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先除湿

时间:2022-10-11 01:25:47

夏季养生先除湿

夏季的雨水比较多,故湿气也比较重,而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也会受湿气困扰。湿邪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在炎炎夏日,很多人之所以总是感到闷热、全身无力、火气大或压抑、头昏脑胀、身体沉重、困倦乏力,甚至患上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就是因为湿邪过重所致。因此夏季除了注意防暑外,除湿也是养生的重点。

认识湿邪

中医认为,湿邪性质重浊而黏腻,它能阻滞气机的舒畅,妨碍脾的运化功能。这在中医叫“湿邪困脾”,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恶寒发热、出汗而热不退、四肢困倦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

湿邪有三个特点,首先是湿性重着。湿邪流注人体的肌肉,湿邪犯表,则令人头晕身倦,四肢酸楚。《黄帝内经》说“因于湿,首如裹”,意思是,头部感受湿邪,就会觉得像裹个什么东西似的,或是如同戴了―个大帽子;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邪流注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甚至妇女带下黏稠腥秽等。

湿邪的第二个特点是:湿性黏滞。一旦受了湿邪,人体会感觉不爽,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湿病症状多黏腻不爽,如患者表现为小便淋沥不畅,大便黏滞不爽等;二反映在病程上,迁延时日,缠绵难愈,如风湿病、湿温病。

湿邪的第三个特点为: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黏滞,留滞于脏腑经络,常常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一般被湿邪困住的患者,阳气都不会旺的,往往面色淡白,精力不济。

寒湿VS热湿

中医认为,湿属阴邪,虽然它会与寒气结合,变成寒湿,也会和热邪结合,会变成湿热,但是总的来说,它还是阴性的邪气。人一旦被湿邪所困,要根据情况,分析到底是湿热还是寒湿。如果是湿热,舌苔会黄腻,舌质红,而寒湿则是舌苔白腻,重要的是,舌质没那么红,往往颜色呈淡白色。

关于寒湿,日常生活中有两个人们经常出现的误区:

贪凉、多饮清热饮品

夏季暑热多与湿邪并行,过度贪凉吹空调,很容易使寒湿加重,引发疾病,而清热饮品(如绿豆汤、茶、绿茶等)虽可清热解暑,但性属苦寒或甘寒,而苦寒伤脾,甘寒留湿。尤其对于那些脾胃本来就虚弱的人,进食寒凉过多,会使脾阳失运,出现胸痞呕恶,腹胀泄泻,或身体困倦,关节疼痛,或足跗浮肿,淋浊带下等症状。所以,脾胃虚弱者特别是儿童和老人,进食寒凉应有所节制。

怕上火而忌补益

人们往往看到燥热食物容易上火的一面,忽视其抗御寒湿的另一面,对补药更是不敢问津。于是不知身体所忌所需,长期食用凉寒阴性之物,对带燥带热的东西退避三舍。其实燥可祛湿,热可驱寒,如无发热咳嗽、便秘、牙痛、皮肤瘙痒、失眠多梦、过敏性疾病及高血压、心脏病等,夏季适当食用一些辛燥之物很有好处,如大枣、姜、辣椒、鲤鱼等。而相当部分湿邪患者,脾肺或肝肾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虚损。去湿汤水中酌情选加党参、山药、当归、枸杞子、龙眼肉、百合等补益药,能增强去湿效果,有利康复和防病。

外湿VS内湿

湿邪又可分为外湿与内湿。

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例如为消暑气,在烟雨漾的天气,不打伞而行,就容易让湿邪进人体内;而在雨天踢球,汗孔张开,就更容易出问题了。

还有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本来是想搬到水乡避暑的,但发现住了一段时间后,比住在城市里更爱生病,其实这也是没有适应那里的湿气而导致的。

另外一种是内湿,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比如经常喝冰啤酒、冷饮等,会导致脾阳受伤,这样湿邪就重了;还有就是人缺乏运动,导致气血不畅,那么阳气就升发不利,也会导致内湿很重,因为阳气是控制湿气的最重要手段。

上一篇:老人过夏多防范 下一篇:心理因素能影响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