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社区婴儿生长发育及保健服务的影响

时间:2022-10-11 11:57:27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社区婴儿生长发育及保健服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社区婴儿生长发育及保健服务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苏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10月进行儿童保健的170例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婴儿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健康保健,对照组婴儿采用常规健康保健。两组婴儿均健康保健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婴儿生长发育状况、神经行为发育情况、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以及健康保健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婴儿身长、体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社区婴儿;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生长发育;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儿童保健是以儿童为对象,以家庭为基础,宣传优生优育,提供预防疾病、合理喂养与营养、心理咨询、生长发育监测、五官保健等服务措施,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的健康及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信念模式最早由Hochbaum提出,以信念改变行为为研究重点,用于行为预测,使公众行为趋于健康,并制定和实施相关健康教育,在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2]。本研究对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社区婴儿生长发育及保健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苏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10月进行儿童保健的170例婴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出生时有脑损伤或听力障碍的婴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婴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男婴46例,女婴39例,日龄29-34d,平均(31.2±1.7)d,平均身长(49.4±0.2)cm,平均体质量(3.2±0.4)kg;对照组,男婴45例,女婴40例,日龄30-33d,平均(31.6±1.6)d,平均身长(49.4±0.1)cm,平均体质量(3.1±0.5)kg。两组婴儿性别、日龄、身长、体质量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婴儿采用常规健康保健,定期对婴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生殖器、听力、动作发育等进行测量。观察组婴儿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健康保健,包括:(1)在婴儿首次入院建卡后,每周向婴儿主要照顾者讲解一次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家庭护理知识,使其充分了解婴儿期母乳喂养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3];(2)向家属讲解健康保健时间、内容,应用图片、多媒体、画册等形式对家属进行培训,及时与家属沟通,探讨家庭护理及定期健康保健的困难,让家属知晓规律进行健康保健的益处[4];(3)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健康保健过程中对婴儿的家庭照顾及母乳喂养、合理膳食给予特别指导,帮助家属树立家庭护理的信心;(4)向婴儿主要照顾者发放健康保健手册及卡片,提供儿童喂养相关知识的网址,提供社区咨询、电话咨询服务等。健康保健内容包括[5]:婴幼儿喂养、辅食添加、患病等情况的检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意外伤害预防以及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婴儿健康保健12个月后生长发育状况、神经行为发育情况、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以及健康保健满意度。生长发育状况采用WHO推荐的综合评价标准[6];神经行为发育情况采用Gesell发育量表[7]对婴儿的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等进行评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依据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血液中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拍摄左手腕骨X线检查;营养性贫血诊断按《儿科学》[8]中小儿贫血程度标准分类;健康保健满意度调查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设计,共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婴儿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发育评分以及健康保健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婴儿身长、体重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婴儿生长发育状况、营养性疾病发病率比较 观察组婴儿低体质量、生长迟缓以及肥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区儿童保健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儿童健康保护、健康促进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儿童保健服务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儿童保健工作己不仅停留在称体重、量身高和听心肺的一般检查上,而是集体格检查、疾病预防、早期教育、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一种综合[9]。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行为的科学,其关键是使个体形成健康信念。健康信念模式最早由Hochbaum于1958年提出,其遵循认知理论原则,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因此,健康信念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1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婴儿身长、体重以及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低体质量、生长迟缓及肥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儿童保健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观察组婴儿营养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儿童保健更注重强调母乳喂养及合理膳食,运用个体化、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建立医护与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电话咨询等服务,进而促进了婴儿的生长发育,改善了婴儿的营养状况;观察组婴儿健康保健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儿童保健有利于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儿童保健有利于社区婴儿体格的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能有效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义秀.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09:53.

[2] 王贺青,石鑫,王莹,刘庆素,吴淑凤.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在弱视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5:97-98.

[3] 曹务莲.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13:171-172.

[4] 陈俊丽.加强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2569.

[5] 黄P.加强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0:118-119.

[6] 田小苏.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干预[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213.

[7] 杨彦,张德春,李胜玲.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6:1826-1829.

[8] 王红,王志秦.母儿系统保健服务需求趋势及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3:3243-3245.

[9] 吴敏艳.浅谈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29:4027-4028.

[10]陈群,赵海浪.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3:172-174.

上一篇:基于排队论和模糊灰色关联分析的土石方装运车... 下一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