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11 08:03:26

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电力通信网负责为电网提供信息传输和交换,是智能电网实现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的重要的支撑系统,其安全性已经成为智能电网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电力通信网是由传输、交换、数据等多个子网组成的、多技术多层次的复杂网络。安全事件会影响到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甚至还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为了充分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可靠、安全、高效地运行,开展对网络的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电力通信网管线线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轻松的了解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有效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关键词】 电力通信网 安全风险 评估 可靠性

一、引言

电力系统是目前所知的最大最复杂的人造物理系统,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六大环节。电网将各种不同的发电电源所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通道输送到用户侧,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电网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通信对于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有很强的支撑能力。

电力通信网负责为电网提供信息传输和交换,电网实现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的重要的支撑系统,其安全性已经成为智能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光纤通信技术作为电力通信网中的一种主要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领域广泛应用。因此建立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对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评估,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电力通信网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网络。在电力通信网中,使用的通信技术非常全面,包括微波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电力专网等通信手段。这些通信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完场电力系统对于通信的需求。光纤通信技术由于其高带宽、高传输速率及低损耗等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电力通信网中的光纤线路的安全稳定对电力通信网及电力系统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对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评估,可以提早发现风险,防止在电力通信网上传输、交换的电力调度、安稳等业务受到影响。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开展较早,国内外也有很多学者从事相关的工作,也有很多成果。电力通信网中的安全风险评估相对开展较晚,这方面的成果还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分如下几步:

2.1确定评估对象范围

本文主要研究电力通信网光线线路的安全风险分析,所以评估对象是电力通信网光纤通信系统,主要是电力系统OPGW、ADSS光纤传输系统。

2.2确定评估对象中所包含的网元设备

电力通信网光纤系统主要包含光纤通信设备、OPGW光缆、ADSS光缆、网管系统、通信机房、通信电源等。

2.3确定影响评估对象包含的网元设备安全运行的指标因素

通过分析电力光纤通信系统运行特性,确定影响评估对象包含的网元设备安全运行的各指标因素,这些指标对电力通信网运行安全有一定的的影响。一些重要的指标。

2.4确定指标权重

电力通信网运行安全指标对于电力通信网安全稳定运行有影响,但这些指标中,有些指标相对重要一些,有些指标影响相对小一些。根据电力通信网中网元设备及业务重要度,由电力通信领域相关人员确定影响评估对象包含的网元设备安全风险因素并确定其对网元设备影响所占的权重

2.5利用D-S证据理论修正专家的权重确定

由于专家受理论知识及从事工作的限制,其给出的权重设定可能不符合客观规律,本文引入D-S证据理论修正专家的权重设定。通过修正,可以更客观的给出各个指标因素在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的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2.6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级别的给出

通过运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融合各条证据,根据融合的基本信度分配函数对各个风险因素的安全有效性进行分级,最终给出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级别。

三、总结

电力通信网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应用此方法,可以评估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性,对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可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 考 文 献

[1]程启月.评测指标权重确定的结构熵权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7):1225-1228.

[2]高强,张鑫林,罗学军.基于ISO/IEC13335的电力通信网安全性能评估[J]. 电网技术,2006,30(14):83-87.

上一篇:浅析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浅议指挥自动化系统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