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均利润率理论探究中国行业收入差距

时间:2022-10-11 06:18:04

从平均利润率理论探究中国行业收入差距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财富大量涌现,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也越发严重,而我国各行业间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差异过大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现有的已经形成的平均利润率最终又是和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息息相关的。本文通过对比与分析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理论,对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行业间利润率不平均化做出解释,提出中国行业间存在的平均利润率是不完全的平均利润率。

【关键词】行业收入差距,利润率平均化,社会公平

一、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财富分配日益不均已经开始威胁社会的稳定、长远及和谐发展。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直观也是最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中国行业之间收入悬殊。有的行业利润率偏高甚至存在暴利,有的行业利润微薄甚至不断亏损。这无疑体现出了我国行业间利润率非平均化的现状。

此外,据联合国数据,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将突破0.55,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中国贫富差距显著。其成因之一便是行业间利润率的非平均化日益加剧,最终影响了收入水平。

二、平均利润率产生条件的分析

在市场中,由于各个生产部门的有机构成不同,资金周转时间不等,使得每个部门之间的利润率是不一致的。但资本家对等量资本总是要求等量利润,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可以实现利润率的平均化。

竞争是利润率平均化的前提,只有当部门内部存在竞争时,新的资本的进入才会不断地引起同一生产部门的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获取更多超额剩余价值而进行技术创新、改善经营管理,从而使得整个生产部门的平均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降低。此外,只有当部门之间存在竞争时,资本的转移才有其依据。因为部门之间利润率有高有低并相互竞争,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处于利润率较低部门的资本家会将其资本抽出,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其他部门去。

由上述结论我们可以知道,利润率平均化的实现不仅需要部门内部的竞争,还需要资本在部门间自由地流动,劳动力能在部门间迅速转移。然而,我国目前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相差过大。这说明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上三个条件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中的某些因素影响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三、影响中国行业间平均利润率形成的内在因素及其分析

针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现状,本文认为影响平均利润率形成、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有几方面:

(一)资本流动的障碍

1、垄断经营。垄断的本质是通过某种进入壁垒,达到对资源的独占。在我国,属于全民的资源由于行政命令被少数部门所独占,而这些部门却未向资源的所有者付费。相反,占有资源的行业依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对资源进行配置,对产品进行定价,其结果是以高价格提供低产出,将一部分社会福利据为己有。而行业内部凭借着独占资源的绝对优势,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利润,使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水平越来越高。当某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显著超出了其他行业时,在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理论中,此时应有其他行业资本的转移,以驱使利润率水平的平均化。但现实中,垄断使得这种资本的转移难以实施,很大程度地限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动。

2、信用制度的缺陷。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信用、个人信用被压制,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通过信用的支持进行资本转移较为困难。这使得在需要进行资本转移的时候,广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将很难跨越门槛进入市场,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缺少强有力的推动,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将非常缓慢,甚至停滞。

(二)劳动力转移的限制

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由于就业的竞争尤为激烈,劳动力长期甚至一生被固定在一个岗位上。所以,在平均利润率理论下所要求的劳动力能在部门间迅速转移,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户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的转移。对于现实中的劳动力来说,行业之间的转移往往意味着地区上的转移,但户籍的改变是不灵活的,甚至对于某些城市来说是很困难的,需要达到当地政府所制定的条件。就这方面来说,劳动力转移是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的,劳动力的迅速转移在目前的中国市场经济中还无法达到。

(三)价格双轨制造成平均利润率的差异

价格双轨制是滋长投机和腐败行为,加大平均利润率差距的重要原因。因为某些行业的产品存在计划内、计划外两种价格,且有相当大的价格差,部分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将自认为有利可图的行业实行价格双轨制,而将其他的行业完全推向市场。这样一来,高利润率的行业因为有双轨制的推动,获得更高的利润,加大了平均利润率之间的差异。

价格双轨制使得商品并不单按照其市场价值出售,还要按照政府的计划价格出售。这就令商品的价格背离了其市场价值,造成行业内部的平均利润率与其所投入的资本量不符,并不能客观反映该行业实际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妨碍了市场通过资本转移来调节平均利润率,造成资本进入增多但不会使该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情况,影响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四、结论。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平均利润率与马克思所阐述的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是有所区别的:在我国的平均利润形成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非市场的因素,中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也无法满足利润率平均化的形成条件,由于利润率无法完全平均化,我国的各个行业之间必然就会存在着平均利润率的差异,也就使得各个行业收入有差距。此外,行业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始终存在,并有不断增大的趋势。由此可见,中国的行业收入差距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失效”,而是由于在许多非市场的因素的影响和理论条件难以达到的情况下,我国存在着不完全平均利润率,无法进行完全的利润率平均化而导致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邹升平.从利润率平均化看当前的贫富差距[J].经济研究导刊,2007,11:11-12

[2]王妙松.浅析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J].兰州学刊,2008,8:51-53

[3]陈俊明.必须正确理解利润率平均化规律[J].当代经济研究,2005,5:28-32

上一篇: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 下一篇:论足球市场参与主体间关于运动员转会交易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