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旅游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1 10:58:13

安岳石刻旅游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要:安岳县有“石刻之乡”的美誉。安岳石刻资源丰富,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岳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多数安岳石刻文化资源仍躺在深闺人未识,亟待开发。本文探讨了安岳石刻旅游文化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开发的条件等方面,并提出开发安岳石刻旅游的建议,希望促进安岳地方经济发展与区域文化保护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安岳石刻 文化遗产 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一、历史发展

安岳县历史文化悠久而璀璨。安岳古为巴蜀分治地,梁设普兹郡,辖普州,为成渝古道要冲,始建制于北周建德四年(约公元575年)。安岳从古至今都有普州之称,因此,“普州”在当地书法家的作品落款中很常见。

安岳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尤以石刻著称于世,素有“石刻之乡”之美誉。安岳石刻是中华古代石刻艺术宝库,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多数为摩崖造像,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安岳石刻绝大部分石刻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即唐、五代、北宋,延续近400余年。造像风格除少数淳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其余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也有一些精细、华美盖身的宋代特色。而唐宋造像又是安岳石刻的盛期精华美学家王朝闻以“古、多、精、美”概括其特点,具有极高的史学和艺术审美价值。如位于安岳八庙乡卧佛院的巨大卧佛就是唐代雕刻的精品,他是全国最大的左侧全身卧佛,比大足宝顶卧佛镌刻的时间要早400多年。而卧佛院内40多万字的石刻经文,是玄奘传下来的全国最早的译经版本,堪称国家瑰宝。另外,位于石羊毗卢洞的紫竹观音就是北宋石刻艺术精品,她高约3米,悬刻于长、宽约10米的石窟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侧身坐在一张长约3米的弧形荷叶之上,神秘而又庄严的微笑和她抚媚的姿态,给人飘逸、自然、丰韵之感,精湛的雕艺使得连皮肤都给人富有弹性的感觉,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现在,保存完好的大量安岳石刻,珍贵的安岳馆藏文物,尤令研究历史、观赏古迹的人们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二、规模分区

安岳县是目前中国已知的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境内现存摩崖石刻造像200余处、计10万余尊,经文更是达15余窟,计40余万字。高3米以上的石刻造像有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两尊。至今保存较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45处。其中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

目前,安岳县部级石窟类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分别是卧佛院、玄妙观、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门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分别是庵堂寺、佛耳岩、高升大佛寺、西禅寺、塔坡,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0余处,县级文物保护点60余处。

三、市场现状

一方面,作为叫响世界的文化遗产,安岳石刻是四川重点打造的旅游精品景区之一。旅游产业几乎是安岳县建设川渝生态文化强县的支柱性产业,其长足的发展对于安岳县经济影响非常深远。以2007年为例:全县年接待游客约有1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0.6亿元,同比增长约25.1%,相当于安岳县GDP的1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约1.9万人次,外汇收入430余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底,安岳石刻景区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已达到3.2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50人。由此可见,安岳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安岳经济的发展是相当关键的,而作为安岳旅游重点开发对象的石刻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了。

从另一方面看,虽然安岳石刻资源丰富、品味高,可以说是与毗邻的重庆大足石刻相比并不逊色,但很多景区开发建设滞后,大部分石刻地都处于原生状态。某些景区建设由于过去缺乏科学的规划,随意性强,给石刻的开发造成了若干遗留难题。此外,旅游产品也很单一,目前仅以观光产品和香客宗教朝拜产品为主打,市场营销乏力,经费投入甚少,经济收入也就相对很微薄,因而安岳石刻旅游品牌并未真正完全树立,市场占有也并不高。而相比之下的大足石刻,早在1999年就已获“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2007年5月,重庆大足石刻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安岳石刻则由于某些原因与缺陷,2000年安岳石刻圆觉洞景区才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今旅游品牌都尚未真正树立,知名度并不高,因而市场占有率很低。

四、石刻开发优势及策略

(一)开发的现有优势

1、资源、历史优势

安岳县是著名的“石刻之乡”,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目前已发现的历代石窟造像200余处,唐宋时期145余处10万余尊石刻更是国内外闻名。安岳石刻有着“上承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其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品味也很高,颇具特色。

2、旅游区位优势

安岳县位于川东渝西,处于成都、重庆两大特大中心城市的中点,紧邻资阳市和渝西经济走廊的大足、铜梁、潼南。所以,成都市向东发展战略和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发展思路,都将给安岳县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以周边石刻旅游区域来看,安岳石刻则是东连重庆的大足石刻,北接遂宁观音故里,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优势,可以说是川渝间唐宋石刻艺术的精品区!

3、潜在后发优势

安岳是成都至重庆、遂宁至内江的交通节点,国道319线和省道206线贯穿安岳全境。直至目前成安渝、内安遂高速公路建设基本竣工,在县境形成东西南北十字交叉公路网。也就是说安岳石刻有了更好的潜在后期发展的优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安岳石刻旅游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影响。

4、现实政策优势

现在安岳石刻不仅是四川省“十一五”入境游开发重点景区。而且也是是资阳市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2008年4月四川旅游局对安岳石刻景区开发投资预算达12000万,拟引进资金达10000万。由此可观,政府部门的调控力度在增强,安岳县石刻旅游文化正在逐步受到重视。安岳石刻旅游经济的发展,必将是带动安岳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开发的具体策略

1、两个适度超前的原则

安岳石刻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的规划和制定要考虑两个适度超前的原则:第一是旅游业发展速度要比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适度超前,以体现出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拉动内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第二是旅游业发展速度要跟上四川省旅游业平均发展速度并且要适度超前。安岳石刻旅游景区旅游产值基数较低因而发展后劲和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因此就要狠抓产值基数,充分发挥空间优势,不过同时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安岳县本身的实际情况。

据现目前安岳石刻旅游的发展情况,制定一个目标是很有必要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的原则,

充分考虑到安岳县的现实情况,加强政府的调控,以最快,最有效的实际行动来促进安岳石刻产业的发展。

2、不断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从内部来说,安岳县景区规模不广,主要景点也较为分散。例如:北端卧佛院距南端毗卢洞、华严洞就约有90公里。这就需要更完善的景区交通网络建设,必须实现公路建设“硬化到乡”,以克服景区分散的问题。

从外部来说,安岳县虽然地处川渝结合部,但是却远离中心大城市(距成都市170公里,距重庆市196公里),距附近的大足有74公里、遂宁67公里、内江74公里。安岳县是成都至重庆、遂宁至内江的交通节点,国道319线和省道206线都贯穿了安岳全境。成安渝高速公路和内安遂高速公路也都经过安岳县城。但是,仅凭高速是无法满足安岳旅游的交通需求的。因而建立列车通道就相当有必要,在县境已形成的东西南北十字交叉路网的基础上,再加上便捷的东西南北十字交叉铁道网,如此,安岳县的交通状况才能更方便吸引旅游客源。

3、加大产业整合开发的力度

安岳石刻虽数量多、历史悠久,但是过于分散,且规模普遍不大,因而要在保持石刻原生态的基础上扩大石刻产业的开发与整合。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可继续加快完成景区其它各项建设,促进安岳石刻旅游区的软硬件打造与国际接轨,使之成为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石刻艺术旅游区与川渝生态文化旅游强县,以至建成中国旅游强县。同时也需要不断发展与石刻旅游相关的旅游产品,增多产品种类,告别单一。

4、加强针对性的管理与宣传

一方面,安岳部分原生态石刻遭受着岩体垮塌,抗风化能力差,裂隙渗水和植物根系挤压等自然毁坏,同时也存在着人为的破坏现象。例如:某些石刻文物被居民“改造翻新”,原生态窟龛造像被打凿,重塑石灰像身,油漆涂绘,真可谓不伦不类。石刻的人为破坏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石刻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不够高,因此,加强石刻的保护力度和管理力度是相当有必要的,同时加强人们对文物古迹认知度也不可或缺。

另外一方面,安岳石刻知名度不高的原因也有很多,关键在于石刻旅游品牌尚未真正树立,加强石刻文化宣传势在必行。除了人们自发的宣传外,更好的利用网络信息渠道,让更多的国内外人士“耳闻”安岳石刻的瑰丽,激发起“眼见”的欲望。

结语

安岳石刻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古多精美,无愧为中华古代石刻艺术宝库。作为可以叫响世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作为四川重点打造的旅游精品景区之一,安岳石刻旅游的发展对于安岳县的经济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安岳石刻旅游的开发有自身的资源、历史、区位等优势,但是也存在景点分散、知名度不高、开发无序、缺乏保护等矛盾和瓶颈。因此,必须加强政府调控,以艺术文化为基础,政府调控为后盾,找到安岳石刻旅游的资源历史优势、旅游区位优势、潜在后发优势、现实政策优势,在两个适度超前的原则指导下,不断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大产业整合开发的力度,加强针对性的管理与宣传,推动安岳石刻旅游产业的发展,达到文化、艺术、市场经济的多盈效果。

上一篇:西北民族地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化繁为简,探寻全新编程之道的黄金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