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武汉,长在他城

时间:2022-10-11 07:41:52

在武汉孵化孕育,完成原始积累、脱离襁褓后搬到外地,已经成为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现象。如何既可以扶持更多创业者,又能留住更多创业者;培育更多未来大企业的好苗子,让它们不仅生根发芽,还要扎根壮大;让他们不仅生于斯,长于斯,还要成就于斯,武汉还要更多努力。

很多拥有创新技术的年轻人,选择在武汉创业,然而为了解决融资问题和促进企业发展,他们又不得不选择从武汉“出逃”,把公司搬到外地。能生根发芽,为何却不能开枝散叶,难道是武汉的土壤养料不足吗?

“机器人”出逃

把团队搬出武汉,是李一鹏在创业第四年里,做的最重要的决定。这一年经人介绍,他的机器人项目,在东莞成功融得500万资金,并成立了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2008年,刚大学毕业的李一鹏与4个合伙人,用东拼西凑来的15万元,成立了武汉若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不到半年,就被花光了,于是他们开始在武汉寻找投资。

这个从事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的企业,对于武汉来说似乎太前卫,没有人看好它的市场前景。直到他们结识了一个孝感汉川的投资人林敬桥,林敬桥最开始是做纺织品贸易的,但是这几年,纺织品行业利润慢慢降低,他转而投资一些高科技产业。林敬桥先期投入200万,过了半年之后,又拉拢他的朋友,进行了第二轮投资。

2010年,他们研发出了一种代步车,叫Robin智能平衡车,它是利用动态平衡原理控制前进及后退的高科技智能产品。随着身体的倾斜,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行驶速度及前进方向。外观时尚轻巧,采用锂电动力。

这种已风靡于国外、领先业界的智能代步车研发出来后,若比特公司已经没钱进行批量生产了。为了把这个项目做成功,公司主创人员不得不考虑去外地融资。这才有了把公司搬到东莞的起因。

5月25日,本刊记者来到李一鹏工作的武汉若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的其他公司相比,李一鹏的公司显得冷清而铺张,据李一鹏介绍,武汉这边的公司现在没剩下多少人了,主创人员和精干部队基本搬离武汉,70多人的团队,有60多人在东莞。

“选择广东东莞,而不是武汉做这个项目,是公司经过深思熟虑的。”李一鹏告诉记者,武汉当地的投资公司也有意向进行投资。母校也曾频频抛出橄榄枝。但是,对项目成功的综合考虑,让他们选择了东莞。

在李一鹏看来,武汉没有东莞的资源多,因为智能车的生产牵涉到很多上游环节,东莞有比较多的供应商可供选择。而且,相比东莞,武汉的机械加工、贴点配套、产品包装等生产配套设施的公司比较少、生产成本高。其次是武汉的行业规范不如东莞,在武汉很难找到保质保量的机械加工厂,工厂交货的时间也很随意。但东莞的机械加工厂有很详细的行业报价明细和补偿规则。

远走他乡

在武汉孵化孕育,脱离襁褓后搬到外地的高科技企业远远不止若比特机器人一家。在武汉创业,而后去其它地方做大,已经成为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现象。

武汉百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海豚浏览器,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浏览器一经推出便受到海外市场的热烈欢迎。2011年,海豚浏览器iphone版在52个国家和地区的苹果APP Store排名第一;PCMAG将其评为最佳免费安卓应用。这款智能手机上最受欢迎的浏览器,到2011年9月,在线用户使用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

目前他们也已把公司总部分别设在了北京和纽约,公司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杨永智表示,之所以把公司搬出武汉。一是因为美国是最大的市场,必须有专门的团队去做;再就是在中国做移动互联网,北京肯定是首选,这里有很多公司。此外,从研发的角度看,在北京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人才。目前武汉公司主要是以前期研发为主。

这些公司并没有抛弃武汉,武汉还有很多优势。然而,这些微弱的优势并不能留住所有的企业,不少创新型的创业公司选择远嫁。

最近几年,武汉的创新技术外嫁的现象不绝于耳。其实,早在2004年时候,武汉就流失了一项重要的网络电视品牌——PPlive。

2004年底,姚欣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宿舍里了第一款把P2P技术和流媒体技术整合的软件。一个月后,此款软件风靡华科校园,3个月时间便在网络上火爆起来。

这个日后成就了PPlive和PPTV品牌的尖端技术,并没有引起武汉当地投资机构的重视。闻风赶来的不是武汉的投资者,而是知名投行、位于上海的软银中国。2005年5月,姚欣凭着软银中国投资的种子基金,申请成立上海聚力传媒。在武汉研发的软件,却让外地的投资机构抢了先。

之后的2008年,武汉大学教授钱俊研发成功的印刷型书式柔性显示器技术,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然而如此发明,引来了嗅觉敏感的北京三五九投资公司。公司愿意先期无偿支持130万元科研经费。2011年,该公司总裁温少强专程来武大对该技术进行考核。考察完毕后该公司决定出资在内蒙古建国内首条试生产线,边试验边生产。惹得武汉当地的媒体,只能抱怨“可惜不姓‘鄂’了。”

“武汉种好的桃子,还没有成熟就让别人给摘走了。武汉投资机构虽然很多,但是,敏感性不足,看不出市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遗憾地说,欢迎外面的风投来武汉投资,但是,希望这些风投能够把总部建立在武汉。

相对其他更为发达的城市来说,武汉慢一拍的市场也总是让人有出逃的冲动。

李一鹏认为,武汉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发育没有深圳好。在武汉推广比较困难的智能车却成了深圳的紧俏货。李一鹏告诉《新楚商》记者,武汉现在主要的业务是有控制精度要求的数控产品,其市场主要面向北京地区和江浙一带,武汉市场对此种产品有需求者寥寥。

据李一鹏介绍,江浙沿海一带有很多发达的商业城市,但却没有太多的高科技产业群;她们对高新技术有强烈的渴望,然而周边的大学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有个义乌的老板,因为在浙江大学找不到技术支持,跑到武汉找到李一鹏他们。相反,武汉不少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支持,一般无需外面的技术支撑。

对高新技术产品来说,不仅市场不是武汉的强项,武汉的生产环节也不能让人满意,断裂的供货链和杂乱无章的产业规范,让很多公司选择在外面生产。

生于斯,如何长于斯

尽管武汉的环境不尽人意,李一鹏和团队的其他核心成员还是决定把武汉作为他们的大本营。在他们看来,在武汉开公司的运行成本较低,人力资本和生活成本也比较低廉。公司坐落于大学科技园,可以享受园区的各种服务和优惠政策。而且,武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国光谷”、“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机控制”在全国的声誉,也让他们即使坐落在武汉,也能从外边找到市场。对外地的企业来说,他们比较信任中国光谷这样的技术背景。如果企业有需求会主动找上门来,特别是江浙一带大学高新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

杨永智也认为,在武汉的创业成本很低,公司起步资金只花了不到20万。而且房租便宜,6、7个人还可以拥有一个100平方的办公室。此外,武汉不像北京、上海那样浮躁,好不容易招来一个人,很容易被大企业“挖墙脚”。相对来说,武汉远离大城市的浮躁,可以低调的搞好研发、做好产品。

出生于湖北的杨永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创业团队也有不少来自华科,海豚浏览器将创业地选择在武汉自然也顺理成章。

叶青认为武汉的硬环境在全国是少有的,拥有九省通衢的优越交通地理位置、强大的科研力量,外加低廉的生活成本。有梦想而资金不足的年轻人,选择在武汉创业,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聂丽表示,武汉的创新创业环境整体来看还是在改善的。武汉有天然的创业优势,这足以让很多年轻的高新产业选择在武汉创业,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让他们深深扎根于武汉,武汉还是要破旧立新,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武汉的市场环境远远落后于他的科研实力。武汉高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很多技术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武汉并没有实现技术转化的服务环境。科研成果在转换成经济成果的时候,遇到的困难颇多。

本土投资机构不敏锐也是很多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搬离武汉的主要原因。很多技术被外地有商业头脑的投资人发现,流失到外地。

有专家称,武汉企业的投资意识还尚未真正形成。当今世界已经转入知识和资本深入互动的时代,从土地创造价值,到工厂创造价值、银行创造价值,再到网络、电脑创造价值。武汉要有这个转变意识,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产业,要看到新兴技术的市场潜力,为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动力和环境。

此外,多位高新技术创业者表示,武汉高新技术的产业链,尚未完善。武汉需要进一步建设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为高新产业的兴起创造良好的配套和服务。

当然,所有的转变都需要过程。如何既可以扶持更多创业者,又能留住更多创业者;培育更多未来大企业的好苗子,让它们不仅生根发芽,还要扎根壮大;让他们不仅生于斯,长于斯,还要成就于斯,武汉还要更多努力。(本刊记者成正茂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武汉公租房试点“扩招” 下一篇:陶宏开:陈光标慈善救世,我是精神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