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之英语教与学

时间:2022-10-11 10:11:00

原型范畴理论之英语教与学

摘 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范畴理论开始逐步地渗入到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原型范畴理论的阐释,分析其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范畴 原型理论 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

一、引言

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认知学科的各个领域。原型最初是用来描述自然界,解释自然事物的,后来被引入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用来释义,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原型语义学。西方对原型理论的研究要比国内早许多,国内现在也已经有很多研究原型理论及其应用的论著和文章,并开始逐步将原型理论应用到英语学习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原型范畴理论

目前认知语言学界对其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是与同一范畴成员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例,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第二,原型是范畴成员的图式性表征。Taylor认为原型是一种抽象表征,是从各个实例和各种次范畴的特征中抽象出来的。

1.范畴内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并非满足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家族相似性”意味着范畴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连接在一起。2.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相邻范畴互相重叠、互相渗透。3.范畴原型与该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与相邻范畴的成员共有特征最少;范畴边缘成员与该范畴成员相似的特征较少,而与其他范畴的成员共性最多。也就是说,不同范畴的原型之间特征差异最大。4.范畴成员依据具有该范畴所有特性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prototypicality),因此范畴成员之间并不平等。原型是范畴内最典型的成员,其他成员有的典型性显著,有的则处于范畴的边缘位置。5.范畴呈放射状结构,原型位于范畴结构的中心位置;多数范畴呈现的不是单一中心结构(monocentric structure),而是多中心结构(polycentric structure),即某些范畴通常具有多个原型,原型之间通过家族相似性获得联系。

三、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

1.原型范畴理论与词义的变化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语言的变化会造成词义的扩大和缩小,而词义的变化则是与范畴联系在一起的。客观事物固有的类别特征经过认知中介在思维和语言中固定下来,这个过程就是范畴化。词的意义就来源于对事物的认知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词义的形成及演变就是不同层面上的范畴化的结果。词义的变化有扩大、缩小、转移、转类、虚化、实化、扬升、贬降,等等,这些都是原型构建的范畴,以原型为中心,其成员的范畴隶属度依次递减,直至不明确的边界,继而与其他范畴相互交叉。例如:“ady”以前仅仅指“女主人”,随着词义的渐渐扩大,适用的妇女越来越多,先是指贵族太太,后来指有教养的妇女,比如:The lords and ladies are all gathered in the palace.现在,lady可以用来指任何“女人”,是一种礼貌的用法。在提到老妇人的时候,也会用old lady或elderly lady。在对一群女士说话的时候,会说ladies,而不用women。词义的扩大和缩小,不论是单个词例的纵向发展,还是整体现象的横向扩充,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进而形成语义范畴。

2.原型与翻译

原型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①译者必须在寻找源语、原型读者的同时,确定译语原型读者,以原型读者为中心进行翻译。②译者必须从源语语言变体中识别源语原型。对翻译文本的原型分析,能够帮助译者确定文本的意图性、情景性等特征,有助于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创作。③译者必须了解与源语原型相对应的译语原型。④译者必须善于改变译语原型来实现源语变体。⑤译者必须善于原型词项与具体词项的转换。例如:孔乙己便涨红了脸,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鲁迅)译文:At that Kong Yiji would flush and he proclaimed,“Taking books can’t be counted as stealing...Taking books...for a scholar...can’t be counted as stealing.”译者把“窃”和“偷”分别译成“taking”和“stealing”,源语的原型效果在译文中就很好地传递了。对于原型的了解,有助于对翻译文本的把握,原型理论为译者的翻译创作提供了基本的翻译策略,也利于译者更好地认识和再现原文。

3.原型理论与词典释义

原型理论认为词语的意义特征的每一个个体都不一定是必要的,所有个体的特征集不必是充分的;概念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同的。一个词语包含的特征越多,就越接近原型,属原型成员;反之,就属非原型成员。原型理论学家认为这种区分弥补了“充分必要条件”的缺陷,因此,典型的个体可充当一个概念范畴的原型。在释义中,非原型与原型之间的关系可用“原型+或-非原型的区别特征”表述,通过适当的抽象归纳,用元语言表述出来就可成为语词的释义。例如:rose:a garden flower which has a lot of petals and a pleasant smell.tulip:a colorful flower shaped like a cup that grows on a long stem in spring.“flower”作为rose和tulip的原型,词典用户通过查阅,在心中便形成了一个语义网,即以原型场景”flower”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的范畴。

4.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

对于“一词多义”,单词的多个意义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的。发现并利用这种联系,对于单词多个意义的记忆会有很好的效果,语义范畴原型理论的引入,恰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成员是以有范畴原型为中心,然后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的。例如:“paper”的含义有:①报纸;②文件;③学术论文,这三个意义都共有一个“核心意义”即“原型意义”,即“对公众有用的重要书写或印刷出来的文字材料”。正是有了这个原型意义,paper的三个义项才能一起系附于一个词汇上。一个单词的多个词义并不是偶然的、任意的,而是以一个原型意义为中心,各个意义通过“家族相似性”的特征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一词多义词汇教学实践中,教学者在重点介绍原型义项的同时,有意识地寻找各义项中家族相似性的联系或“意义链”解释词义,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多义词的各种义项。

四、结语

原型范畴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已开始逐步地渗入到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它不仅对英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涉及语义、语用、翻译、辞典释义等各个方面。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重视把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英语学习和教学,将帮助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言。

参考文献:

[1]吴世雄,陈维振.原型范畴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对模糊语义研究的意义[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2]章宜华.原型释义问题探讨:兼评充分必要条件释义局限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

[3]闻亚兰.语义范畴原型理论视野下的“一词多义”词汇教学[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3).

[4]李和庆,张树玲.原型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5).

[5]姜敏.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词义扩大与缩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梁晓波,李勇忠.原型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外语教学,2006,27(4):67-73.

上一篇:浅析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人的管理” 下一篇:多媒体适当运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