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时间:2022-10-12 12:42:52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摘 要: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来主动获取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性;互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数学总是给人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尤为重要。在我们的生活或故事中都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讲了一个淘气分饼的故事,淘气把3个大小同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和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儿”。菲菲说:“我要吃两块儿。”霸王龙抢着说:“我要吃4块儿。”淘气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我把三个大小同样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儿、2块儿、4块儿,你们知道谁吃得多吗?”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霸王龙吃得最多。还有的说:蓝猫的那个饼,平分的份数少一些,他吃得最多……这个故事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知的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导入了新课。

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时,要加强教学知识的形成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每个小组拿出3根线、3个不同形状的圆形物品,分别量出他们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1号同学量,2号记录,3号、4号算结果,接着交流: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小组派代表到其他小组交流所得结果,最终发现:不管圆的大小怎么变化,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老师说明: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的数,通常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到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老师又问:知道了圆的周长,怎样求它的直径和半径呢?学生自然就知道答案了。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放松心情,敢想、敢说、敢问,形成积极思维的碰撞,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积极探究,促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真知的过程,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剪切,拼贴,“化圆为方”,在动手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C÷2=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r,图形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圆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实践,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得了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新的教学方法,在自主教育教学中,教师教法的选择要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新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01.

[2]关文信,王丽杰.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5-01.

(作者单位 湖北省郧西县城关镇东方小学)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