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语用教学,奏响语用主旋律

时间:2022-10-11 10:21:49

直面语用教学,奏响语用主旋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成为新版课标实施以来的热门词汇,不少语文教研课堂以“语用”为关键词开展教学研讨。语文怎样教?语文教什么?本文结合语用的相关要素进行例谈。

一、直面学段学情,巧妙突出“语用”

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毕业,经过了六年的语文学习,他们的语文知识是逐渐递增的。新版课程标准将1~2年级称为第一学段,3~4年级称为第二学段,5~6年级称为第三学段。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也不一样,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教材处理方法时差别是比较大的。在突出语用思维的课堂模式里,学段特点、学情实际是教师必须直面的,只要根据不同学段处理教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发展语言能力。

如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二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但在低段课堂上,有些教师把握不准童话类故事课文的教学策略,容易走入误区:有的将课文上得很深,为了让学生知道童话中蕴含的道理,想尽办法让学生进行感悟,导致学生被“问”得不知所措;有的忽视了童话类课文的价值,课堂大部分时间用在词语积累上。语用教学离不开学段学情,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童话类故事对他们来说很有趣,他们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喜欢故事情节,喜欢对情节进行想象,同时,二年级又是词语积累的关键学段,教师要认真对待童话类故事课文,巧妙结合二年级的学段学情,为学生的课文学习和词语积累搭建平台,从而让学生有效进行语言实践。如,本文对话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中的趣点,并在读中感受小马的思想变化,当学生对课文蕴含的道理无法感悟出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同时,在朗读中渗透中词语教学,使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结合对话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时,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巧妙的课堂引导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词语积累。语用教学一定要紧扣学段特点,二年级学生正是词语积累和朗读训练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结合课文类型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才能学生有所收获。

二、直面语言特点,巧妙凸显“语用”

在语文学习中,语言特点是基础要求,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载体。新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是语用背景下最关键的字眼,离开了语言,一切都是空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要抓住语言特点,意识到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离不开学生的感悟能力,只有让将语言训练同文本相联系,同认知基础相联系,学生才能有效掌握语言,实现课堂的增值。

如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母亲的呼唤》,本文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母亲呼唤自己的几件事,表达了人间真挚、和谐、美好的亲情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眷恋。如课文讲的第二件事,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因“我”离开了母亲的视线,母亲急切并且近乎绝望的呼唤声才引起“我”的注意。文中关于母亲的呼唤声的描写,如“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等词语,这些词语生动地刻画出了母亲的形象。如何让学生有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要让学生将这些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在不同语境下词语的意思。“近乎绝望”只有放在这样的语境中,才能生动地表达出它的意思,“我”作为母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然而,在大海边玩的“我”突然离开了母亲的视线,茫茫的大海深不可测,见不到“我”的母亲心理是多么的复杂和痛苦,“近乎绝望”生动地刻画出母亲当时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语言训练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内心感悟去理解语言、实践语言。语用背景下的语言教学一定要结合语境,结合学生的内心体验,语言实践才会有生命力,学生掌握的语言才是鲜活的。

三、直面文体特点,巧妙奏响“语用”

语文S版小语教材收入的文章体裁广泛,不同体裁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写作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不同体裁反应的就是不同文体。不同文体,阅读策略和方法也不一样的。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虽然他们在小学阶段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体作品,但由于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教师不宜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为学生阐述什么是文体,不同文体的文章该如何阅读,而应该结合语文S版提供的教材,结合不同的文体进行方法渗透与引导,从而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阅读策略。

如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鲸》,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小学生接触到的说明文并不多,教师在教学有必要向学生阐述说明文的一些特点,但在阐述时,教师不宜用过深的理论进行名词解释,而应该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实例感受说明文的特点。如课文开头讲鲸非常大时,作者用了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相比较,说明鲸形体之大。可以说,在语用背景下,文体特点是教师必须直面的,但基于不同文体的作品在阅读时策略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让小学生能够结合不同的文体调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语用”教学并非高大上,而是语文教学实实在在的东西,想让语用课堂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抓住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紧扣学生的实际,有效将语用教学与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大泳小学)

上一篇:如何做个百亿“独角兽” 下一篇:借助多媒体活化英语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