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报业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1 02:06:31

新媒体时代报业发展策略研究

报纸受自身采编流程、版面、时间的限制,有时效性不强、表现形式单一等劣势,因此在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时,显得很被动。但是报纸也有它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宣传引导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可进行深入采访报道等。

所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报纸只要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便仍然能与新媒体平分秋色,在未来的传媒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针对报纸与新媒体的优劣异同,报纸可有如下发展策略:

1 形成有特点的固定风格

报纸从受众群来讲,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目标受众较为集中的专业性报纸,另一种是目标受众相对松散的综合性报纸。这两种报纸各有优劣,专业性报纸有一批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但对读者群以外的人则吸引力不大;综合性报纸的影响力较广,且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但相对专业性报纸来说,读者的忠诚度不高,购买报纸的随机性较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自己的特定风格,这就要求报纸从业人员不懈努力,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不断改变固有的观念推陈出新,最终提高报纸的影响力,使报纸真正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坚持以内容质量取胜

报纸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采访和编辑体系,凭借这一整套完备的采编体系,报纸在制作新闻内容时有任何媒体都无法企及的优势。相对于新媒体对新闻事件片段化、情绪化的报道,报纸在深入调查社会热点、综合分析社会现象、报道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等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2.1 增加深度报道

这里所说的深度报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的报道形式,如调查性报道、跟踪性报道、综合性报道等的总称。传统报纸相对新媒体的劣势在于时效性,而这一点恰恰也可以成为传统报纸的优势。新媒体由于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庞大等原因,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对新闻事件进行粗略的报道,这就造成新媒体上的新闻信息大多只停留在简单、粗浅的阶段,缺少全景式的加工与分析,而这一点恰恰是传统报纸的深度报道的优势所在。

2.2 加强新闻评论

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等新媒体上的新闻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而新媒体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评论也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由于新媒体新闻评论的门槛较低,其新闻评论往往十分情绪化、个人化,反而使很多新媒体受众感到困惑和迷惘。与新媒体不同,报纸的新闻评论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早已经跟受众建立了一种可信赖的关系,所以很多新媒体受众在信息量过多无法甄别的时候,反而选择相信报纸的新闻评论,这对报纸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3 媒体融合、取长补短

传统报业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有很多,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途径:

3.1 创办网站,及时更新信息并完善信息的表现形式

传统报纸可凭借互联网技术,创办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及时新闻信息,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如可以通过网络与受众实现即时沟通,可以随时随地信息等。

再进一步,传统报纸还可以创办自己的电子报纸、手机报纸等新型报纸,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来发展自己。当然,网络报纸等新型报纸不能只是机械地临摹纸质报纸,而是要在纸质报纸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

3.2 搭建自己的新媒体交流平台

传统报纸除了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竞争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阵地来发展自己,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3.3 努力完善自身的新媒体阅读终端

传统报纸或报业人员在新媒体上的交流平台,如博客或微博等,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也造成了报纸自身新闻信息资源的流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而搭建自己的阅读终端,如手机客户端、iPad阅读器、多媒体报、电子移动报等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报业人员可以将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放在自己的终端上,在自己的平台上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与二次传播。

4 大力开展营销活动

我国报业由于长期处于官方和民间的中间位置,担负着官方“喉舌”的宣传任务,造成许多从业人员“对上不对下”的僵化思想,进入市场化改革后不能及时调整想法,适应市场发展,造成了报纸面对新媒体时相当被动的局面。要改变这一点,就必须转变思想,与时俱进,真正跟市场接轨。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份报纸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劣势,报纸应该从自身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手段,下面只粗略的举几个例子。第一,实行适合的促销手段,如《大河报》成立“敲门发行公司”,争取把每一份报纸都送到读者手中,从而使其销量大增;第二,增加自身的宣传,在一般人眼里,报纸似乎是登广告的地方,但报业从业人员应该意识到,商品社会里一切都是商品,报纸自然也不能例外,也需要通过其他媒介对自己进行广告宣传,网站、微博、移动电视等新媒体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报纸自我宣传的平台;第三,提高自身的性价比,性价比是商品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消费者总是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针对这一点,报纸可以通过降低自身售价或者订购报纸价格优惠等活动,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增加自身的吸引力。

5 以社会活动来提高影响力

举办社会活动的意义不只在于提高社会影响力,同时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社会活动因其本身具有的事件性和公益性,比较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商家卖主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因此,社会活动本身的广告和商业赞助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对报纸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举办社会活动在有以上好处的同时,也可以锻炼报业人员本身。报业人员在策划组织社会活动时,必然要涉及组织什么活动,什么样的活动最容易引起群众的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报业人员本身就是一个考验。报业人员应该针对受众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营销”,开展不同的社会活动。社会活动能否成功,就是检验报业人员眼光素养的试金石,成功了,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失败了,就要总结教训并进行适当的改进调整。

6 积极开展跨行业经营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报社大多数都隶属于行政组织,报社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某种程度上都是国家的公务人员,报社和其他机构如广播、电视台等是平级并存的,和其他行业如工业、旅游业等更是“八竿子打不着”。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现象,那就是报纸的从业人员一般都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这些想法从根本上说是违背市场原则的,市场的原则是自由竞争,适者生存。某一行业的优胜者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占有更有利的社会资源,从而实现自身更良好的发展。再进一步,当某一行业的优胜者足够强大,本行业已经不能满足它的需求或者有更适合发展的行业出现的时候,它自然便会涉足其他行业,形成跨行业经营的现象,这也是西方国家有那么多大集团、大财团的原因。

很明显,从市场角度看,跨行业经营对市场参与者本身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报业人员转变思想,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跨行业经营。具体到报纸来说,跨行业经营是指报业人员以报纸经营为主,同时向其他跟报纸相关或无关的行业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7 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对于新媒体,传统报纸在本地化和区域化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正如《数字未来》里提出的“新闻传播趋向本地化,地方报纸和社区报纸将成为主流,为特定人群和特定话题量身打造的‘微型报纸’将粉墨登场。”这一步传统报纸应当尽快迈出去,报业人员应当针对某一地区的受众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并针对他们提供新闻信息,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报纸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8 报业的前景分析

8.1 报纸不会消亡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传播方式经历过几次大的变革: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现在的新媒体传播。从大脉络上看,每一种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只是对之前传播方式的完善和补充,并不会取代之前的传播方式。

虽然报纸的市场份额被广播、电视抢占,但报纸相比以往仍然保持平稳的发展,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拯救报纸》一书中指出,20世纪中后期,“报纸与电视广告收入的绝对数字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的广告收入皆呈上升趋势,差别在于增长的幅度和速度,广播电视的发展只是打破了报纸的独占地位,改变了市场份额比重,却从未取代报纸而对其构成生存威胁。”

但从理性的角度看,报纸与新媒体同样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只要报纸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探索采取融合策略,两者完全可以相互融合并行发展,因此,报纸不会消亡。

8.2 竞争与融合并行,报纸还会蓬勃发展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报纸与新媒体不仅互相竞争,还可以融合互补、并行双赢。面对崭新的媒体环境,报纸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改变,与新媒体进行多样化的合作与融合。事实上,已经有很多报纸这样做了,例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提出的新媒体4i战略,即i-news(手机报)、i-mook(数码杂志)、i-paper(电子报纸)、i-street(公共新闻视屏),借助新媒体数字出版系统的形式,实现了传统媒体系统、新媒体系统以及用户关系圈的链接和交互,进而达到内容价值乃至报业产业的增量发展。

对报纸来说,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一场全新的产业革命,既是空前的生存考验,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道路虽然崎岖,但只要报纸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转变,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报纸的未来仍然是光明的,报纸仍然会蓬勃发展。

上一篇:黎锦时尚之夜 下一篇:炫舞海之南 蝶梦山海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