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11 11:22:18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应对策略

【摘要】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模式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中,对传统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进行变革。换言之,即树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注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加大农业循环经济资金投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 策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中,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从农业生产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角度,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为总体思路,按照生态学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达到资源的低开采、低消耗、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有利于解决资源、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单环式”反馈模式,依靠的是高强度开采消耗资源、高强度破坏生态环境,而循环经济是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向循环式”反馈模式,通过构建农业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循环体系,使得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成为另一个环节的投入,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系统,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作为指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自然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实现 “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为载体,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遵循生态学规律,构建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通道,使生产的各环节、各产业链条之间建立互补的共生关系,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并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农业的可再生资源,实行集约化经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必然替代自然经济和传统经济,让广大民众意识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尽快实现传统农业经济观念向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转变。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要树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和生活观。在发展观上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原则运用到农业产业升级的具体实践中,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各环节,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在价值观上将自然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觉维持良性的生态系统,要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在生产观上要求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消耗和废物综合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合理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在消费观上树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念,大力提倡各种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减少废物最终处理量,注重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在生活观上尽量减少环境污染,限制将不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消费,注重对垃圾的处理,推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推广节水、节电、节能等技术。树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模式。

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必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场农业变革,使农业从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新的生产方式,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农业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但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所以,着手制定资源循环利用、开发安全优质产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严禁有害化学品的滥用对改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在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法规与标准、行业市场准入机制,实行绿色产品标识制度,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规,尽快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定与循环经济基本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如《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废弃物处理法》等。抓紧制定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快《循环经济法》的制定及实施,明确循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指导原则、规范体系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为调整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律依据,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通过法律法规以确定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权利与义务。尽快制定并颁布农业清洁生产管理办法,制定乡村环境清洁标准和农业清洁生产标准,建立公众和社会组织、新闻媒体、执法机构组成的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监督机制。

三、注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农业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根本变革,其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使农业发展始终同最新科技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科学技术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开发、运用与推广,大力开发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提高农业经济生产过程中各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推广低消耗与低污染的新型科技,开发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新技术,推行绿色生产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开展资源节约、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开发废弃物再生利用、再生能源利用、农用水合理回收、生活垃圾资源化等循环利用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农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体系,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率,重点在节能减排、农业清洁生产、沼气开发、科学施肥、生物防治、绿色栽培、健康养殖、节水灌溉、抗病虫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等层面开展集成创新研究。多种途径加大对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知识更新的速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循环经济专业人才,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方式,走市场化和集约化的道路,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将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发纳入中长期科技规划,确立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原则及工具、方法,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性技术,实施农业科技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研究,实行农业循环经济。

四、加大农业循环经济资金投入

制定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投入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实现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农业循环经济的飞跃。及时调整国家财政分配结构,使之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财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增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开展乡村生态建设规划、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小型试验示范活动的补助,对发展规划中选定的建设项目,应在资金上有选择地给予必要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农村投资建设生产基地,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的设施条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筹措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资金,积极探索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应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低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财政贴息等方式对有利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对那些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以及对环境污染小的农业循环经济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建立创新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采用倾斜性的金融政策措施,建立起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以促进农村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所造成的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严重警告,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强调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以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清洁消费为切入点,推动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构建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提高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农业资源以及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保护耕地、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拓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发展,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郑学敏、付立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0(3).

[2] 刘芳:关于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

[3] 刘浏:发展生态养殖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10(1).

[4] 岳有生: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0(3).

[5] 冯志成、刘国斌: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看法[J].经营管理者,2010(4).

上一篇: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湖北省建筑能耗和节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