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到底是什么玩艺儿

时间:2022-10-11 08:43:27

随着大陆逐渐掀起的紫砂热,我常常会收到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的来信或来电,问这问那,有的人竟开门见山地问:“紫砂到底是什么玩艺儿?怎么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兴趣呢?”。现在我借编著大型图册《紫砂壶图》之际来解答朋友的发问。

我想从“玩艺儿”这三个字来逐字加以解析。

首先,紫砂壶是用来喝茶的,什么人喝茶?试想一下:一个正在掀铲扬土的民工,会在工地上坐下慢慢喝茶品味吗?一个正在茶园里采摘茶叶的姑娘她有兴致来饮茶吗?一个正在驾着货柜车奔波于南北的驾驶员他们能在开车时优雅地品味吗?你肯定会说,不可能!那什么人用紫砂壶喝茶,那一定是一要有时间的人,二要除吃饭还有余钱的人,三是需有些雅兴的人才会捧住茶壶来喝茶的。这个茶壶就是喝茶人用来既喝茶又可玩摩的物品,说得透彻一些,当今一些有了钱的朋友除了玩玉器、玩字画、玩瓷件以外,有的就以玩紫砂为乐,从中打发时间,耗磨精力,以获快乐之感,所以说紫砂是个。

再说“艺”,紫砂是工艺品,所谓工艺品,就是艺人们按照某些独特的手法做出来的带有艺术色彩,并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物品。紫砂是艺人们沿袭传统用围筑法或镶身筒法制成的手工艺品,好的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能给人联想,给人启发,给人美的享受。这个“艺”既是“手工艺”的艺,又是“艺术”的艺,兼有双重性。

至于“儿”,本来这里的儿是北方话中的儿化韵,北方人讲话翘舌音特别多,喜欢在词尾带上个儿例如“门儿”、“碗儿”、“花儿”、“果儿”等等。宜兴属于吴语区就没有这个儿化韵。这里将“儿”引伸开来,紫砂当然是特指好的紫砂是可以收藏的藏品。藏品往往会惠及儿孙后代,有些人落难到极点,然而依靠祖上留下的藏品也可以换来钱帛,目前有不少紫砂爱好者也是冲着它可以保值,增值这一点而步入门的。

概括起来说,紫砂是可以用来喝茶的可以欣赏的实用工艺品。说到实用不得不再补充几句。中国的传统工艺品有数千种之多,然而有的只能看不能摸,也不能用,然而紫砂可以用还可以看,甚至可以抚摩,而且越摸越亮,越用越有价值,愈是年代久的茶壶愈有收藏意义。

紫砂是用紫砂泥为原料做成的。最好的紫砂泥产自中国大陆江苏省的宜兴市。那里有一个名叫丁蜀镇的地方,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其中以黄龙山肚里的紫砂泥矿为最好。紫砂泥夹杂在其它陶土之间,刚开采出来如同石头般坚硬,在阳光、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之后就酥了,所以又叫“岩中岩”、“泥中泥”。泥矿经历去杂、粉碎、过筛、配料、拌和、练泥、陈腐等等之后就可以用来制坯了。因为泥色有数十种,经配比和烧成后的壶色可多达上百种,所以紫砂泥又被称作“五色土”。

制壶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有的仿照传统产品)先做壶身,壶身要将泥打成泥片或泥条,根据大小尺寸将泥片围筑起来,有的要切割成若干片再用脂泥粘起来,然后再做盖、把、嘴等最后组装起来。紫砂可以说种类成千上万,“方无一式,圆非一相”总括起来有三大类:一类叫光货(又称光器)主要是按照几何形体为主的如传统产品石瓢、掇球、仿古、六方等等;第二类叫筋囊货(又称筋纹器)主要是以线条切割块面而为主的形体如合棱、菊瓣等等;第三类叫花货(又称象形器)主要是艺人仿照各种自然形体制成的茶具如西瓜壶、蛤蟆荷叶壶、牡丹壶等等。做坯是件很辛苦的事,制壶者要运用娴熟的技巧与数以百计的各种工具对泥坯进行刮、压、挤、光、磨、赶、粘、摩,一把茶壶在艺人们的手上经过数十上百道工序,上面的指纹可以说就有上万个,因此说每一把壶都是艺人们心血的结晶。有时为了做好一把壶要耗费数十个日日夜夜。泥坯上还可以刻上字画,有的还可以用多种色泥装饰,有的还可镶金嵌银,装饰手法也有许许多多种。

坯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就要烧,以前都是放在龙窑里烧成,现在有隧道窑、液化气窑、电炉窑、温度一般控制在1100度至1180度之间,各种泥料的吃温不一样,有的要二次烧成。紫砂跟其它陶瓷品种一样也是土与火的艺术,只有在烈火中经过高温的锤炼,才能使泥土变成石头,才能使劳动成为艺术。

紫砂作品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艺术层面,一个是文化层面。当然两者没有截然的界限,全靠买家的慧眼。宜兴地区目前至少有一万几千人在直接从事制作紫砂,这里面大约的比例为1与10之比。什么概念?就是有一千多人做得比较好,有一百多人很好,有十多人绝好。紫砂作品可以分为成品、珍品、精品、神品、绝品,是一个金字塔形,当然如果能得到绝品、神品那是梦寐以求的事了,但是绝大多人难以求到,因为这本身十分稀少再一价格太高,一般我们可以去追求珍品或精品。

往往有人在电话中询问我某某人的茶壶值多少钱一把?某人的某某壶可以卖到多少钱?这个问题是下象棋中的将军著子,仅仅凭电话中介绍的情况,没有看到实物,就要回答什么价钱,恐怕普天之下无此人吧。还有人干脆问我花了多少多少钱买了某某人的什么什么茶壶,值不值。对于这些人的心情我是理解的,花了钱总希望得到的是一把好壶,假使不值或是假冒的赝品,那太扫兴太难受了,对于这些发问我只能回答,只要你喜欢的,不管花多少钱总是值的!因为工艺品不是工业产品,它的价格波动性太大了,为什么拍卖市场,一件拍品的最终成交价可以高出估价的几倍甚至数十上百倍呢?

以上是就“玩艺儿”这是从被玩、被用、被藏者方面来讲的,下面再来认识一下做“玩艺儿”的这方面。

做茶壶的人,以前被称作“做茶壶佬”或者叫做“做坯佬”。“佬”这一说法在苏南一带很流行,这里面既有轻视的一面,也有亲睨的一面,过去窑场叫“佬”的太多了如“装窑佬”、“烧窑佬”、“踏奈泥佬”、“挑坯佬”。

随着时代的进步,地位的提高,昔日的“做坯佬”成为工人队伍中的一份子,都进了工厂,领任务,做生活,拿工资,生儿育女,由青年逐渐成为了中年、老年,当然技艺也日渐成熟。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强盛了,百姓富裕了,紫砂行业红火了,以前的工人渐渐地向艺术大门靠近,评上了职称,举办了展览,刊登了书刊,参加了评审赢得了荣誉,慢慢地成了艺人,陶艺家、艺术家。

这种由“佬”到“人”再到“家”的过程,是时代社会历史的见证。明清两代的众多制壶高手即便象时大彬、邵大亨、黄玉麟等等,他们到死还只是一个“做茶壶佬”,只是他们的作品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刻下了艺术的铭文,因为有了优秀的作品才会被历史记住,假如没有作品那还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做坯佬”吗?

过去有许多做茶壶佬,千方百计地要让自己的子女跳出这个行业,如今他们有的即使上了大学,甚至读到本科、研究生或者出国了还乐以让其回到这块土地上来,和泥巴打交道。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也是经济地位决定了的。以前做坯的穷,现在只要能做出好东西就能卖个价钱,有名且有利,为什么不干呢?

这支队伍里不乏优秀者,他们已经成为了紫砂业界中的中兴力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总体上来说跟其它文化艺术界一样的是比较浮躁,耐不下心思来多看看书,多研究些紫砂历史,多吸收些传统的精华,多作些创新的作品。有人把目光死死盯在眼前的利益上,有人成天忙于展览、销售,真正在作品上用心的时间很少,有些人一晃过了黄金时期,再要补回十分困难,因此要慎待紫砂这个“玩艺儿”。要多玩文化,多玩艺术,多琢磨作品,多挖内涵。果真如此,让紫砂界与爱好者、收藏界共同努力,一个真正的好的紫砂玩艺儿世界与市场,一个文化灿烂的工艺新高潮必定会来临。(编辑:何成保)

作者简介:

吴达如,1941年生,江苏宜兴人,毕业于扬州大学中文系,从事过教育、文化、侨务、地方杂志等部门的工作。现以研究紫砂文化为主,兼及书画艺术的创作。已出版大型紫砂专著《陶魂》、《中国当代紫砂艺术》、《中国紫砂盆艺大观》、《跨世纪知名陶艺家集》等10余部。系中国水墨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洛阳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

上一篇:沿着求变创新的阶梯奋勇攀登 下一篇:那夜,那对盲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