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林业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时间:2022-10-11 03:32:14

陕西林业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1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几十年来,陕西省林业产业从小到大,特别是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现已初具规模。2009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97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180%,年均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7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1亿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172%、154%、555%。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全省GDP的2.4%,对林农纯收入贡献率由不足3%增长到7%,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用材林为主的森林资源培育产业成效显著,二是以核桃为主的特色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快速发展,三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生态文化产业势头强劲,四是以种苗花卉林下种养为主的基他林业产业步伐加快。

2存在问题

2.1产业总产值偏低

2009年全省林业总产值197亿元,仅为全国林业平均产值(547亿元)的三分之一,与林业发达省份如福建(1473亿元)、浙江(1368亿元)相比差距还很大。林业产业总产值仅占全省GDP的2.4%。而福建占12%,浙江占6%。其主要原因是林业第二、三产业不发达,产值偏低,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不大。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9年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比例为86:8:6,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呈典型的初级产业结构特征。2009年全国林业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1:50:9。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用材林速生造林树种少,林分结构单一,小径材多,大径材少;针叶材多,阔叶材少;低质材多,优质材少在经济林品种上,低产品种多,高效品种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品种少;鲜果多,干果少。在加工方面,主要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精细加工少。在服务业方面,主要是森林旅游,其他服务业发展滞后。

2.3林地产出率低

全省林地年平均每公顷产值1635元,在全国位居第26位(全国平均5715元),用材林地平均每公顷活立木蓄积只有60m3,是全国平均水平(5.73m3)的69.5%,在全国位居第14位。核桃等五大干杂果经济林是我省具有特色的五大优势资源,但低产林面积大,良种利用率低,核桃平均每公顷产仅150kg左右、红枣平均亩产3000kg左右。人工林以生态树种为主,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森林质量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对木材的需求。

2.4产业经营水平低

一是企业规模小,缺乏大的龙头企业。涉林企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领域,涉林加工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经营规模小,特别是缺乏带动能力大、产品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红枣加工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t,全省人造板企业总规模仅为30万m3,不如外省一个大型企业的产量。二是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没有形成产业链,资源利用率低。三是林产工业产品整体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缺乏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产业聚集度不高,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吸引和承载大型加工企业的能力不足。

2.5科技贡献率不高

林木培育实用技术开发研究不够,能够做到适地适树、大面积造林、速生丰产的树种不多,有的经营技术模式尚不成熟,难以适应商品大发展的要求;林业科技推广成效不大,林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学、研缺乏良性互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利用程度差。新兴产品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与国内发达省份和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

3发展布局构想

全省林业产业发展按照“四区五带”架构,整合资源、聚集资本,板块推进、集约经营,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四大特色林业经济区。

3.1陕南秦巴山区林业产业经济密集区

发挥秦巴山区物种资源多样性优势,培育特色干杂果经济林基地、生态旅游基地、优质木材基地、野生动植物养殖培植基地、森林绿色食品基地、富硒茶基地、蚕桑基地、中药材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生物质能源林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形成以种质资源为基础,干杂果经济林为龙头,加工业为支撑,生态旅游为纽带的高效林业生态经济体系。

3.2关中平原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发挥土地、科技、资本、劳力资源优势,突出林产工业、精品高效果业和休闲观光林业,大力发展人造板和高档时令干鲜果,培育林产工业示范基地、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种苗花卉示范基地、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扩大林产品加工贸易规模和科技含量,打造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3.3陕北黄土高原复合林业经济区

发挥土地面积大、光照热量足的优势,把荒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行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园区化开发,大力发展红枣等干杂果经济、生物质能经济、长柄扁桃及中药材为主的沙地经济,形成产业与生态更加和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产业格局。

3.4城镇高效精品林业经济区

以大中城市、重点集镇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资本、人才等优势,突出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高效设备林业、苗木花卉业、园艺产业、现代服务业,建设资源整合、资本集聚、科技集成、产业集群的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林业产业基地带动区和现代林业经济先导区。

3.5渭北旱塬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带

充分利用光、热条件优势,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产业,依托黄龙核桃、韩城花椒以及富平柿子的规模和知名度,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开展核桃、花椒、柿子多用途、多层次、系列化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带。

3.6秦岭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带

以西宝高速、陇海铁路、西安环山公路以及汉江沿岸交通干线为横线,以西汉高速、西康高速、西商高速、西康铁路为纵线,充分发挥沿线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密集分布的优势,整合景点、农家乐等资源,开辟森林旅游热线,实施森林旅游联盟经营,打造环形旅游经济开发带。

3.7秦巴山区森林绿色食品药材产业带

以汉江、丹江沿线交通道路为轴线,汉中盆地、月河谷地主要城镇为中心,依托森林动植物、食用菌、中药材、蚕桑、茶叶等优势资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打造面向陕西、辐射全国的森林绿色食品药材开发带。

3.8黄河沿岸红枣经济产业带

以府谷-佳县-吴堡-清涧-延川-大荔为主轴,扩大优质红枣栽植面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创新经营机制,提高加工能力,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沿黄优质红枣经济产业带。

3.9关中高新技术林业产工业经济集群带

以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西潼高速、西禹高速等为轴线,以沿线大中城市为结点,充分发挥人才、科技、管理优势,引导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产品经营者,依托省、市、县经济开发区和林产品集散地,大力发展人造板、软木、木制家俱、经济林果等高精深加工产业和现代林产品物流服务业,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打造西北地区最大高新技术林产工业经济集群带。

上一篇:发展高效林业前景构思 下一篇:气象学导师制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