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大庆 美丽转身

时间:2022-10-11 01:25:59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被称为世界难题。在大庆,从副市长、市长到今年出任市委书记,韩学键说,他每天都在思考大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地处松嫩平原腹地,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有名的陆上油田。在没有发现石油之前,这里一片荒原。如今,经过49年的石油开采,大庆进入了资源型城市的重要调整期,同时也是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在2008年2月25日,大庆市被国家环境总局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称号。而令大庆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是,自2001年成为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近年来,大庆先后获得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2006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城市环保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

多年保持黑龙江全省第一……油城大庆的生态环境建设,被称为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段传奇。

百里油区变园林

登上大庆油田公司生产指挥中心21层平台俯视,一座占地30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态园林令人眼前一亮:百万株绿树、六公里栈桥、蜿蜒的小溪、清澈见底的水面、亚洲第一大音乐喷泉……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大庆油田生态园。

石油勘探开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环境保护堪称一对矛盾。然而,在大规模开发建设40多年后的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大庆油田,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绿色油田”。

大庆油田生态园是大庆油田集团公司保护生态环境,注重资源与环境和谐的缩影。近年来,大庆油田公司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在为共和国的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源,也在创造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多次参观考察过大庆石油的人会发现,近几年油田生产区域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少了油污,添了新绿。这两年,在采油一厂违章建筑拆除后的“废墟”中,已种植了两万多株苗木。过去,采油二厂周边的油田干道边,沟是脏沟、臭沟,如今已变成整洁干净、绿树掩映的净渠、靓渠,成为萨南油田干道的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采油四厂厂区的东部和西部原来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垃圾场、污水坑,如今经过治理,变成了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生态园。

“美丽的杏南,我们可爱的家,广阔的草原,美丽的画卷,让我永生眷恋……”一位浪漫的诗人为杏南油田写的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采油五厂人的心。每当夜幕降临、茶余饭后,员工及家属纷纷涌入采油五厂生态园,人们呼吸着新鲜的花香,聆听着欢快的鸟语,休闲嬉戏、放歌曼舞,消除一天的疲惫。如今,以采油五厂生态园为标志,一场平整地貌,扩湖增容、连湖蓄水,培植草苇、植树绿化,资源再生、回收利用,全面建设绿色油田的大会战在采油五厂全面展开。

在大庆油田,像上面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据了解,仅2007年,大庆油田公司共投入7亿多元对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站、土油池、地表平整等进行全面治理。其中,投资5.45亿元,治理了安全隐患项目12类,建成污水生化处理站1座,建起符合国家环保规范的中转站事故池166座,治理土油池8954个,完成沿江地区井场改造80个,排污口油污清理23个,平整治理油田区域土地120万平方米,植树150万株。投资1.7亿元,建成日处理3万立方米的长垣含污油水处理站及系统工程,使外排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削减了20%。

绿色,是这个世界最和平、最和谐的色彩。创建绿色油田,带来了油田面貌的巨大变化:绿地多了,植被美了,花儿更艳丽了,空气更清新了。如今,大庆油田厂区的绿化覆盖率已近20%,成为一座充满魅力的现代石油新城,愈加显现出和谐之美、环保之魅。

崛起的“非油”产业高地

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但无论有多少石油,只要接续不断地开采,就总有枯竭的一天。这是所有资源型城市都必须直面的问题。近些年,由于原油产量战略调减,大庆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主要集中在资源、接续产业、生态和就业等方面。

“大庆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现在处于石油开采的中后期,长远看如果不发展接续产业,城市就没有希望。可持续发展对大庆来说,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这样解读大庆的可持续发展。

韩学键清晰地记得,2004年12月28日,当一份由大庆专家咨询委员会草拟的关于加快石化产业发展的报告送到自己的面前,这份体现地企双赢、符合科学发展、符合大庆实际的发展报告深深地震撼了自己。报告的核心思想,就是把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庆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大力发展以石化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接续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筑大庆新的工业体系。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第二年的3月份,黑龙江省启动了哈(哈尔滨)大(大庆)齐(齐齐哈尔)工业走廊建设,大力扶持以哈大齐为核心的沿线城市带率先发展。2005年5月,大庆顺利成为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确定的全国石油类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从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园林型城市的转变。由此,大庆市委、政府确定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区域的产业主攻方向为:建立专业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新型建材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接续产业,力争把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做到1000亿元以上,其他5个产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规模,形成“一加五”的非油工业新格局。

按照黑龙省委、省政府的规划,大庆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坚,“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项目区总规划面积340.86平方公里,包括大庆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东城、宏伟、兴化、林源、龙凤、红岗、让胡路、喇嘛甸和杜尔伯特德力戈尔等10个项目区。在产业布局上,结合区域优势,调整大庆地区石化企业工艺路线,增加“三烯”、“三苯”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延伸产业链,下大力气发展“非油”产业。

科学规划,才能产生高质高效。大庆项目区“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的战略布局,迅速引导着全市工业走向规模化、产业集群化、结构合理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

轰隆隆的引擎声震耳欲聋,坚硬笔直的钢筋巍然矗立,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在大庆项目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座拥大庆地方工业的“半壁江山”。某种意义上,它代表着大庆接续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经过16年的发展,高新区累计发展企业近2000家。这里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企业开工;平均每3天就能创造出1亿元的技工贸收入;平均每4天就能创造出1亿元的工业产值。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在石油及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农牧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现代医药等领域逐步构筑起了主导产业整体框架,近年来精心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开始“显山露水”。

统计显示,2005年以来,截至2008年初,大庆全市10个项目区累计启动面积36平方公里,开工建设项目405个,已经投产投用项目297个;项目总投资287.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37.3亿元。

40多年前,第一代大庆人用“铁人精神”的豪迈在亘古荒原上创建了大庆石油城,40年后的今天,新一代大庆人正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重要契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续写大庆新的辉煌。

湿地,大庆转型的一个“支点”

提到大庆,几乎人人都知道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其实除了石油,大庆还有一项自然资源,同样堪称全国翘楚。这就是占据大庆近六成土地面积的湿地――在大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120万公顷的迷人湿地。

或许,一个“120万公顷”很难给人以足够清晰的感观形象。但如果你了解以下这些,你就会明了大自然对大庆的厚爱――目前全世界约有湿地5.73亿公顷,居世界首位的是加拿大,湿地面积约有1.27亿公顷;居第二位的是美国,约1.11亿公顷;之后为俄罗斯;我国湿地面积约3848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也就是说,大庆市的湿地面积是全国已知湿地总面积的3.12%,接近1/30。

湿地,比较专业的解释为:陆地和水域交汇处,地表有暂时或永久性的浅层积水,以水生植物为优势的区域。它包括海岸滩涂、内陆低地、浅水湖泊、泥炭沼泽和湿生草原等多种类型,所以人们称为“自然之肾”,与海洋、森林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并且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现在,世界各国都将湿地视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并立法加以保护。

湿地是大自然赐予大庆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平衡生态、涵养水源、孕育生命、旅游休闲、自然观光,为大庆这座刚毅的城市增添了几分柔美,彰显出和谐的韵味。据介绍,大庆共有16种湿地,它们如珍珠般泛着光辉,散落在全市各县区,具有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据统计,生长在大庆湿地中的野生植物种类多达509种,陆生野生动物2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鱼类45种,两栖爬行动物7种。这些湿地可分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盐沼湿地、湖泊湿地、江河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六大类型。在这16种湿地中,龙凤湿地是全国唯一的城中湿地。它虽处闹市,但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里的百鸟翻飞,芦苇摇荡,景色十分秀美怡人。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是鸟儿的天堂。大庆人珍爱湿地,如同珍爱大地黑色的血液――石油。目前,大庆市拥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7%的面积分布在大庆市境内的扎龙湿地为部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把这上天赋予大庆的宝贵资源保护好,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神奇的湿地风光,近年来,大庆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湿地观光旅游的力度。2008年6月中旬,一年一度的哈洽会闭幕之时,中国(大庆)首届湿地文化节将拉开帷幕。届时,将有许多中外宾朋齐赴大庆,共享“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天赐盛景。湿地文化节期间,还将展开一系列谋求发展的论坛,如装备制造业论坛、化工方面项目论坛,以及高科技项目的论坛等。通过湿地文化节会友、会客商,促进大庆经贸的大发展。

可以预计,一旦柔美的湿地融入到大庆的经贸活动中,将完全可以成为油城美丽转身的又一张新名片。

打造现代大都市

石油是大庆的骄傲,行走在大庆的街头,处处体现着油城的文化气息。从世纪大道起步,循着石油文化的辉光,龙凤湿地、时代广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尽览40余载油城风流。

近年来,随着大庆敞开大门,面向世界,大张旗鼓地招商引资,发展“非油”产业,大庆油化“一柱擎天”的格局已经打破,许多充满现代设计感的高楼大厦迅速崛起,昔日的油城风貌正在朝向多元化的的现代新型工业化城市风貌变化。

查阅介绍大庆的城市建设变迁轨迹资料可以看到,在不到50年的快速发展中,大庆的城市建设经历了多次飞跃。油田开发初期,大庆的城市布局是典型的矿区规划建设模式。1979年后,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美丽的大庆油田”的指示,大庆市由油田矿区开始向城市转化,大庆城市建设实现了第一次飞跃。1985年,大庆市第一部总体规划《大庆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颁布实施,城市布局由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发展,城市建设实现了第二次飞跃。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当时的大庆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实现了第三次飞跃,为2001年大庆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了奠定坚实的基础。跨入新世纪,大庆市瞄准了更高的目标,即“特大型城市、生态园林型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全面实施城市化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功能建设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将大庆建成黑龙江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多元产业综合发展的石油、石化基地,世界知名的中国石油城市,中国北方生态园林城市、特大型城市、优秀的特色旅游城市。

围绕这样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大庆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座水天相连的现代化都市已跃然眼前。近年来,大庆市连续每年在城建上投入超过100亿元、年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强化“围湖造城、围林造城、围草造城、围湿造城”的理念,加大“净气、治水、还林、复草”力度,相继实施了“百湖治理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等环境改善工程。同时,修建了301国道绕行线、中三路、萨大路等道路,建设铁路跨线桥和城市立交桥20余座,萨尔图机场正在建设中,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启动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教育文化中心等功能项目。五湖新区整体开发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建设了14万平方米的利民苑外来人口居住区,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达到23平方米,改善居民住房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庆如今呈现出了一幅“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的和谐自然画卷,一个湖在城中、城在绿中,蓝天、碧水、绿地相互辉映的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赫然屹立。

今天的大庆城,已是大变化、大发展、大气魄、大跨越,再也不是石油工业一柱擎天的时代。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年轻城市,已经发出了“创建百年油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响亮口号,正着力描绘着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和提升的新蓝图。

“市带县”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

和煦的春风,蓝天白云,连片的湿地和湖泊,满眼的绿色。

走在大庆宽阔的城区街道,许多人都会感叹,这座城市变化多太快――天变蓝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景变美了,楼变高了、人变旺了……

亲历着、见证着、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巨变,市委书记韩学键感到高兴的同时,仍然缠绕着一个“心结”,那就是如何破解大庆下辖县、镇、乡、村的发展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庆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将齐齐哈尔市下辖的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绥化地区所辖的肇州县、肇源县划归大庆市管辖。然而在当时,除了肇州县以外,其它三县有两个是部级贫困县、一个是省级贫困县。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大庆市就不能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全市的小康生活就不完整;大庆的发展,必须让成果惠及全体农民。”增收难、出行难、就医难、就学难、饮水难等等亟待解决的难题,令韩学键时刻感到重担在肩。

早在2004年,也就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两年,大庆市决定起步建设新农村,以“农转牧”和“抗旱保收田”为突破口,实施“市带县”战略,将“三农”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林甸县宏伟乡农民姜文柱是大庆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首位受益人,2004年9月,老姜拿12元钱参加了新医合,一个月后,他因病住院报销了7090元。到目前,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8%,有31万农民得到补助2900多万元。为此,市、县(区)财政拿出了近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

2007年,大庆市遭遇了巨大旱灾,但农作物收成依然可以接近八成年份。农业专家说,400万亩抗旱保收田起了决定性作用。从2003年起,市政府累计拿出数亿元资金,打抗旱井11万多眼,让占全市40%的农田不再看“老天脸色”,农民们高兴地说,他们现在种的是“铁杆庄稼”。

经过几年建设,大庆市累计修建农村公路4600多公里,全市48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预计到2010年,大庆市市区将实现与各县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连接,县与县将实现二级公路连接,市与县形成两小时工作圈。

当城里人为燃气价格不断上涨而焦虑时,农民们却不用为此操心--他们用的是免费“气”。近几年,大庆市在农村实施沼气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免费为农民建沼气池,使农民做饭、取暖也用上了“气”,取得了“四省、三增、两减少、一净化”的综合效应,即省煤、省力、省电、省钱,增肥、增效、增产,病虫害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净化环境。2007年,大庆市让近8000农户用上了沼气。大庆市大同区林源镇新村的一位农民说,原来就盼着像城里人一样,不用抱柴火生火做饭,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

实施“农转牧”以来,全市奶牛存栏已达到了31.7万头,仅2007年上半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21.3亿元,占农村经济比重超过54%,大庆也因此进入了全国奶牛十强市行列。

随着城市工业能量向农村的转移和延伸,石油、石化大企业与四县的合作也进入了一个良性阶段。到目前,四县与石油企业的合作开发区块达到了13个,这些区块已累计为四县增加财政收入6亿元,极大地增强了四县的实力。据介绍,在2007年黑龙江省财政收入十强县中,肇源、肇州、杜尔伯特名列其中,肇源则高居榜首。

“市带县”课题的破解,不但基本改变了四县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从深层次上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大庆地区“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同时也让四县的百万农民在这条康庄大道上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触摸”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幸福感。

文明创建传承“铁人精神”

走进大庆,你时刻会被大庆人那种热爱大庆、关心大庆、建设大庆的自觉行动所感染。在社会争做文明市民、在单位争做文明职工、在家庭争做文明成员、在学校争做文明学生,文明在大庆迸发出夺目的色彩。

十年磨砺宝剑出,文明花开满油城。自1997年开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目前大庆市正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起最后的冲刺。行走在大庆,无论市区、厂矿、场馆,到处可见这样的景观:战天斗地的英雄群像、直向云天的立体写意油管、拥抱未来的时代工人雕塑。到处可见源自“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的新理念、新制度、新作风。

对于大庆来说,丰厚的精神遗产不仅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而且是城市延续力、发展力和影响力的根本所在。铁人只活了47岁,他没有看到今天美丽的油田和正在崛起的工业新城,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却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大庆人,开谱新篇,续写神奇,成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主线和灵魂。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艰苦的创业年代,铁人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今,1205钻井队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海外项目组成功地进入苏丹钻井市场。时代不同了,1205钻井队一如既往的书写着奉献。

源自油田的精神,也为大庆这座年轻的城市注入了魂魄,培壮了筋骨,输通了血脉,成为大庆人现实生活中的动力之源。2005年3月27日深夜,一场20年一遇的暴风雪突袭大庆油田,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公路交通严重受阻。凌晨3点,在被阻断的公路上,到处是油田干部、员工赶赴工作岗位的身影,2万多名干部员工仅用79小时,就让2万多口受灾油井全部恢复生产。

近年来,大庆市始终坚持把继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主线和灵魂。通过“十五”期间最具影响力人物、二次创业百面旗、新时期油田建设“五面红旗”等活动的评选,大庆选出宣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组建“铁人精神报告团”、编写“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系列乡土教材”,“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创作讴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艺作品,建设完善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铁人纪念馆新馆等教育基地,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教育资源。地企联合成立研究会,不断推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研究、创新。

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引领下,大庆近年来相继涌现出以王启民、王玉普、顾双彦、李景荣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激发和引领全市人民投身到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实践中。

文化创新打造特色城市文化,文明创建传承城市精神。经过多年努力,开放包容、多元和谐的特色大庆文化正逐渐形成。今天,大庆人在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征途中,继续承载着共和国繁荣强盛的光荣与梦想。

上一篇:论生活形态研究对家具卖场设计的重要性 下一篇:中西文化“香”飘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