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超常)学生的适应类型与心理辅导

时间:2022-10-11 03:52:21

资优(超常)学生的适应类型与心理辅导

关键词:资优;情感世界;适应类型;心理辅导

一、 资优生的情感世界

资优(超常)学生是具有杰出特质者,表现在智力、创造力、专注力等方面。他们的情感世界与一般学生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差异,也同样会有情绪困扰问题。然而由于他们敏感性高,企图心强,自主性大,具有高度的坚持性和自尊心,在自我认定和获取他人认同上,往往有较大的困难。尤其绝顶资优的学生,常有超越凡俗的想法,不容易接受现实,也不易被现实所接受。如果他们的心情不被了解,很容易被视为异类或异端。

其实,资优生的个别差异也很大,绝大部分的资优生是又聪明又听话的孩子,其情绪稳定,人格健全;有创意,但不叛逆;有个性,也有群性,在团体中适应良好。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凡事力求完美、不能容忍失败的求全型资优生,少数无视社会规范或他人权益的叛逆型资优生,满怀怨气的自暴自弃型资优生,充满焦虑而刻意自我掩饰的隐藏型资优生,以及有某种特殊学习困难的资优学生。

当资优生的知性与感性不能平衡发展而有显著落差时,其原来资优的特质就可能变得极具破坏性,如自伤或伤人,使喜剧变成了悲剧。因此,情意教育与心理辅导对于资优生而言非常重要,甚至比对一般学生更为重要。

二、资优生的适应类型

类型一:顺从型资优生

据估计,顺从型资优学生约占全体资优生的90%。他们十分听从父母的指示,牢记师长的教诲,因此,无论在家里或学校的表现均符合家长和教师的期待。在家里,他们是乖孩子;在学校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是大家一致认为最“标准”、最有潜力的优秀学生。经由学校鉴定,他们便顺理成章地被标记为资优学生。为了得到父母、师长的赞赏,这类学生表现温顺、唯唯诺诺。因此,他们的情绪困扰问题常常被忽视。

虽然,这类资优学生的行为特征表现了自我节制、遵循校规、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但是,却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及未来的目标,不再主动探求知识、学习研究方法,以学业成就高低作为评断成败的依据而变成完美主义者(perfectionist)。许多学者认为顺从型资优学生在学业上可能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却无法充分发挥资优生最珍贵的两种能力:创造力和主动学习力。再者,许多顺从型资优学生,就读于中小学时,品学兼优,可是上了大学以后,却成了低成就者,进入社会以后更难有杰出的表现。追溯其原因,仍在于未具备资优生应有的各项技能、学习方法,也未曾接受资优生应有的挑战。

类型二:叛逆型

这一类型资优生的行为特征与一般资优学生差异极大,学校中的筛选和鉴定常常忽略他们,因而阻绝了进入资优班学习的机会。此类学生的特征是具有高创力,但是却经常显现固执、冒失、玩世不恭等行为。叛逆型的资优生敢于向师长、权威挑战,对自己的名声视若无睹。他们的情绪困扰问题,大多起因于与家庭、学校的冲突。其挫折及行为大多源于能力未受到师长肯定,转向敌视家庭、学校和社会。

叛逆型资优生的不统整性和适应性虽然也有其正向的意义(见注释),但在社群中通常被列为“高危险”(high risk)分子,容易与教师、同侪争执,违反班级常规,破坏学校秩序,引起同侪反感,不见容于同侪。部分严重的叛逆型资优生,可能中途辍学、酗酒或沉溺于物。父母、教师、学校应及早发现,适时介入,以遏止不良行为或使其不致恶化,必要时要“拨乱反正”,发挥其不统整性和适应性的正向特质。

类型三:隐藏型

此类型的资优生,常因为某些原因而隐藏自己的天赋。大部分隐藏型的资优生,见诸于中学阶段的女生。另有少数则为了逃避压力、维护颜面而隐藏自己的能力。其他原因可能是中学阶段同侪对个人的影响逐渐增加,为了满足归属感,不惜伪装平凡,以取悦同侪,做一个深得人缘者。

隐藏型资优生经常显现焦虑、惶恐,欠缺安全感。他们不再集中精力发掘兴趣,探索自己喜好的学科,对知识的热忱亦随之降低;创造力则因讨好同侪逐渐减弱,失去资优生应有的特质。由于失去了资优生特有的行为特征,师长不再接纳他们,更增加了个人压力,从而否定自我。此时,如果父母、师长能适时加以鼓励、包容,使之继续完成资优课程,他们亦有可能成为杰出的资优生。

类型四:自暴自弃型

此类资优生常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反应,他们抱怨不受父母、师长重视,甚至感到被拒绝,怀才不遇。遇事退缩、沮丧,使用不正当的自我防卫,有时更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其结果更使自己不受到肯定,继而产生抑郁、敌视的态度。

自暴自弃型资优生的才华常迟迟未被发掘。他们忿愤不满的情绪,可能是长期受到忽视或被拒绝的结果,此种情绪反应连带产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低自尊,如果学校能适时介入,给予必要的谘商,以获取他人的肯定,仍可能有所作为。

类型五:学习困难型

这类型的资优生,是伴随有学习困难者。他们从未被选荐为资优生,其学业问题包括:不做功课、字迹潦草、学业成绩不好。至于行为特征则显现出注意力涣散、退缩、被拒绝、挫折、无助、沮丧、扰乱教室秩序等现象。遇到挫折,往往表现自我防卫的心理机制,以学校的功课没有水准、令人厌烦等理由,聊以。有时,难免急切地希望脱离失败的阴影而焦躁不安,甚至贬损他人,以维护自尊。

三、各种类型资优生的特征

见表一。

四、 辅导的方法

见表二。

五、结语

总之,资优(超常)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存在有情绪困扰的问题。他们的情绪困扰往往来自于能力未得到肯定,追求完美主义,以及同侪关系的困难,以致产生受到怀疑、拒绝、排斥及自我沮丧等社会、情绪问题。在工商社会中,功利主义盛行,家长忙于赚钱, 往往疏于孩子的管教; 而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只会考试,无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理性”与“感性”对人的成长及发展都非常重要,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以外,也要具有“智能”。所谓“智能”,包括融会贯通、高层思考、通情达理及全面观看。“智能”可以透过不断的“学习”而提升。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在认知课程之余,应多加强个人情绪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社会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人事智能(personal intelligence)、道德智能(moral intelligence)等情意智能的教学,让这群天赋优异的学生,能充分地发挥潜能,并贡献于社会。

(本文改写自:吴武典(2001).资优学生的适应类型与心理辅导.测验与辅导,166,3481~3484.)

作者简介:

吴武典,台湾省宜兰县人。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研究所毕业(学士、硕士),美国肯塔基大学哲学博士(主修学校心理学)。曾任台湾师大特殊教育中心主任、特殊教育系主任、心理与教育测验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教育学院院长国科会教育学门召集人、多个台湾学术团体的理事长(包括特殊教育学会、测验学会、辅导学会、资优教育学会和师范教育学会)及世界资优教育协会主席。现为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及华东师大顾问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学校辅导工作和特殊教育。著有专书二十余种,学术论文二百余篇,编制(修订)测验工具二十余种。

注释:

Dabrowski (1964)的正向不统整论(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TPD):K. Dabrowski是著名发展与人格心理学家,于1960年代提出人格发展的“正向不统整论”,对于资优学生情绪的过度兴奋状态(over excitability)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资优生人格发展上的不统整现象,未必不好,甚至是走向自我实现的一种必然的“恶”。他又指出,有些资优学生特立独行,不与众苟同,可能属于“正向不良适应”(Dabrowski,1970)。所谓正向,乃因他的不合群是忠实于自我,但不失去普世的爱及关怀。此理论对于资优生的了解和辅导,极为有用,甚至对于不同社会文化及不同能力的个人,也同样适用。参见:

K.Dabrowski(1964).Positive disintegr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K.Dabrowski(1970).Mental growth through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London: Gryf.

上一篇:现实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绿色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