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10-28 08:32:47

摘要 介绍杏树栽培中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包括绣线菊蚜、山楂叶螨、桑白蚧、杏球坚蚧、桃蛀螟、杏象甲,以为杏树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杏树;害虫;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24-02

杏树是林州市山区群众栽培的主要经济林木之一,在该市东部、北部乡镇均有广泛栽培。杏树因其果实上市早,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长期以来一直深受该市山区群众所欢迎,但在杏树栽培过程中,由于害虫的发生,对果实的品质及产量影响很大,轻者造成果实减产或品质下降,重者导致绝收,给林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2]。该文结合生产实际,对杏树栽培中的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以供林农参考。

1 绣线菊蚜

1.1 危害特点

绣线菊蚜,属同翅目蚜科。该虫以成虫、若虫刺吸叶片及枝梢汁液,叶片被害后向叶背卷曲,影响新梢的生长及树体的发育[3]。

1.2 发生规律

该虫在林州市1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缝处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下旬于芽、嫩叶背面及新梢顶端危害,10 d左右后发育成熟,进行孤雌生殖到秋末,只有最后1代进行两性生殖。该虫6—7月危害最为严重,枝梢、叶柄、叶背全是蚜虫,8—9月受降雨影响虫口密度明显下降,10—11月产生有性蚜产卵,以卵越冬。

1.3 防治方法

于越冬卵孵化后及危害期,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一般喷洒1~2次,可有效控制绣线菊蚜危害。

2 山楂叶螨

2.1 危害特点

山楂叶螨,属蜱螨目叶螨科。该虫以成螨、若螨、幼螨刺吸芽及叶片汁液,叶片受害后呈现失绿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片,虫口密度较大时叶片苍白早落,严重削弱树势,影响当年及来年产量。

2.2 发生规律

该虫在林州市1年发生12~13代,以受精雌螨在杏树老翘皮下、枝桠缝隙处及干基附近土壤缝隙内群集越冬。翌春日平均气温9~10 ℃,树芽膨大露绿时开始出蛰危害,出蛰期30~40 d。出蛰后取食7~8 d开始产卵,卵产于主脉两侧或蛛丝上。每雌每天产卵1~9粒,平均产卵13~22 d,产卵43~84粒,最多146粒,卵期4~6 d。6月前完成1代约需20 d,夏季时为9~15 d。成、若螨喜在叶背群集危害,以麦收前后危害最为严重,雨季时虫口密度明显下降,9月虫口密度再度上升,危害持续至10月中下旬,以末代受精雌螨潜伏越冬[4]。

2.3 防治方法

2.3.1 人工防治。在越冬雌螨出蛰前,刮除杏树树干及主枝等处的老翘树皮,集中进行烧毁[5]。

2.3.2 喷药防治。结合介壳虫的防治工作,在杏芽萌动后发芽前喷5 °Bé石硫合剂;在杏树生长期,结合田间调查,当平均害虫虫口密度达2头/叶时进行树冠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5 000倍液。

3 桑白蚧

3.1 危害特点

桑白蚧,又名桑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该虫以若虫、成虫刺吸枝条及树干汁液,枝条被害后长势削弱,受害严重时甚至枯死,常与杏球坚蚧混合发生,对杏树的生长及产量影响很大。

3.2 发生规律

该虫在林州市1年发生2代,以2代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杏芽萌动时开始吸食,虫体迅速膨大,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每雌产卵400粒,卵期9~15 d,卵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初孵若虫从雌虫壳下钻出爬行扩散,脱皮后变为若虫,固定位置危害并渐生蜡被,6月上中旬分化出雌雄成虫,后的雌虫7月发育成熟。2代若虫8月中下旬出现,9月发育成熟,雌雄后受精雌成虫危害至9月下旬开始越冬。

3.3 防治方法

3.3.1 人工防治。果树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钢丝刷刷除寄主枝条上的越冬虫体,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

3.3.2 喷药防治。重点抓好若虫孵化期及爬行扩散期阶段的防治工作,一般在5月下旬及8月中下旬,用20%功夫菊酯2 000倍液、20%杀灭菊酯2 000倍液或蜡介灵、速杀蚧、蚧蚜死等复配剂1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药防治,每代若虫需喷2次药,喷药间隔期为10 d。

4 杏球坚蚧

4.1 危害特点

杏球坚蚧,属同翅目蚧科。该虫主要以若虫、成虫刺吸枝条及树干汁液,枝条被害后长势削弱,严重者甚至枝条枯死,常与桑白蚧混合发生,但危害较桑白蚧严重。

4.2 发生规律

该虫在林州市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或芽腋间越冬,常几个或几十个群集在一起。翌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雌雄分化,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前后为产卵盛期,每雌一般产卵千余粒,卵期7 d左右,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若虫自母壳下爬出后,分散到枝、叶背危害,以二年生枝条较多,落叶前叶上的虫转回到枝上,以叶痕和缝隙处居多,若虫危害至10月中旬后于蜡被下越冬。

4.3 防治方法

结合防治山楂叶螨,在杏芽萌动后发芽前喷施5 °Bé石硫合剂;麦收后检查介壳下卵孵化情况,待卵孵化完毕后进行树冠喷药,用药种类及浓度与桑白蚧若虫期所喷农药相同[6]。

5 桃蛀螟

5.1 危害特点

桃蛀螟又名桃蛀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以幼虫危害杏树果实,被害果内外堆集有大量虫粪,常造成果实腐烂、早落,对杏果的产量及质量影响较大。

5.2 发生规律

桃蛀螟在林州市一般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玉米及向日葵的残株内越冬。翌年麦收前20 d左右开始羽化为成虫,麦收前10 d左右进入产卵高峰,卵多产于枝叶茂密处的果上或果与果的相接处,每果产卵2~3粒,多者20余粒,卵期为7 d。初孵幼虫先于果梗、果蒂基部吐丝蛀食,脱皮后从果梗基部蛀入果心,取食果肉,一般每果内有幼虫1~2头,多者8~9头,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幼虫期15 d,幼虫老熟后在果内、果间及果苔处结茧化蛹。蛹期8 d。该虫第1、2代可为害杏果,2代后转移到其他寄主上进行危害。

5.3 防治方法

5.3.1 人工防治。秋冬季及时清理玉米及向日葵残株,消灭越冬虫源;幼虫危害期及时摘除虫果及捡拾落果,可有效降低下代虫口密度,减轻其危害。

5.3.2 树冠喷药。在5月间,用性诱剂测报成虫发生高峰期,并结合查卵,当卵果率达10%时,进行喷药防治,连喷2次,隔10 d喷1次;或于麦收前10 d及麦收时连喷2次药剂。药剂可用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杀灭菊酯2 000倍液。第2代防治应在第1代防治30 d后进行,用药与第1代相同。

6 杏象甲

6.1 危害特点

杏象甲属鞘翅目卷象科。该虫以成虫取食嫩芽、嫩枝、花及果实,产卵时先咬伤果柄,造成杏果大量脱落,对杏树产量影响较大。

6.2 发生规律

该虫在林州市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树皮缝及杂草内越冬。翌年杏花开时成虫出现,成虫危害7~15 d后开始产卵,产卵时先在幼果上咬一孔,每孔产1粒卵,上覆黏液,干后呈黑点。每雌产卵20~80粒。成虫产卵期30 d,卵期7~8 d。幼虫危害20 d后脱果入土,多于5 cm土层中结薄茧化蛹,蛹期30 d。羽化早的成虫当秋出土活动取食但不产卵,秋末则潜入树皮缝处、杂草中越冬,多数成虫羽化后不出土,于茧内越冬。成虫出土期及产卵期较长,发生期极不整齐。

6.3 防治方法

6.3.1 人工防治。在害虫的危害期,及时捡拾虫果,集中消灭果内的幼虫。

6.3.2 化学防治。①地面处理。在成虫发生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1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200倍液喷洒地面,喷后耙土将药覆盖,杀灭出土的越冬成虫。②树上喷药。在成虫发生期喷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隔15 d喷1次,连喷2次,防效可达90%以上。

7 参考文献

[1] 方青艳.山地杏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和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1(9):5-9.

[2] 杨玉凤,王克昌,杨洪英.杏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9(6):29-30.

[3] 张鲁豫,赵莉,张滋林.新疆杏树害虫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北方果树,2010(6):11-17.

[4] 万青艳.迁安市山地杏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2(4):43-45.

[5] 徐明举.杏树主要害虫防治技术[J].农业知识,2009(11):14-15.

[6] 于忠峰.杏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J].辽宁林业科技,2011(1):60-62.

上一篇:5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药... 下一篇:不同杨树品种扦插生根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