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科学课堂

时间:2022-10-11 10:36:59

如何构建有效科学课堂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小学科学课?现在我将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从课前准备、上课及课后探究活动的开展谈一谈如何构建有效科学课堂。

一、课前准备做好“两读”“两备”,把所做实验了然于胸。

1、“两读”即读教材教参和读学生。

读教材。我们老师要时刻牢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对每一个活动进行再思考。对教材进行统整,对教材中的各个单元或单元中的各个课时进行统整,按照预设的课程目标进行对教学探究活动的取舍。

读学生。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不完全一样,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2、“两备”指的是认真备课和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中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日常的教学行为。要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掌握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所要用的各种仪器,对所做的实验提前熟练,牢记于心。

课前准备工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的基础。在每一次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要了解本节课所需要的实验器具、知道实验的过程、通过实验你要得出的结论等。有些容易出差错的实验,教师要动手亲自做一做,这样可以掌握一手资料。例如:在教学《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的实验课时,老师把所需的实验器材〔盐水、蒸发皿、酒精灯、搅拌棒、石棉网〕预先摆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这样可以缩短学生做实验的时间,而且整堂课显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二、课堂教学“四巧”

1、巧妙谈话,引生入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如我在上《听听声音》这一课时,我先板书词语“声音”。接着我问:“你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感知到声音?”学生说“用耳朵听”。我又问:“声音有高有低,要想真切听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同学们都说要保持教室的安静。就这样通过对声音的谈话,巧妙地把对学生的要求融入其中,让生易于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的安静。

2、巧用课件利用声音和图像,控制学生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是科技进步给教育带来的福音,使课堂超越了时空限制,增加了课堂密度,丰富了课堂内容 。在上《听听声音》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知到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使他们在聆听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静心聆听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当然要注意科学课堂应注重探究体验,不能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减弱甚至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开好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真知。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实验时要做到:(1)明确实验目的。(2)精心准备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操作过程不规范,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作好准。(3)提出实验观察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其一便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我在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时,学生兴致很高,为了让他们一会能准确描述高锰酸钾溶解过程中的现象,我对他们提出了实验要求“高锰酸钾刚入水时是什么状态?沉入杯底时是怎样溶解的?搅拌以后的高锰酸钾又是什么状态?”学生听了老师要求后才开始认真做起来。当然这次实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4)填写实验日志,明确实验结果。通过现象分析比较、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5)总结实验结论,运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在学了《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后,我结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夏天为什么会有啤酒瓶爆炸伤人的事发生?为什么说孩子不能常喝可口可乐、雪碧等饮料?”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4、巧用多种激励方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科学课是学生特喜爱上的一门课程,但也是课堂纪律特别不好组织的一门课程。同学们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来上这一门课,稍不注意整间教室就会弄得沸沸洋洋,老师在那儿唱独脚戏。为此,在课堂上,我总是设法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说得好,老师对他竖竖大拇指;说得不恰当老师对他笑一笑。对进步较大的学生,我请他做老师的小助手,和老师一道做实验。采用了这些激励方式之后,课堂纪律好了,老师上起课来也轻松了许多。

三、开展课后探究活动的价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后探究是课堂探究的延伸和拓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课后探究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摆脱课堂上教学材料单一的束缚,让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研究。这样,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科学探究的本质得到了充分体验,促进了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

总之,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积极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了解科学,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

上一篇:如何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 下一篇: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