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11 08:23:23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摘 要:数学在当今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好数学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很枯燥,晦涩难懂,对于数学没有兴趣。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让学生喜欢数学,在数学课堂上有反复思考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能在数学课堂上积极踊跃和老师互动。

关键词:激励式教育 课堂问答 探索 激发潜能

教育就是让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谓知识是指广义上的道德、自身修养,还有文化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作用所在。对于数学这种十分抽象的学科,更是要让学生全面立体、多角度看待问题。要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提升自己的思维,就能够灵活解决问题。

一、加强与学生沟通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赞扬学生的长处,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在学校里,老师的一句鼓励对学生幼小的心灵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有时候甚至能改变学生的一生。老师时常与学生沟通与学生的关系拉近,会让学生不惧怕老师,但也不能过于放肆,要让学生敬畏老师,亲而不疏。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接触老师的时间比接触父母的时间长,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我遇到过很多老师,有一个老师我至今觉得他做得很不对。他教的一个学生学习不好,班上的学生有谁要是和那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玩他就生气。他的做法对那个学生来说是十分残酷的,孩子还小,在他们的眼中老师做什么都是对的,这也是家长经常教导孩子要听老师话的结果。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老师都要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老师那么博爱,但是老师是一个良心活。每个老师不能将自己弄得高高在上,适当放低自己未必是个坏事,只有平等的沟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如果老师不能做到这点,那么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上”与“下”的关系。

二、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

每个学生都是未经雕琢的美玉,而老师就是那个雕刻者。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小学生们还没有太多自己的主见,这时候的领路人就十分关键。老师在有了和学生好的沟通后,就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对症下药。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有学习的成就感,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非观。学习的主观意识十分重要,激励学生会让学习热情大增,这时的为生也是最有学习效率的。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学生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这不仅仅是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的师德也在每次对学生的关怀中一点点完善。

三、不妨与学生“换”个位置

以前的数学课堂基本上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学生在下面听得备受煎熬,这样的环境学生怎么会有良好的发挥!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这也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当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要让学生想,让学生说。和学生换个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老师一个人的舞台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舞台,这是学生思维舞动的空间,而老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鼓掌,为他们喝彩!

四、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其实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很枯燥的,那就想办法让数学变得有趣。当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不够的,要让学生长期对数学感兴趣,能够在课堂上反思这堂课所学的内容就要靠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如果学生能够反思他不仅记牢了所学的内容,还会在回忆时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让反思成为习惯,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灵感的瞬间,积极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思考。

数学也可以很有趣。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抽象的数字与生活中实例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讲乘法表时可以把它变成带节奏的口诀,我记得一个朋友曾说过他的亲身感受,就是他小时候没背过十二生肖,后来有个歌手把十二生肖编成歌,他听了几遍就记住了。所以,如果乘法口诀有一定的节奏是不是更有趣。当然,如果学生有好的建议更好,学生的思维有时候会让我们意想不到,让学生去说自己的见解,可以以此组成小组让大家讨论,在讨论结束时再让大家把讨论的结果说出来,进而引发班级的大讨论。要让学生们多思考,勤动脑。对于数学的学习究其本质还是思维的运作,思考在数学中必不可少。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想思考,愿意思考,主动思考。多出一些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空间的题目,锻炼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能让学生毫无理由的思考,爱因斯坦小时候问别人问题从不愿别人把问题讲得太透彻,他会让别人给他指个方向,最后的结果他自己想。我想对于学生也一样,给学生指个方向,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指过方向,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一般情况下,解一个题目,越到后面越有信心,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这时的学生十分有可能探索出新的解题思路,教师如果过早地把问题解完,那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妨碍了学生的进一步拓展。如果要求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明6×9等于多少,那学生只不过是单纯的思考结果而已,如果让学生从乘法的运算名称、意义去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畅所欲言。

五、如何引导反思

独立自觉完成作业,检查作业是反思的基础。老师留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后也不忘学习,所以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是他们是否拥有思考习惯的基础。态度是否端正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

1.是否有马虎的地方出现

如果出现马虎,说明学生做完作业并没有及时检查,只是敷衍了事,这是不应该出现的。

2.字迹是否潦草

不必要求每个学生的字写得多么好,字的好坏需要日久的练习,但字迹是否工整体现了一个人的态度是否端正。

3.格式是否规范

数学中的一位数、多位数、整数、小数等都有明确的书写规范。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所以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那么数学就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要知道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这又不得不提思维的活跃性,这就需要学生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不断地思索,是对问题的理性再认识。它是一种主动的再认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反思及复习,就是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每个章节、每一单元、每一个知识点。回忆、理解、掌握、运用、结合生活实际,再给自己一次让思维飞起来的机会。从而不仅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对所学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既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质疑能力,同时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老师的讲课也不能味同嚼蜡,学生听课也不再呆若木鸡,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让数学课堂上的反复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奥妙,让学生们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给学生信心,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当赞美和鼓励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会让学生更有自信。数学课堂也能异彩纷呈,要看老师如何把握,这不仅仅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事情,更是作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非凡.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标准.2011(10)

[2]程旭.小学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陕西教育,2009

上一篇:语文课应该关注的几个细节 下一篇: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课堂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