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0例

时间:2022-10-11 02:30:12

发泡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0例

关键词 心脾两虚型失眠 发泡疗法 临床观察

笔者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用发泡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失眠症诊断标准(非器质性失眠症)及中医《针灸临床辨证论治》[1]中失眠属心脾两虚型。主要表现为难寐易醒,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肢倦,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1~65岁,平均48.6岁;病程最短4年,最长16年。40例均为未使用精神类药物或停药2周以上,不存在严重躯体疾病,能耐受发泡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取雄黄3g,百草霜2g,大蒜10g,捣碎与之混合。取神门(双侧)、冲阳(双侧),贴敷上述药物24小时,1次发泡。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40例中,30例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5例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3例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但不到3小时);2例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有效病例均在治疗后48小时内起效。3个月后随访,40例中疗效稳定27例,偶尔复发6例,复发7例。

4 体会

引起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病因很多,大多因久病失调,或思虑过度,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因慢性失血,血亏气耗,渐而导致心脾气血两虚[2]。选取双侧神门、冲阳穴为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的原穴。通过发泡疗法,强烈刺激穴位,从而调节阴阳、气血、虚实,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还观察到,本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不仅起效很快,疗效好,还会出现睡眠节律改变:治疗前患者在晚上11时后睡觉,早8时后起床,治疗后有12例出现晚上9~10时睡觉,早上5~6时清醒。

5 参考文献

[1]李世珍,李传岐,李宛亮,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6.

[2]王永炎,李明富,戴锡孟,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

收稿日期 2007-04-0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近况 下一篇:浅谈雷诺氏综合征之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