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运用人文旅游资源的经验对于海南的启示

时间:2022-10-11 11:31:34

台湾运用人文旅游资源的经验对于海南的启示

摘要:海南开发旅游资源需要借鉴一系列海岛旅游发展的经验。台湾开发旅游资源,特别是开发人文资源形成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经验。台湾运用人文旅游资源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将旅游资源产品化,以提高文化的可理解程度,节约游客的旅游时间和成本;其二,保持旅游产品的个性化,以保持持久的旅游吸引力,并保证当地居民的各种利益诉求;其三,实现自然一人文资源的二元容介,以提升旅游产品的价值,产生更强的旅游吸引力。海南旅游发展需要认真借鉴台湾人文旅游资源运用的经验,进一步重视原住民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作用,进一步重视海南人文资源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入挖掘海南文化的内涵并运用于旅游发展,进一步促进海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二元价值容介态的形成,增加海南旅游产品的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提高海南旅游产品的价值和吸引力。

关键词:台湾;海南;产品化;二元价值容介态;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3)01-0089-08

一、引言

从海南旅游发展的现实来看,对于旅游资源的运用还主要停留在“3S(sun,sand,sea)”层面上,海南在世界热带海岛中又并不具有太多的资源优势。就现在对这些旅游资源的运用情况来看,也并不令人满意;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对于海南丰富的人文资源缺乏应有的认识并加以利用。

总的来说,对于人文资源的充分运用的意义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对于人文资源充分运用的途径之一是实现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结合,通过人文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资源和产品的价值增殖。其二,对人文资源的充分运用是社区参与的最好方式和途径之一。自然旅游资源可以通过“赎买”等方式实现所有权的转移,而文化则不然;将区域文化作为资源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旅游的社区参与,即通过社区居民参与解决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可能出现的冲突,实现社区居民的收入增长。其三,对人文资源的充分运用是区域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与途径之一。旅游带来的后果之一是弱势文化被强势文化同化,任何一种文化的消亡都是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通过对于区域人文资源的充分运用而实现区域文化的产业传承,则是传承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根本性措施之一。其四,对人文资源的充分运用是实现区域“有机增长”的生产方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从台湾的旅游发展实际来看,不仅充分运用了自然旅游资源,而且充分运用了人文旅游资源,有很多经验值得海南借鉴。

二、海南与台湾旅游发展的情况比较

(一)海南与台湾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比较分析

海南与台湾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如表1,2001年海南旅游总收入为台湾旅游总收入的9.25%,到2010年增加到为台湾旅游总收入的23.43%;2001年海南旅游接待人数(过夜人数)为台湾旅游接待人数(过夜人数)的28.44%,到2010年上升到60.52%。自2001年至2010年,台湾居民岛内旅游人次数保持在9261万(2005年)至12393.7万(2010年)之间,岛内旅游旅游保持在1926亿新台币(2005年)至2478亿新台币(2004年)之间。2010年,由大陆(含海南,下同)出境游与国内游人数总和与人口比计算大陆总出游率约为161.70%;同样,由台湾出境游与岛内游人数总和与人口比计算台湾总出游率为576.79%;由于海南居民岛内旅游、出境旅游数据收集困难,以全国平均出游率代表海南居民出游率,海南居民出游率水平仅为台湾的28.03%,即便是海南居民出游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居民出游率水平亦不会超过台湾居民出游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二)海南与台湾旅游发展的成长性分析

海南旅游发展的成长性好于台湾。根据表1,计算相关结果如表2。从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长率来看,海南均高于台湾;从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的稳定性来看,海南的增长稳定性亦高于台湾。从旅游总收入增长绝对值来看,十年间海南增长27.438亿美元、台湾增长47.61亿美元,海南旅游总收入增长绝对量占台湾的57.63%;从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绝对值来看,十年间海南增长1633.5万人次、台湾增长319.86万人次,海南接待人数增长绝对量为台湾的5.11倍。

(三)海南与台湾旅游发展阶段分析

海南与台湾的旅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说,海南旅游处于初期阶段,其理由如此:首先,进岛旅游市场、岛内旅游市场和出岛旅游市场三大市场中,旅游人数的增长主要依靠进岛游客的增长,岛内旅游市场、出岛旅游市场不够发达。其次,游客人均花费水平低,2010年境外游客人均花费3320.77元人民币、境内游客人均花费934.58元人民币。再次,三大市场增幅明显,成长性受到各种重大事件影响的程度较小,2003年,SARS的出现,仅导致海南旅游收入降低不足2个百分点;即便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也未使得海南旅游总收入水平下降。复次,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小,在近年CPI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情况下,进岛旅游人数一直保持增长。最后,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一方面人文旅游资源的运用程度低,另一方面是中部、西部自然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也非常低;从“海南旅游政务网”检索到的各市、县(自治县)风景名胜区共计72处,东部有48处,占66.67%;中部共19处,占26.39%;西部5处,仅占6.94%。

台湾旅游则处于成熟阶段,其理由主要有:首先,进岛旅游市场、岛内旅游市场和出岛旅游市场三大市场中,三者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多年来,台湾出岛旅游人数高于进岛旅游人数,而岛内旅游人数则高于其他两个市场一到两个数量级,特别是近几年大陆开放台湾旅游之后,进岛旅游市场显著增长(如表3)。

其次,人均旅游花费水平较高,2010年进岛游客人均花费1566美元、岛内旅游旅游人均每次花费1921元新台币。再次,三大市场随着经济的波动、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显示出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复次,三大市场绝对量大,在没有重大自然、社会事件出现时,变化幅度不大。最后,对资源的利用比较充分,特别是对于人文资源的运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上,实现了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各地资源开发水平高、规划合理,分布相对均匀;例如,台湾13个“国家风景区”分布于10余个县市,18个“国家森林游乐区”,北部5个、中部5个、南部4个、东部4个;每个县市均有自己的独特景区(景点)。

三、台湾旅游发展中对于人文资源的运用

台湾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文资源的运用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将旅游资源产品化,以提高文化的可理解程度,节约游客的旅游时间和成本

同其他资源一样,人文资源也需要加工成为一定形式的产品才能为旅游者消费。使不同区域的多姿多彩的文化能够为异域的旅游者迅速理解,必须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为旅游者可接受的产品或体验方式。从旅游者的需求来看,他们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获得愉悦,他们对自己正在访问的文化的意义并不一定了解很深入。“实际上大多数旅游者都希望他们的体验是有控制的,并且能够接受将文化资产以一种方便消费的形式呈现给公众。”这里的所谓“有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旅游者按照旅游供给者提供的产品对文化进行理解。因此,旅游供给者必须明白,“许多访问者对他们所提供的吸引物在根本上知之甚少,因此他们有必要对资产的展示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展示进行产品化、标准化是为了尽可能保证体验的质量能够始终保持在某种高水平,保证尽可能多的访问者能够获得高品质、低成本的体验。另一方面,将人文资源进行产品化加工,使旅游活动成为有控制的体验,是“限制旅游对文化遗产造成的负面冲击的最好办法。而控制旅游体验的最好办法则是对它们进行修改,使其标准化、商品化。”台湾旅游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努力将旅游资源产品化,提高人文资源的可理解程度,降低旅游者的旅游成本,同时,减小旅游对文化的负面影响。

1.广泛运用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各种人文资源价值

台湾的所有区域各自的历史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各地开发旅游则广泛运用这些文化,从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网站,我们可以检索到运用于旅游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的资源主要有:传统戏曲,如布袋戏、歌仔戏等;传统手工艺,如油纸伞、捏面人、吹糖、中国结、香包、陀螺、风筝、空竹等;民俗节庆,如传统节日、宗教庆典、原住民活动、客家文化活动和特色产业活动等;书法。运用于旅游的各种物质文化形态的资源主要有:各种历史街区、古迹、寺庙与教堂,这些构成台湾文化旅游的基础资源;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美食、小吃;农场、牧场、茶园、果园;大型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等。这一切均是可资加工的人文资源,正是这丰富的人文资源加工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旅游消费需要的产品。

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并加以充分运用,仅是民俗节庆活动,2012年就安排有南投集集灯会、日月潭星光萤火季、国际陶瓷艺术节、草岭古道芒花季等27项活动;其中:第一季度14项,第二季度5项,第三、四季度各4项。又如特色产业活动三义木雕艺术节,自1990年起,每年5月举行,吸引各地游客,透过木雕艺术家的参展、交流,提高创作者、游客对木雕艺术的认识与开拓他们的视野,进而发挥原创性、独特风格,提高木雕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三一木雕艺术节的旅游观光活动包括:木雕展、彩绘木雕DIY、木雕集市、刀斧神功木雕接力秀、客家生活文化博览园系列活动等等。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提高了台湾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

2.充分把握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推进新兴旅游产品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充分把握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如保健旅游、工业旅游、务农旅游、美食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的发展,使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当今“LOHAS(健康与永续经营的生活方式)”已成发展潮流,台湾的禅坐、气功、太极、SPA、温泉、针灸、脚底按摩、推拿疗法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三义的胜兴车站、龙腾断桥、三义车站、苗栗火车博物馆,阿里山森林铁道等很好地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火车的历史面貌;而莺歌“陶瓷嘉年华”则通过动态示范、作品展示、游客自己动手体验制作陶瓷等方式展现了工业旅游的魅力。台湾建立了分布在全岛的8个(北部2个、中部3个,南部2个、东部1个)休闲农场;其中福寿山、清境、东河等三个农场原是安置退役官兵的屯垦农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建设成为休闲农场;休闲农业旅游成为台湾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台湾菜、福建菜、广东菜、江浙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客家菜、上海菜、台湾小菜以及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等构成了台湾美食旅游的坚实基础。购物旅游也是台湾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北、台中、高雄的各个都会商圈,台北等地的特色产业街等为游客提供了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台北是学习中文的绝佳地点,有许多语言学校提供中文教学,从钟点课程到授予学分的大学课程均有,许多欧美人士利用度假或者花一、二年时间来台湾学习中文。

(二)保持旅游产品的个性化,以保持持久的旅游吸引力,并保证当地居民的各种利益诉求

充分尊重原住民和本土文化,在开发中保护自身文化脉络和基调。确立“以本土、文化、生态之特色为观光内涵,配套建设,发展多元化观光”的观光内容多元化政策。在旅游开发中,充分尊重原住民和本土文化,这种尊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各地方、各族群、各历史阶段的文化脉络,保护和传承自身的文化基调。因为特殊的历史与地理原因,使得台湾蕴含丰富、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包括原住民(高山族各族群)文化、荷兰文化、西班牙文化、日本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以及1949年前后的大量移民带来的大陆各地文化。这些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通过文化冲突、变迁,形成的传统建筑、人文史迹、民俗与艺术,均在旅游开发中得到运用。台湾的所有区域,包括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甚至离岛都能展现各自独特的地方特色,这些特色各自独具风味却又围绕一个共同的文化核心。旅游发展的现实表明,“文化资产与旅游者个人的文化参照系差距越大,这种无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们对体验文化旅游的兴趣也越大。”保持旅游产品的个性、差异性,是保持旅游目的地具有持久性吸引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是在旅游发展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原住民的利益,强调原住民分享相关利益,在旅游开发中充分尊重原住民的“民族自主意志”,充分发挥原住民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作用。例如,在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中,特别强调部落的营造不仅是一个有形空间的营造,而且是对原住民“心灵”和“精神”的营造,是一种“内在”的过程;通过原住民积极参与旅游活动的规划,使原住民认识自己部落的人文、历史、环境等特色,认识自身历史的丰富性;通过原住民部落族人对于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保持原住民分享互助的精神、自发性关心,参与部落公共事务与劳动、凝聚族群共识与团结。

三是充分尊重原住民文化习俗,不因为旅游发展而使原住民节事活动变成纯粹的商业性表演。如达悟族的飞鱼祭禁止女性入场参观,赛夏族矮灵祭在迎灵时只容许本族参与、一般游客只能参加会灵和娱灵两种仪式,这些习俗均得到了很好地尊重。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对于强化旅游者的文化体验,突出旅游地的文化和精神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实现文化——自然的二元容介,以提升旅游产品的价值

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十分重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自然——人文资源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而这种有机结合的结果即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的价值得到倍增,进一步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也只有在完成自然——人文资源的二元容介过程,文化才在更好的水平上成为可理解、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在现有的各个景区(点)和观光线路设计中,均充分运用了现有的各种资源。在旅游的发展规划中,更是如此。台湾《重要观光景点建设中程计划(2008~2011年)》(修正版)中,日月潭的计划目标是“以‘改善湖泊’与‘多元文化’为两大发展主轴,构成‘安全、永续、美观、富文化气息之21世纪湖畔休闲度假区”’;计划将阿里山建设为“‘自然、生态、文化、永续的国际观光度假区’,推广原住民文化观光,形塑‘高山青、涧水蓝’的邹族原乡意境。”“开发大鹏湾为国际级水上活动度假胜地,并结合陆域、空域活动,往南串联垦丁国家公园自然生态景观、四重溪温泉及恒春古城历史文化史迹及农渔特产等魅力景点,营造为台湾具有热带风情之海岸观光度假带。”“维护东部海岸与绿岛地区之整体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促进资源之永续发展。提供国人优良的旅游环境,促进东部观光旅游事业之发展以纾解西部地区风景区之游憩压力。”可以预期,通过贯彻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结合的基本思路,台湾各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四、台湾旅游运用人文资源的经验对于海南的启示

(一)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掌握海南旅游资源赋存情况

海南大力推进旅游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岛,首先需要弄清资源家底,应当尽快组织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掌握旅游资源赋存情况。只有清楚地掌握了资源赋存情况,才能进行整体的、合理的、全面的规划,才能确立旅游开发的整个产品谱系与先后次序。

(二)加强规划,明确海南旅游的文化主线与基调

海南旅游发展需要整体的、全面的和合理的规划,这是海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这种整体的、全面的和合理的规划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海南旅游发展的文化主线和基调。海南旅游的文化主线和基调显然应该建立在海南文化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要建设成为“东方×××”;从文化保护与传承来看不言自明,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亦是如此,目的地旅游产品与客源地文化产品差异大是保持吸引力的根本动因;同时,向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性”文化的旅游产品,是对于旅游者的一种基本尊重。应当在尊重、保护、充分发掘各个景区(点)特色的同时,避免对于整体的文化主线和基调的破坏。切实尊重、保护、开发各个地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传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运用海南本土人文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海南特色的二元价值容介态文化和旅游产品,对于世界各国的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同时,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琼崖文化又异于中国其他区域文化,作为黎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异于中国其他民族文化,对中国其他区域的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其细分市场首先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其次是具有不同亚文化背景的外地人;旅游产品是独具特色的产品,旅游产品能够较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市场需求强度较强。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有自身文化作为发展基础,其发展是可持续的。

(三)重视社区居民利益,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有效机制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认为:社区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之一,有权对旅游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发表意见甚至直接参与决策,并享受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尊重和重视旅游区居民的利益,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有效机制,保障社区居民从多个方面参与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是旅游业健康、持续、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尽管海南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存在一系列问题,社区参与的程度和层次较低,社区存在边缘化倾向,海南基本上是飞地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增权理论(empowerment theory)为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不仅前述台湾原住民参与旅游规划等经验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其他旅游发展实践也为这种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索。

旅游社区参与不仅是旅游所产生的利益的分配问题,也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还是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台湾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正是通过社区参与,社区居民不仅获得相应的收入,参加了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更加重要的是借助于旅游,使得许多传统的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海南应当迅速改变飞地旅游发展模式,充分重视本地居民利益,在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当认识到社区居民所拥有的特色文化及其背景是有价值的资源,理所当然是资源收益的获得者之一。

(四)增加旅游供给、满足旅游需求,减弱旅游季节性影响

我们用海南、台湾的酒店客房出租率水平变动差异来衡量两地的旅游季节性变动,2010年,海南宾馆客房出租率最高月份与最低月份的差异为28.97个百分点;2011年,台湾客房出租率最高月份与最低月份的差异观光旅馆为16.58个百分点、一般旅馆为12.85个百分点、民宿为17.86个百分点。。由上述情况可知,海南旅游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大于台湾。产生这种情况,表面上是气候等自然方面因导致对于海南的旅游需求减少,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海南缺乏足够多的旅游吸引物或旅游吸引物缺乏足够强的吸引力,或者说旅游供给不足。

海南旅游季节性差异的现实表明,仅仅在现有水平上对于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不能在根本意义上增加旅游供给,解决旅游季节性差异过大的问题,从而不能解决海南旅游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资源利用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运用海南丰富的人文资源,并实现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结合即二元容介,形成具有更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产生更具有价值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海南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仅仅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有包括传统音乐7项、传统舞蹈2项、传统戏剧3项、传统美术2项、传统技艺6项、民俗3项,共计23项,占全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1.89%,显然高于按照面积、人口计算的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海南物质文化遗存也相当丰富。这些资源的深入开发,推进旅游资源的品质的升级,可以极大地增加海南的旅游供给,增大海南旅游的吸引力,推进海南旅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充分挖掘并运用黎、苗族文化,推进特色旅游

在着力建设以琼崖文化为基调的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突出挖掘海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海南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黎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口头文学、传统歌舞、传统服饰、织锦工艺、酿造工艺、民族建筑以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遗存都是非常独特的旅游资源,其中酿造工艺就包括山栏酒、玉米酒、番薯酒、木薯酒、芭蕉酒、南瓜酒和山果酒酿造工艺。另外,海南苗族也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对于这些文化的充分运用不仅可以开发出一系列极富特色的旅游活动、旅游景区(点),还可以生产出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美食佳肴。

可以学习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的经验,建设一批富有黎族、苗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点)和生态博物馆。一方面,通过黎族、苗族人文资源推进旅游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旅游发展传承黎族、苗族文化。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黎、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业在海南的产业结构中形成适当的比重,形成海南产业结构的有机结构。即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的脆弱性而注意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导向作用、辐射作用。通过充分认识和挖掘海南旅游资源,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有机的旅游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基调、提供独特旅游产品的国际旅游岛。

(致谢:感谢孙九霞教授在2012《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博雅论坛”对本文的有益评点。)

上一篇:浅析医院护理绩效管理制度构建 下一篇:现代企业的资金筹集及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