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血脉散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1 02:32:01

自制血脉散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自制血脉散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30位因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我院自制血脉散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3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常用的方法,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或是留置针在静脉内的机械性刺激均易引起静脉炎,表现为沿穿刺点上静脉出现硬条索状红肿并伴有局部发热和疼痛。有资料显示有70%以上的患者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这些患者有80%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给穿刺带来困难、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是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我们施以自制的纯中药配方血脉散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因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患者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25~86岁,平均(64.24±6.63),按照其发生静脉炎的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静脉炎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我院自制的血脉散加以白醋调合均匀,涂抹于患处,要求面积大于红肿区,厚度约2mm,并以无菌纱布覆盖包扎防止水分蒸发,一天一次,三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制剂浸润无菌纱布4~6层温水湿敷于患处,要求面积大于红肿区,每2小时更换敷料一次,散天为一疗程。

1.3.1 诊断标准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2003年版《输液治疗护理时间标准》将静脉炎分为0~4级;0级,无临床症状;Ⅰ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Ⅳ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物大于1英寸,有脓液流出。

1.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一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治愈,静脉红肿、灼热、疼痛症状消失,血管弹性恢复,可顺利输液;显效,静脉炎灼热、疼痛症状显著减轻,红肿范围显著缩小,条索状红线减退;有效,静脉炎灼热、疼痛症状减轻,红肿范围有所缩小,条索状物无明显变化;无效,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表1)

连续使用一个疗程(3天)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采用自制血脉散治疗静脉炎,在治愈率及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50%硫酸镁湿敷主要利用其高渗透平衡原理,拮抗钙离子,阻止钙离子参与平滑肌收缩,从而达到消肿目的。但硫酸镁制剂水分易蒸发不利于药物吸收,需多次更换,浪费人力物力,显著降低疗效。

中医认为静脉炎的发生病因机制主要是:阴寒客于脉络,寒凝血瘀,血瘀血滞,瘀久化热,热毒壅滞,血败化腐,治疗方法主要是治疗应以益气行血、搜风驱寒、活血通络、散结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改善微循环、解除局部血管痉挛[2]。我院自行研制的血脉散是一种纯中药制剂,此方的主要成分有:大黄、姜黄、黄柏、苍术、陈皮、甘草、黄芪、郁金、乳香、红花、生天南星、白芷等药材。药方中的各味中药按比例研磨成粉,用白醋或蜂蜜调制,搅拌均匀,自制成血脉散,外敷于患处。方中大黄、黄柏、甘草清热燥湿;生天南星、白芷、姜黄消肿止痛;陈皮、苍术理气活血,诸药相辅相成,共奏泄热散结、活血通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通过观察血脉散外敷治疗,对静脉炎及局部外渗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方法简便、价格低廉,起效迅速,深受患者好评,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艳.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预防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3,8(17):880.

[2] 杨潜辉,曾凤,容天英,等.中药涂膜用于静脉注射外渗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8]:457.

上一篇:玉林市2008―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下一篇: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2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