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家校互联方式途径浅析

时间:2022-10-12 01:08:20

新时期家校互联方式途径浅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新课程背景下,家校互联已经呈现新的态势。

一、新时期家校互联的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在新时期,社会上流行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不少家庭陷入教育误区,而这些误区广泛的存在。从家庭教育目标上看,目标偏高和目标偏离;从家庭教育内容上看,重智轻德、忽视人格塑造、压抑个性发展;从家庭教育方法上看,或溺爱或体罚或放任;从家庭教育实施上看,重言传轻身教;从家庭教育发展来看,随意性盲目性强,缺少指导,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提高教育水平,学校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这就需要家庭学校之间加强沟通互联。可以说,家庭教育误区的广泛存在是强化家校互联的基础。

二、家校互联的意义

在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中,学校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是教育的主体。学校全权负教育而家长只是把孩子送入学校的观念必须得到改变,从某个层面来讲,家长不仅仅是学校的顾客和消费者,同时也是学校的主人和管理者,家庭教育是一体化教育机制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为儿童成长铺下第一块基石;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某些缺憾,使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因而,家校互联在学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家校互联的方式途径

家校互联从形式上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1.直接形式

(1)家访:这种形式的“家校互联”形式最为直接,效果最好。通过老师走进学生家庭,实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环境,与家长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恰好可以弥合学校教育的脱节,促成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保障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但必须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精心设计好与家长沟通的话题,实行个性化沟通。家访形式需要消耗教师学校工作之外的精力和时间,同时涉及学生隐私问题,采取这种形式,必须先征求家长和学生意见。

(2)家长会: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内进行。可以是全体家长参加的针对整体问题的家长会,也可以是针对部分学生、部分问题的家长会。这种形式可以让家长走进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能够对全体家长进行教育方面的方法指导,目前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家校互联方式。但家长会无法经常召开,一般要经过一定阶段后,如期中、期末考试后再召开,时效性较差。

(3)家长学校或学校开放日:除家长会内容之外,定期组织家长到校进行参观、比较,听取讲座,甚至深度的参与到课堂,一同听课,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等。这种形式能够对学校有深入了解,但对学生具体情况只能浮光掠影,也缺乏时效性,如果过于频繁,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一定影响。

2.间接形式

(1)家长信或家校联系册:通过联系册形式,老师填写学生在校情况,家长填写学生家庭表现,家校之间有任何的建议或要求也可以相互反馈。通过“家校联系手册”可以沟筑起家校互联的桥梁。但手册填写有其局限性,一些细节情况不易体现,甚至可能出现内容被篡改等问题,对高中阶段学生并不特别适用。

(2)电话或信息沟通:电话沟通最大优势是便利有效,问题一经发现,可以立即联系处理,随时解决,但电话沟通只能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对需要深入沟通的问题解决效果差,同时如果大量频繁使用电话沟通的方式,对家长或老师来说,还须要承受经济压力。

(3)校讯通平台: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老师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试成绩、评语、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发送给家长,让家长轻松掌握孩子的动态,同时,家长也可以向学校和班主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但校讯通只能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一对一的沟通,对某些班级或家庭共性问题无法展开更大范围的讨论和研究。

(4)网络社交平台。在网络社交平台基础上,家校互联主体不再只是教师与家长,而转变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

一是班级博客或班级网站。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进来,能够将需要的资料转载上传,提供给大家阅读,的信息也较有针对性,可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在网络的空间中深度交流沟通。但创建班级博客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善于积累各种资料,并有比较熟练的网络应用能力,信息的收集、更新,需要班主任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网络阅读和沟通也需要一些硬件条件的支持。

二是班级QQ群。班级QQ群具备群聊功能,交流不再是一对一,很多问题可以由教师、家长,包括学生在QQ群里进行充分的讨论沟通,真正体现沟通的民主性,同时通过其配套的群相册、群论坛、群活动等版块,为家校互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能实时呈现教师、学生、家长的动态变化,还能记录教师、学生、家长的活动痕迹,实现家校之间的无间断互动。但需要一些硬件条件的支持,同时也要求家长有较熟练使用网络的能力。

三是班级微信群。班级微信群是班级QQ群的升级版,除了具备QQ群的基础功能,如文字沟通,上传资料等,微信群的功能更加强大,不仅可以通过语音留言来进行实时沟通,还可以把学生在校表现、活动等动态化信息用图片或视频实时的传送,就目前来看,微信沟通已经成为众多家校沟通方式途径中最为人接受的一种,但也要求家长有较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26-535。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68-71。

(作者单位:河南省实验中学)

上一篇:引领生活品德课堂尽显活力 下一篇:如何让中考作文“满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