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果林间作榛子造林试验

时间:2022-06-28 05:44:35

红松果林间作榛子造林试验

[摘 要] 现代林业中合理地提高森林土地利用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东北地区的经济林资源,进行立体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已成为经济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红松和榛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确定了一整套榛果树林结合的立体管理模式的松林,为开发和利用红松榛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红松 间作 榛子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31-02

红松与榛子在东北地区的经济树种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是无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为了更好地把两者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红松榛子兼用果林,形成立体经营的新模式。

1 试验地位置

根据红松、榛子的生长习性,我们把试验地设在东丰县一面山林场一面17林班163-1、144-1、144-2号三个小班,总面积15.0公顷。

2 营造方法

2.1 整地

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规格60×60×30cm,清除穴内石块、树根、草根等,保证穴径和穴的深度。

2.2 植苗

采用人工植苗,穴植法,春季造林,4月上旬开始至4月中旬结束,根系舒展,分层覆土,深浅适宜。

2.3 栽植密度

以细致整地和认真栽植为前提,株行距为2.0×2.0m,的红松(S2-2)纯林,公顷株数为2500株,为了目的树种的冠形不受影响,每穴只栽单株。榛子栽植密度4.0×4.0m,公顷625株。

2.4 施肥、幼林抚育

五年抚育七次,即“2、2、1、1、1”,造林当年5月下旬对苗木进行一次除草、松土、培土、7月末前进行第二次全面除草、割灌。第二年在5月下旬进行一次除草、松土、同时进行根部施肥,每株20-30克左右,注意与根系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灼伤根系。第三至五年,每年在5-6月进行一次全面除草松土割灌,同时进行施肥。

加强幼林管护,防止病、虫、鼠害发生及牲畜或人为对幼林的破坏,造林后第二年春季进行一次全面补植,以确保成林后保存率达到100%。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虫种类

危害榛子的种类主要是多年生榛实象鼻虫。

3.2 危害状

成虫取食嫩叶、嫩枝,使嫩芽残缺不全,嫩叶呈针孔状、嫩枝折断,影响新稍生长。成虫还以细长头管刺入幼果,蛀食幼果内的幼胚,果内形成棕褐色干缩状物,幼胚停止发育,果实早期脱落,幼虫蛀入果实将蛀食榛仁部分或全部吃掉,并将粪便排在果内。

3.3 害虫习性及防治方法

榛实象鼻虫老熟幼虫及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土,开始在落叶层下活动,5月中下旬成虫上树,开始取食嫩叶,5月下旬成虫进入盛期。6月中下旬为榛子幼果发育期,此时成虫开始交尾,产卵于幼果内。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为10-14天,于7月上中旬在果内孵化成幼虫,7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在果内取食近一个月,则发育成老熟幼虫。8月上旬,当榛果日趋成熟时,老化幼虫随果坠落至地,脱果后钻入土中20-30cm深处准备越冬。从以上可以看出,防治榛实象鼻虫最有效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下旬,用40%氧化乐果乳油以1500%倍液,用背负式式喷雾器均匀喷洒于榛子树叶面上,即可把榛实象鼻虫成虫一网打尽。杜绝危害榛子果实。

4 经营措施

一般每公顷红松定植密度为200-800株/公顷,这样在造林1年-20年,我们利用林地没有郁闭这个阶段,复合经营榛子,早期可得到经济效益,又可以利用榛子林改善林地肥力,可一举两得。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榛子完全可以与红松混交生长,其混交生长方式有3个阶段,第一阶段,1-7年红松处于下层,红松属于庇荫树种,在初植期,榛子可以给红松庇荫,榛子结果不受影响,属盛果期。第二阶段,8-14年榛子与红松处于同一层,榛子果实也不受影响,也属盛果期。第三阶段,15-20年,红松开始处于上层,榛子结果略受影响,产量有所下降。21年以后,红松已开始普遍结实,小班已成为红松纯林,可做为红松果材林之用,最终培育成红松母树果材林。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榛子如今在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也比较昂贵,每公斤按30元计算,每年平均亩产100公斤,可受益20年,这样就可以算出榛子与红松果材林间作的前期收入30元/kg×100kg/亩×20年3=60000.00元。可见本造林模式在短期效益十分可观。

21年后林地已变成红松纯林,为将来培育红松母树果材林打下坚实的基础,红松不仅是优质的木材,价格昂贵,而且红松果仁作为绿色食品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它的经济效益每年都将不断增长。

5.2 生态效益

通过集约经营,可以大幅度提高林分质量,有效的提高了森林防护作用,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都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控制其蔓延。

5.3 社会效益

红松母树林竞价承包是近年来我县林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红松林承包给林场职工,使其脱贫致富,以及与红松果仁相关的企业可以安排大批下岗职工的就业,对于正确处理和解决“林业、林区、林农”等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6 小结

该造林模式,解决了造林前期没有经济收入的热点问题,实现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有机结合及“国家要生态,群众要致富”的双赢目标。

在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促进农产品工业化生产,丰富城乡人民的饮食文化生活,改善绿色食品结构,造福子孙后代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还可以吸纳社会上闲散劳动力,对提高职工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王刚(1975-)男,吉林东丰,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工作。

上一篇:论北方大豆落花落荚的预防 下一篇:羊痘的诊断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