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复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时间:2022-10-12 01:49:04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复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摘 要 作为一种世界性社会历史现象,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传播与交融,也给中华文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并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正确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复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之策,将不断促进中华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华文化 复兴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LIU Ziyu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70)

Abstract As a worldwide social and historical phenomenon, globalization promotes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propagation and integration; it also brought a rare opportunity to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formed the severe challenge. Correctly analyze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it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elp to create new brillia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Chinese culture; renaissance

复兴,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因此,所谓“中华文化复兴”也就是中华文化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具体来说,就是中华文化曾经兴盛,并在适合的历史条件下,炎黄子孙愿意为自己的文化重新兴盛努力以赴,共襄善举。今日的中国并非过去的中国,今日的世界也不同于过去的世界。因此,今天理解中华文化复兴,必须放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复兴”就是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复兴,是在包容、吸收、弘扬外来文化基础上的复兴,是基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之上的整合、创新与发展,复兴的本质不是复古,而是再创造。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对中华文化复兴形成的强烈冲击的全球化面前,中华文化必须要紧紧抓住机遇,同时也要勇于迎接这一挑战。

1 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便利、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复兴的机遇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也给各国的文化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更好地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 全球化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全球化时代,各国在加强和扩大经济交往的同时,文化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商品流通,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各国在观念、法律制度、文化及其他管理方面获得更广泛的交流。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已把全球变成一个不可分离、紧密联系的信息系统,为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所提倡的、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关注的发展观、价值观以及社会发展模式的持续改进,不断深入,使世界各国也逐渐兴起了研究中华文化的热潮。全球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世界舞台。

1.2 全球化为中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全球化导致了意识形态、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相互碰撞,带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价值观的自由流动,在全球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文化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各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将从根本上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文化产业的涌入有利于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和管理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并利用全球信息网络,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质量,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增强中华文化产业的实力,必须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不断完善我国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3 全球化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了全新的动力

全球化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儿女特有的民族性格。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差异,使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时产生落差,这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全球化不仅使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成为可能,为中华文化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中华文化创造性的自我改造提供了参照体系,特别是为我们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完善中华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尤其是文化上的开放,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接触也日益频繁,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观念也陆续传入中国,给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中华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新的动力。

2 文化殖民和竞争的加剧、传统文化的冷遇:中华文化复兴的挑战

全球化是一把利与弊铸成的“双刃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的流入,使全球化在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华文化复兴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

2.1 文化殖民走向强势

文化殖民主义是以一种强势文化压制、排挤,甚至最终吞噬弱势文化,在全球强行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殖民策略。以前的殖民主义是依靠政治、军事等硬实力进行文化侵略和扩张,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主义则是通过媒体、投资,甚至国际文化传播等软实力,以无形的、温和的表现形式,使其他民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在全球化中,无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凭借其在经济上的优势及政治上的强势地位,利用电影、书籍、饮食等文化包装的手段,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推向全世界,力图使自己的文化成为世界上的单一文化,或者永远居于支配地位。从世界文化的整体格局来看,中华文化同西方文化相比,呈现的是一种弱势状态。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殖民主义,大肆对中华文化进行渗透和扩张,使中华文化复兴面临许多困难。

2.2 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与互动,已由军事对抗为主转变为以综合国力竞争为主,而作为比政治与经济更具渗透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则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部分。虽然我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将文化资源转化成强大的文化生产力,因此在对外文化竞争与交流中中华文化仍处于弱势。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软实力所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是来自强势的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袭,还有来自新兴的东亚各国的挑战。以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服饰为代表的“韩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日本为传播日本文化,在全球增设“日语学习中心”;印度宝莱坞生产的电影、唱片在全球推广,为印度改善和提升国家形象带来深远影响。在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迫切。

2.3 传统文化遭受冷遇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中华民族在长期积淀中保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内涵和精神。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传播手段,使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扭曲的价值观日渐盛行和泛滥,资本主义的腐朽和贪婪被呈现得淋漓尽致,导致艰苦朴素、团结友善、先义后利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意识日益淡化,国人惬意地沉浸在星巴克、奢华香水营造的氛围中,相反对中华传统文化书籍弃之不顾,崇洋之风盛行,社会责任感淡化,中华传统文化遭到冷遇。面对来自强势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威胁,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积极在全球推广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增强国人优良传统道德意识,截击西方文化的冲击已迫在眉睫。

3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中华文化复兴的总体策略

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交融、冲突更加频繁,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复兴中华文化,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是当前文化领域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3.1 坚持和而不同、谋求多元发展,抵制文化殖民主义

由于各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当今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强势的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代表弱势的非西方国家的非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即表现为文化殖民主义。然而,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世界全球文化的同一化。面对来自文化殖民主义的消极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要采取措施,坚决抵制,保护各国的文化和资源。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我国既要有效地保护和光大具有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现代中华民族文化,又要大力发展经济,使强大的经济基础为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自信奠定物质基础,积极防御和自觉抵制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的侵袭,不断适应全球化大潮,打破保守和自我封闭,走向世界,适应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的交流、吸收和融合的趋势,坚持多元文化互补和共同繁荣,维护中华文化的安全,以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真正的独立自主。

3.2 促进产业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

固然拥有丰厚的中华文化资源,但如果没有用先进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去整合,这些文化资源也不会转变为现代人所需求的文化产品,因此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就是要使文化产品和服务广泛传播,得以让更多的消费者具有接触、消费这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机会。在世界各地,文化产业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却也是一个文化产业小国,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不仅要抓住全球化这个机遇,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竞争,推进中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增加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扩大中华文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同时也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中华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创作、生产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使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竞争奠定基础。

3.3 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历经沧海桑田,一些历史建筑已被岁月风蚀,一些民俗民风已断代消失,一些传统文化正在瓦解,甚至消失。为此,我们要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公益讲座等媒介,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恢复、保护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加强和维护遭受破坏和威胁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根系,从而避免中华文化在全球化的大潮面前不堪重负,在面对西方文化侵袭时,不知所措。同时,又要升华中华文化之精华,排除中华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部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更新中华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为了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宏伟目标,力争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既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辩证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4 加强文化交流、构建话语体系,增强文化影响力

中华文化讲究和而不同,主张不同文明之间要和谐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都不能决然分开,而应不断推动中外文化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进行交流发展,使中华文化以开放的、科学的态度理性地对待国外文化,不断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然而一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发展壮大,宣扬中国,实施西化战略,在这种形势下,除了加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以外,我们也急切需要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用恰当的话语和方式在国际上表达中国的观点和立场,以自信和开放的心态与不同文明合作交流,增强中国特色的创造力和感召力,展现我们为推动建设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大国形象,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和发展状况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让全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从而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目前,全球化使全世界的联系得更加紧密,尽管全球化的诸多负面因素影响着中华文化,给中华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挑战,但是,全球化也使中华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中西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中华文化需要以更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不断适应大浪淘沙的世界潮流,使一个更加和谐、富强的东方大国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1997(3).

[2] 张岱年.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N].光明日报,2000-10-17.

[3] 朱永新.推进“文化强国”战略 树立“新文化安全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4] 李海彬.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哲学思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5] 李琮.经济全球化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的思考和创新 下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系统发展观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