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1 11:57:58

贵州民族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特别重要的收入来源与旅游商品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占据贵州旅游经济十分重要的位置。经研究发现,贵州民族旅游纪念品存在开发滞后,品种单一,品质低劣且缺乏相关部门管理等问题。因此本文从旅游纪念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多维度地阐述开发贵州民族旅游纪念品的对策。

美丽的山川、河流、地质地貌、少数民族工艺品都是贵州特有且丰富的旅游纪念品资源,但却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旅游购物收入在整个旅游收入中占据的比重与上海、北京、南京等这些旅游发达地区相距甚远,这一比例与所拥有的资源显得特别不相称。根据实地的调查、了解与分析贵州旅游市场,就可以发现长期以来在贵州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消费需求这一块明显处于弱势,同时销售收入还明显低于预期水平。有鉴于此,在发展贵州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旅游纪念品,尤其是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具有重要意义。

一、贵州民族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

(一)贵州旅游消费需求过低

贵州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一大亮点和热点,各级政府都纷纷重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确立为当地优势产业或者支柱产业,而且根据各个地方的特色制定出针对性促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本地区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与动力;持续性壮大民族旅游产业规模,集娱乐、饮食、住宿、购物、游玩、出行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基本成形。2014年,全年有3.2亿游客入境贵州省,旅游总收入达到288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一时刻相比分别增长20%和22%以上(据贵州省旅游局2014年公布的数字)。贵州虽然近些年游客的数量出现迅猛增长,但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收入与周边省市仍然差距较大。

(二) 贵州民族旅游仍处于“门票经济”的阶段

根据当前贵州旅游的情况来看,景区收入几乎等同于门票收入,依然还是停留在门票经济这种旅游产业发展比较低级的阶段。贵州相当一部分的景点对门票收入过于依赖,导致将门票价格持续提升,而将综合开发利用产品忽略,这对于贵州旅游的后续发展与整体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比如百里杜鹃景区,也仅仅是门口有个横杆,整个景区只是几家卖凉粉小摊,游客并没有地方消费与休息,卫生状况比较差,部分游客觉得在部分景区想在那过夜却没有合适住宿接待设施,与消费需求相比,贵州旅游餐饮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显得比较薄弱,供游客休闲娱乐的综合设施极少,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几乎无法选择娱乐消费项目。贵州旅游仅仅依靠门票,这就导致门票成本比例居高不下,使得旅游产品成本高,海外市场也缺乏竞争力,严重制约游客消费能力。

(三)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根据抽样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贵州有些景区的管理人员当中,小学文化比例是20.2%,初中文化比例是42.6%,高中文化比例是22.5%,中专文化比例是11.2%,大专文化比例是2.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是1.2%。整个黔东南地区只有不到一百个人拥有国家导游证,高级导游员是1人,这对于快速发展的贵州旅游需求根本无从谈及满足。贵州旅游整个队伍经验不足,素质不高,尤其是外语导游缺乏,在旅游管理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人才缺口,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服务质量不到位、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

二、贵州民族旅游纪念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品种单一,选择面窄

虽然贵州各个旅游景点存在诸多的旅游纪念品,可是从内容上显示出大同小异,单一的内容将旅游者能够购买范围极大缩小,将销售量增长极大限制。除此之外,贵州各个旅游景区经营商品采用的经营方式大多是小作坊、小铺面、小摊点,比如龙宫与黄果树这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当中,游客只能在景区出入口沿路小摊点购买旅游纪念品,这些经营者绝大多数是景区周边农户,商品良莠不齐,存在比较低的旅游纪念价值,其中一定的比例是义乌玩具类小商品,受到管理缺乏、实力弱与规模小的影响,是的这些旅游纪念品种类单一,价格定位不清,在不同摊位款式与质量相同的商品存在不同价格。

(二)产品创意差,品位不高

贵州省各个旅游景区出售的旅游纪念品时常采用的经营模式是小作坊、小铺面、小摊点,经销商实力弱且规模小,导致所经营的旅游纪念品产品创意差,而且品位也不高。旅游纪念品的绝大部分都差不多,其销售的主要是贵州土特产,小工艺品和一些少数民族等用品,但产品相较于周边省市显得粗糙,包装低廉、缺乏明显的特色和创意。

(三)民族旅游纪念品宣传差,知名度不高

游客在贵州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时候,绝大多数只是知道黔三宝,并不太了解别的东西,贵州在全国范围内具备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纪念品显得更少。就当前形势下,贵州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并不少,比如贵州民族织锦、苗族刺绣挑花、原木艺术、贵州芦笙、贵州布依地毯、播娜摩簸箕画、雄精雕刻、玉屏箫笛、遵义丝织品、贵州蜡染、大方漆器等,可是在市场上这些旅游纪念品很少看到,游客更是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创建一家大的旅游商品综合体是相当必要的。

三、贵州民族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对策

(一)政府调控,政策保障

贵州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将政府的职能充分发挥,要从政策层面上对于那些拥有资源优势与开放条件的地区进行对外开放,部分国家旅游部门管理的旅游企业尽可能的向地方下放,以便增长地方收入,使得民族旅游业活力增强。从资金上通过无息贷款、低息贷款或者专项拨款等形式支持建设民族地区旅游区。加大扶持民族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邮电通讯、交通等建设步伐。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出全省范围的少数民族旅游开发整体规划。对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必须要立足于更高层次总体方案指导,这样才能够为区域经营的合理性提供保证。政府相关部门在通过全面综合性普查旅游资源之后,建立起相应的资源档案库,让制定的开发方案做到科学规范,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二)突出民族地方特色

由于旅游纪念品赋有风景区文化传播媒介的重任,伴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提升,往往只有做到将文化价值附加在旅游纪念品上,这样才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者品位要求。从整个世界范围上来看,不管是哪个地方的旅游景点纪念品做得好的话,都肯定会体现出该景区的文化特征。针对这样的情况,贵州旅游纪念品要想达到传播附加效果,这就必须彰显贵州地方特色,贵州依然还存在相当挖掘潜力。

(三)广开渠道,征集创意

贵州开发旅游纪念品为了将社会上的各种好的做法借鉴过来,则应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创意的征集。一方面是加强规划公示。通过设置网站专栏,现场布置公告牌,规划馆展示和主要媒体广告和其他形式的信息,对已经完成的旅游规划及时制订和实施一批前公告和批后公示,并扩大公众参与平台的宣传,例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提高大众的知晓率,以及群众参与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开通官方网站。在旅游网站增设“旅游意见箱”和“旅游分享”栏目,将原先的公示模式转变为互动式交流。通过这两个在线栏目,游客可以把自己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预见的问题、不太了解的信息以及想要知道的相关政策法规或者对旅游的意见和建议,想选择的导游等进行网上留言;对于群众想要知道和了解的以及反映的问题、需要解答的难题,均在规定的时限内给予解答。

(四)培养人才,充实力量

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就是培养人才,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相应的成人培训机制与学历教育,将培养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人才纳入到贵州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将以往传统办学模式打破,促进办学质量提升,加快建设旅游院校,设置相应民族文化教育专业,紧扣办学特点与质量,建立自上而下民族文化保护教育体系,让民族手工业品、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走进课堂,获得传承与保护,使得旅游业对于特殊人才需求得到满足,最终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素质水平。

(五)创新营销,引导消费

由于旅游市场营销在今天的消费社会中的重点是按照游客个性化的精神需求,提供旅游产品的相应的符号价值,旅游符号的创意营销方面逐渐成为影响编码和编码的质量,决定营销绩效高低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个过程中,多元化且个性化的旅游消费加上各大旅游经营商激烈的竞争从而导致旅游产品固有特性逐步向创意模式的延伸,贵州开发旅游纪念品的过程中,必须将以往传统的营销进行有效革新,进行线上线下等全方位的营销,积极引导游客在旅游市场进行消费。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

上一篇: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下一篇:猪蓝耳病的病因和预防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