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抒怀 第12期

时间:2022-10-11 09:24:24

新年抒怀 第12期

除夕之夜,半夜醒来,一看表,是一点半钟,心里轻轻地一颤:又过去一年了。小的时候,总希望时光快快流逝,盼迅速长大成人。但是,一过中年,人生之车好像是从高坡上滑下,时光流逝得像电光一般。一转眼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滑过了花甲,滑过了古稀,滑到了耄耋之年。

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我一生最辉煌的年份之一。求全之毁根本没有,不虞之誉却多得不得了,压到我身上,使我感到沉重。就在除夕的前一天,在解放后第一次全国性国家图书奖会议上,经过全国七十多位专家的认真细致的评审,在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包括文理法农工医以及军事等等方面的五十一万多种图书中,我居然有两部书获奖。在小组会上,我曾要求撤出我那一本书,评委不同意。我只能以不投自己的票的办法来处理此事。对这个结果,要说自己不高兴,那是矫情,是虚伪,为我所不取。我更多地感觉到的是惶恐不安,感觉到惭愧。

要了解我过去一年的心情,必须把我的处境同我的性格,同我内心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现在写“新年抒怀”,我的“怀”,也就是我的心情。在过去一年我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是,我并没有被鲜花和赞誉冲昏了头脑,我的头脑是颇为清醒的。尽管从表面上来看,我似乎是朝气蓬勃,在学术上野心勃勃,我揽的工作远远超过一个耄耋老人所能承担的,但是我没有忘乎所以,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年龄。在朋友欢笑之中,家庭聚乐之中,在灯红酒绿之时,奖誉纷至潮来之时,我满面含笑,心旷神怡,却蓦地会在心灵中一闪念:“这一出戏快结束了!”是我怕死吗?不,不,决不是的。对于死,我近来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看法: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死是自然规律,谁也违抗不得。

那么我那种快煞戏的想法是怎样来的呢?记得在大学读书时,读过俞平伯先生的一篇散文《重过西园码头》,其中有一句话:“从现在起我们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宋词中又有一句话:“当时只道是寻常。”道出了人们的这种心情。我希望,现在能够把当前的日子过得仔细一点,认为不寻常一点。特别是在走上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时,更应该这样。因此,我的快煞戏的感觉,完全是积极的,没有消极的东西,更与怕死没有牵连。在这样的心情的指导下,我想得很多很多。首先是想到了老朋友。清华时代的老朋友胡乔木,最近几年曾几次对我说,他想要看一看年轻时候的老朋友。他说:“见一面少一面了!”初听时,我还觉得他过于感伤。后来逐渐品味出他这一句话的分量。去年我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他的话,我邀请了六七位有五六十年友谊的老友聚了一次。大家都白发苍苍了,但都兴致淋漓。我认为自己干了一件好事。

我想到的不只有老年朋友,年轻的朋友,包括我的几代的学生,我也都一一想到了。我最近颇接触了一些青年学生,我认为他们是我的小友。他们朝气蓬勃,前程似锦。我发现他们是动脑筋的一代,他们思考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淳朴,直爽,处处感动着我。对待这一批青年,唯一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和爱护,诱导与教育,同时还要向他们学习。这是就公而言。在私的方面,我同这些生龙活虎般的青年们在一起,他们身上那一股朝气,充盈洋溢,仿佛能冲刷掉我身上这一股暮气,我顿时觉得自己年轻了若干年。同青年们接触真能延长我的寿命。古诗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我一不服食,二不求神。青年学生就是我的药石,就是我的神仙。

在家庭中,我这种煞戏的感觉更加浓烈。原因也很简单,必然是因为我认为这一出戏很有看头,才不希望它立刻就煞住,因而才有这种浓烈的感觉。过去几年,我们家屡遭大故。老祖离开我们,走了。女儿也先我而去。这在我的感情上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痕。尽管如此,我仍然有一个温馨的家。可是,前不久,老伴突患脑溢血,住进医院。在没病的时候,她已经不良于行,整天坐在床上。我们平常没有多少话好说。可是我每天从大图书馆走回家来,总嫌路长,希望早一点到家。到了家里我可以在破藤椅上一坐,小憩一会儿。睁眼就看到从窗外流进来的阳光。然而老伴却突然病倒了。在那些严重的日子里,我再从大图书馆走回家来,总嫌路太短,我希望它长,更长,让我永远走不到家。家里缺少一个虽然坐在床上不说话却散发着光与热的人。我感到冷清,感到寂寞。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心里就更加频繁地出现那一句话:“这一出戏快煞戏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老伴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我在盼望着她能很快回到家来,让这一出早晚要煞戏的戏再继续下去演上几幕。

按世俗算法,从今天起,我已经达到八十三岁的高龄了,在国内将近半个世纪,经历过峰回路转,经历过柳暗花明,快乐与苦难并列,顺利与打击杂陈。我脑袋里的回忆太多了,过于多了。眼前的工作又是头绪万端,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负担太重了。我真有点承受不住了。尽管正如我上面所说的,我一不悲观,二不厌世,可是古人说:“夫大块劳我以生,息我以死。”我真想休息一下了。

心情是心情,活还是要活下去的。自己身后的道路越来越长,眼前的道路越来越短,因此更弥加珍贵。我希望尽上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我的老朋友,小朋友,年轻的学生,当然也有我的家人,都能得到愉快。我也决不会忘掉自己的祖国,只要我能为她做到的事情,不管多么微末,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做。只有这样,我心里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安慰。

1994年1月1日

心灵物语

岁末将至之时最适宜回头感悟自己一年的成败、得失。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又对国家贡献颇丰的季老,说起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时,语气是那么亲和、谦逊。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他不是洋洋自得,而是诚惶诚恐;对自己的老朋友、小朋友、家人,他真诚以待,“仔仔细细地过日子”。文章层次清晰,“抒怀”有条不紊,让我们可以真正感触到季老对待生活和事业的那颗虔诚的心。

上一篇:一次生命 第12期 下一篇:自己的生命,自己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