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木属树种重阳木和秋枫的辨别

时间:2022-10-11 07:22:21

摘要 重阳木和秋枫同为大戟科重阳木属树种,由于两者的外观、生活习性相似,人们常把两者混为一谈。该文对这2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区别。

关键词 重阳木属;重阳木;秋枫;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 S71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62-02

1 重阳木和秋枫的共同特征

大戟科(Euphorbiaceae)重阳木属(Bischofia Blume)植物共有2种,即重阳木(B.polycarpa)和秋枫(B.javanica)。两者均为乔木,三出复叶(稀5小叶),具长柄,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圆锥或总状花序,腋生,下垂,无花瓣,无花盘,萼片5,离生,半圆形,内凹为勺状。雄花:萼片镊合状排列,初时包围雄蕊,后外弯,雄蕊5,分离,与萼片对生,退化雌蕊短宽;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3(4)室,每室2胚珠,花柱2~4,长而肥厚,果球形,浆果状,种子3~6,长圆形,无种阜,外种皮脆壳质,胚乳肉质,胚直立,子叶宽扁[1-3]。两者生长迅速,树高、胸径生长均表现前期速生,5~10年为树高生长高峰期,20年后缓慢下降,10~15年为胸径生长高峰期,材积生长初期较慢,5年以后上升快,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一般可达35年,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但在温暖湿润土壤上生长最好,能耐水湿,对二氧化硫有一定抗性[4]。两者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及太平洋各岛,我国均产。重阳木和秋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能耐水湿,抗风力强,生长快,树姿优美,绿荫如盖,叶色随季相变化(早春鲜绿光亮,入秋叶色转红,艳丽悦目),是著名的秋天色叶树种,为优良的行道树、庭荫树和堤岸树,近年来也成为林业“绿色屏障”森林生态景观林建设的优良树种,既可单独栽植成景,也可与其他树种混交彼此衬托掩映,增加景观效果[5-7]。

2 重阳木和秋枫的区别

由于外观、生活习性相似,人们(特别是厦门和台湾民众)常把重阳木[别名茄冬(台湾)、秋枫]和秋枫[别名茄冬(台湾)、高梁木(广西)、水蚬、重阳木、胶东]混淆,把两者混为一谈,给生产上带来混乱[8-10]。笔者根据生产实践中,从重阳木和秋枫的叶、树皮、枝条、花、果、落叶性质、树高和胸径等方面,对两者进行辨别。两者区别见表1、图1、图2。

重阳木为落叶乔木,高达15 m,胸径50 cm(稀达1 m),树皮浅棕黄色,老时暗黑褐色,纵裂,小叶圆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9(14)cm,宽4.5~7.0 cm,先端短尾尖,基部圆或微心形,叶缘细锯齿4~5个/cm,顶生小叶柄长2.5~3.5 cm,两侧小叶柄长约0.5 cm,总状花序腋生,下垂,雄花序长8~13 cm,雌花序较疏散,花柱2(3),果径0.5~0.7 cm,熟时红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11月,我国产于秦岭、淮河流域以南至华南北部,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平原广泛分布[11-13]。

秋枫为常绿或半常绿大乔木,高达40 m,胸径2.3 m,树干圆满通直,树皮褐红色,滑,老树皮粗糙,小叶卵形、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7~15 cm,宽4~9 cm,先端短尾尖,基部宽楔形,叶缘粗锯齿2~3个/cm,无毛,顶生小叶柄长3~4 cm,两侧小叶柄长0.8~1.4 cm,托叶长约0.8 cm,早落,花小,雌雄异株,多朵组成腋生的圆锥花序,雄花序长8~13 cm,萼片膜质,退化雌蕊小,雌花:萼片边缘白色,膜质,子房无毛,果径0.6~1.0 cm,褐色或淡红色,种子长约5 cm,花期2—3月(福建),果期8—10月,我国产于台湾、福建南部及华南、西南南部和四川南部,各地平原多栽培。

3 参考文献

[1]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2964-2967.

[2] 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522-523.

[3] 何国生.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41-142.

[4] 李玉科,邱进清,肖石海.阔叶树种苗生产[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6-87.

[5] 张丽,贾志国.几种常被混淆的槭树属树种辩别要点[J].林业实用技术,2012(9):34-35.

[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92.

[7] 祁承经,汤庚国.树木学(南方本)[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8] 庄雪影.园林树木学(华南本)[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9]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10] 邓莉兰.树木学实验实习教程(南方本)[M].北京: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2012.

[11] 毛龙生.观赏树木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2] 张天麟.园林树木1 600种[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0.

[13] 藏德奎.园林树木学[M].2版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2.

上一篇:皖西低山丘陵毛竹丰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