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生动的信息技术课堂

时间:2022-10-11 07:03:2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生动的信息技术课堂

摘 要: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之一。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也逐步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比喻法 任务驱动法 演示法 游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之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让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工作以来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针对课堂教学中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比如《使用数据库》这节课,我把教材知识点设计为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在新课之前下发纸质文件给学生,让学生在纸质文件上、大量数据中进行查询,删除,修改等操作。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明显感到这种数据处理方式太麻烦,效率太低。这时候我再总结这种传统数据收集处理方式的缺点,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尝试更高效的方法――使用数据库。在使用数据库时,让学生根据预设问题,自己去猜测、尝试、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故事来创设。比如在《循环结构》这节课中,我首先引入了“棋盘上的麦粒”这个小故事,学生在听完这个故事后也跟故事中的国王一样,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对如何求出麦粒总数表现出很大兴趣,而求解方法就要用到这节课的知识点――循环结构。

2 形象比喻法,令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抽象,教师要选择一些活泼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如比喻教学法。比喻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喻或打比方的手法完成教学活动。它将两个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事物相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将其引申至未知或者抽象的事物,达到更好地让学生认识新事物的目的[1]。

例如,在讲解VB中基本概念时,我以“松开手(作用于对象上的外部动作),气球升空(对象自身功能)”这个例子,比喻vb中事件与方法。

讲解变量属性时,我用学生来比喻vb中的对象,学生独一无二的学号类比对象的名称属性,学生的衣着类比对象的caption属性。通过比喻法讲解抽象的概念,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讲解变量的概念时,以家庭使用的信箱作比喻:家庭信箱名称对应一个收信地点,里面存放信件;而变量名对应着相应的内存单元,里面存放的是要处理的数据。以邮箱与邮件这类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打比方,引申到抽象的变量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3 讲授法,巩固基础知识

讲授教学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教学,它是最常规的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vb基本概念等,讲授法都适用。它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能在课堂中呈现较多信息,易于控制教学节奏。但是,这种方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照本宣科”,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穿插一些活动,营造问题情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在活跃的气氛中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讲解理论知识时,尽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如与比喻教学法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 演示法,作示范性操作

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具,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何利用Word、excel、powerpoint处理加工信息,需要教师通过演示进行教学。我在上课时,通常会注意这么几点:(1)一般情况下不直接演示,而是提示学生相关步骤,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比如office中几个软件的操作界面基本相同,如何调整字体,如何查找替换等,教师不必演示,而要引导学生把word中一些操作方法迁移到excel中,触类旁通,自主学习。(2)教师在演示时,配合语言要准确、精练,演示时间不宜过长,并且每部分演示完之后,要留给学生操作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规范自己的操作步骤,更准确地掌握技能。(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软件很多功能其实现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而不能以自己操作方法为权威遏制学生发散思维。

5 同步教学法

同步教学就是学生与教师同时进行操作,教师在教师机上边操作边讲解,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步操作。软件中有一些功能,需要几步操作才能完成:需要打开几个对话框,几个选项卡中切换,例如图标中图例的设置,IE浏览器中导入收藏文件,word中页面边框的边距等。因为操作步骤较多,学生容易错漏,这种情况下采用同步操作法,教师讲解一步,操作一步,学生跟着操作一步,学生容易掌握。

6 任务驱动法

对于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应用已学知识,也是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法能够培养学习者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它有许多优点:(1)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完成任务的策略、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要用的知识由自己组织,不会完全跟着教师思想来行动,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尝试各种独特的方法,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3)要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分析任务,研究解决策略,综合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知识,进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要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加以组织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发展变化。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可以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加以探索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教学,创设生动的信息技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学福:论类比教学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 奚晓霞.基于WebQuest的建构探究学习模式.电化教学研究,2004(2).

[3] 王超.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年03.

上一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中职电子电路设计实用性项目的创新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