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退位”的策略

时间:2022-10-11 01:36:37

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退位”的策略

摘 要:陈鹤琴先生提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音乐活动,是幼儿自主表现、自主创新的方式与途径。生动有趣、自由灵活的幼儿音乐活动,是面向集体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退位”策略的有效应用,从而让幼儿音乐活动的特性得到体现。

关键词:“退位”;音乐活动;策略

一、提问语言的“退位”策略―倾听幼儿

“退位”提问是教师提问在难度性、具体性和针对性方面的一种变化过程。在音乐集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营造倾听的氛围,关注幼儿的表达,让幼儿的表达往前靠一靠,教师的语言往后退一退。例如,歌唱活动“小篱笆”,活动之前教师布置了美丽的周末小任务,请幼儿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春游,去听听春天的声音,看看春天的景色,尝尝春天的味道……周一活动时,教师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春天,这时教师的角色就是倾听,听幼儿们说他眼里的春天:“春天的太阳好温暖”“春天的风儿吹着好舒服”“春天的草儿绿绿的、花儿小小的,好像在害羞”……原来幼儿眼里的春天这般美好。教师倾听了幼儿的积极发言后追问:“这么美好的春天,多么希望唱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小篱笆》。”教师这样的提问,加上此时轻柔的音乐和幼儿的亲身体验,使整个活动洋溢着美好的气氛,让音乐活动体现其本身的魅力。

二、空间位置的“退位”策略―碰撞幼儿

在音乐集体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教师喜欢站在活动室的正中间。因此,笔者建议教师的位置“退一退”,这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狮王进行曲”,第一遍聆听音乐时,教师就坐在活动室的正中间,随着音乐节奏,配上小鸟飞、小兔跳等各种动作。欣赏完乐曲,教师提问幼儿:“在这个乐曲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幼儿们回答:“我感受到了小鸟在飞”“我感受到了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们”……很显然幼儿们的回答不尽如人意。之后教师对该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教师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一些暗示性动作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无形中局限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再次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在聆听乐曲环节,教师改变了位置,坐在幼儿们后面(旁边也可以),教师闭上眼睛和幼儿一起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当听完乐曲教师提问时,幼儿的回答精彩纷呈:“我感受到了小河在欢快地流动,河马在睡觉”“我感受到了小鸟们的吵嘴”……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独特的体验!看似简单的教师空间位置的改变,退到一个聆听者的位置,退到与幼儿们平等的关系,达到与幼儿共享快乐的目的。

三、预设内容的“退位”策略―观察幼儿

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观察幼儿,并能根据幼儿们的兴趣和爱好,及时地加以调整策略,有时不妨把预设的内容往后“退一退”。例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天鹅”,预设环节是:欣赏音乐―欣赏古典芭蕾舞《天鹅》片段―欣赏音乐―学习天鹅动作。活动时,第一遍聆听音乐后,幼儿们依然沉浸在音乐中,教师并没有按照原来预设让幼儿们立即欣赏古典芭蕾,而是让幼儿再次倾听乐曲。之后让幼儿们来讨论:“在这段音乐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幼儿们讨论气氛非常热烈:“我仿佛看到天鹅们在窃窃私语”“我感觉它们是在湖面上照镜子”“它们在清洗自己的翅膀”“天鹅们在一起翩翩起舞”……幼儿们讨论得很热烈,教师顺着幼儿的兴趣点启发追问:“那你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现天鹅们的故事吗?”在教师的提议下,幼儿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比划起了各种优美的天鹅动作。活动结束,幼儿们对音乐有了充分的感知,对天鹅的动作有了新的“创造”后,教师才让幼儿们来欣赏古典舞。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奋点,调整预设内容,适时往后“退一退”,却取到了超出寻常的效果。

四、活动玩具的“退位”策略―激励幼儿

在音乐集体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教师需要出示不同的教学玩具(如图谱、头饰、挂图、玩偶等),正确地安排玩具出示时机和顺序,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例如,大班歌唱活动“农家乐”,教师清唱歌曲两遍后进行提问,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展示图谱,接着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学唱歌曲,看到幼儿们基本能演唱之后,教师说:“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老师拿掉几张图谱,你们来唱好吗?”“好!”幼儿们跃跃欲试,于是教师拿掉几张简单的图谱,幼儿再唱,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有意记忆。这里教学玩具的“退”,引发了幼儿成长的“进”,激励幼儿,让幼儿体验挑战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香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退位”提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2006(8) .

[2]陈 丽.浅谈运用节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轻松走进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