来见得到面”,群众对干部的这一印象,既表达了一种怀念情绪,更表达了一种热切期盼。群众思想上有困惑和疑问、生活中有困难和矛盾,首先想到的是找我们干部来倾诉、来咨询、来求助。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必须让群众能够随时找得到、叫得应。在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着力把“找得到人”作为急需解决的首位问题。在平台搭建上,我们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市县建立了群众工作部,乡镇街道建立了群众工作站,村、社区建立了群众工作室,实现了全市172个乡镇、街道和1850个村、社区群众工作机构全覆盖。在力量配备上,从全市各级选派14598名干部进驻村组、社区开展群众工作,并实行联点驻村、社区一定三年不变。同时全面公开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组队员的通讯方式、办公地点和职责分工,发放群众工作组便民联系卡200多万张。从“背靠背”到“面对面”,从“你上来”到“我下来”,从“你约我”到“我找你”,切实做到了“全天候”倾听群众呼声、“零距离”解答群众难题。在制度约束上,切实加强对驻村、社区工作组的监督管理,开通联点驻村、社区监督热线及电子邮箱,出台《公开领导干部联系方式工作管理监督暂行办法》,随时抽查干部联点驻村和接听群众来电工作,对违反规定、敷衍塞责的由纪委对其进行约谈和处置,在制度层面确保群众有困难能够找到干部反映、有矛盾能够找到干部调处、有怨气能够找到干部化解。

2、主动服务群众,解决好“办得了事”的问题。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广大干部根植于村组社区、建设工地、田间地头,“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办什么”,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最关切的领域,把民生资金用在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基层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着力改善公共服务,各级各部门从优化办事程序、精简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入手,把开展业务工作与做好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前移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群众上门为干部进门,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工作的落实力提升群众的满意率。大力推行代办服务,在各级群工站设立代办服务网点、明确专门代办人员,对群众事项实行“一条龙”的全程,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事项28311件,办结23677件,以往群众要跑若干个来回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大多不出村就能办好。努力提供个,针对困难家庭、困难人员的现实需求提供相应的特定服务,特别是对残疾人、下岗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刑释人员等特殊群体,采取“手牵手”、“一帮一”结对形式,满腔热情解决实际困难、送上温暖爱心。

3、受理群众诉求,解决好“解得了难”的问题。我们坚持把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作为“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的基本着力点,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解答群众迫切诉求。既着眼于“大”,从落实民生保障政策入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难”、“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又着力于“小”,从涉及群众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关乎群众生活的日常琐事做起,通过群工办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系统梳理、综合归类、集中研究、统筹解决,引导化解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帮助解决了一批群众面临的难题、认真处理了一批群众的积案。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引导、第一时间处理,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疏导到位、因政策方面原因或客观因素限制一时难以解决的耐心解释到位,真正做到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从窗口来看,集中表现在接访的批量减少了,今年以来全市上访总批次下降了11.7%,总人数下降了17%,部分区(县)更是实现了零来市、零赴省、零进京上访的大突破;上访的诉求变化了,现在一般问题在基层得到了化解,群众上访反映的大都是政策方面的问题;诉访的情绪缓和了,通过干部下访解释政策、疏导情绪,无理重访、缠访、要挟访的明显减少。

4、增进群众感情,解决好“交得上心”的问题。当前群众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一些群众感觉“困惑没人解、困难没人帮”,一些干部认为“工作难推动、问题难解决、群众难引导”等等,根本症结就在于群众不信服干部,干部不信任群众。表现在基层尤为突出,群众对基层的干部不信、对基层的接访不理、对基层的裁定不服。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我们强调做好群众工作,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是更加注重在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过程中来融洽感情、增进互信。“一推行四公开”正是搭建了这样一座“理解之桥”、开启了这样一个“情感之旅”。各级干部饱含深情地进村入户,担当“情绪疏导员”、“心理咨询师”,从人文关怀、心灵慰藉入手,关注心态情绪、关切心理诉求、关怀身心健康,化解百姓心忧、打开百姓心结、敞亮百姓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直接的沟通、真情的互动和深入的交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干部的真心为民,让干部深切体会到了群众的通情达理,极大增进了干群之间的理解互信。很多群众把工作队员当亲人,有心里话向他们诉说,有事情找他们商量,有困难向他们求助,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亲。一批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广大群众调适了不满情绪,树立了良好心态,做到心中有大局、心中有理性、心中有法纪,形成了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

三、“一推行四公开”创新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探索路径,有力推进了群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1、机制推动。机制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规范了运行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一推行四公开”制度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群众工作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群众工作督办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对基层群众工作站提出了“八有”标准,即有办公地点、有电话、有公示牌、有上墙展牌、有《工作日志》、有工作台账、有考勤登记表、有意见箱,做到规格样式规范统一。强化了责任机制,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联点驻村工作人员,公开岗位职能,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纪律要求,同时对重大突出问题,由同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和群工办联合实行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健全了考评机制,对下派工作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对联点驻村工作进行痕迹管理,坚持“周督查、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加强对联点驻村、社区干部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督查结果,公布工作进展,并以此作为干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2、协调联动。群众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必须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建立了调度交办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实施分级分流交办,联合挂牌督办。市、区县

(市)、乡镇街道三级党委政府以及市直、区县(市)直单位明确一名领导干部担任本单位民情联络员,专人负责代表本单位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驻村、社区干部切实不能解决的问题,乡镇街道群众工作领导小组集中调度解决;对乡镇街道切实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共性问题,区县(市)委群众工作领导小组集中调度解决;对区县(市)切实不能解决的问题,市委群众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组织调度。这样,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联动,做到了力量统一调配、工作协同配合、责任共同分担。各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统筹研究推进措施,交流共享成功经验,形成了相互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志愿者、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投身群众工作,汇聚了集体智慧,形成了工作合力。 3、网络互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人民群众反映诉求、参政议政开辟了新渠道,把传统走访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让新手段赋予群众工作新活力,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网连千家万户”的作用,开通了网络民情“直通车”,对广大群众在网络平台上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及时交办、及时处置,实现了良好互动。芙蓉区建立电子智能民情台账,将每户家庭的基本信息和社保、计生、民政、教育、卫生等情况录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基本民情全掌握;天心区所有社区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第一时间解决;市公安局开通“警事”微博,警务信息,接受警务咨询,成为了加强警民沟通、和谐警民关系的“连心桥”。

4、示范带动。用先进示范、靠典型引路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认真总结基层的先进经验,积极推广有效的工作方法,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发挥了强大的带动作用。开福区设立“党员家庭服务站”,组织开展“幸福社区节”,打造了群众工作的金字招牌;雨花区实施“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打造了“民生维权站”、“街坊仲裁庭”等特色品牌;市城管局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开展“访千家万户,交知心朋友,帮群众解难,树城管形象”城管服务进社区活动,赢得了群众的好评;浏阳市发挥“幸福屋场”的传统优势,积极开展村民自治、文化娱乐、治安维稳和全民素质教育,融洽了邻里关系,丰富了群众生活,营造了和谐环境。同时,我们大力表彰和推介了“禁毒妈妈”孟繁英、“社区和事佬”龙珠英等一大批群众工作先进典型,激励了更多干部投身群众工作的热情。

四、“一推行四公开”彰显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价值追求

群众工作既是一项紧迫任务,更是一个永恒课题。我们深入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不仅为搭建做群众工作的新载体,更旨在探索为群众服务的新途径。近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唯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自觉增强群众感情、坚定维护群众利益,才能真正走进群众、深度融入群众、广泛赢得群众。

1、必须以树牢群众观念为前提。群众工作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也是靠群众工作发家的。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贯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就会力量无穷;疏远脱离群众,就会寸步难行。在夺取政权的时候,联系群众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执掌政权的时候,脱离群众是我们的最大危险。任何时候如果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违反群众路线,放弃群众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支持,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社会就会失去活力。“一推行四公开”的实践证明,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2、必须以和谐群众关系为基础。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胜利之本和力量之源。密切党群关系是群众工作的目标和追求,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怀有无私的仁爱心,有深沉的爱、有真挚的情,把群众看成自己的亲人;怀有高度的责任心,把群众的反映和需求时刻放在心上;怀有强烈的事业心,用心了解社情民意,用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站起来当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一推行四公开”的实践证明:“不是群众不欢迎,而是干部不下去”。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坚强有力的工作取信于民,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凝聚合力。

3、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把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群众利益、用发展的实效增加人民福祉。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好的服务。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妥善处理利益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4、必须以注重群众考评为导向。工作开展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坚持以群众评价为衡量标尺,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我们的工作才不会进入误区,我们的事业才不会偏离航向。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始终恪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当作检验工作的“晴雨表”、谋划工作的“风向标”、努力方向的“指挥棒”,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接受群众考评,使我们的工作赢得群众的支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

上一篇:免煎颗粒的引入及中药房调剂工作的加强 下一篇:《什密特钢琴手指练习》钢琴技能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