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教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1 07:33:06

强生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在对当代中职学生强生教育的主流模式以及有痕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认识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强生教育模式,即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对无痕强生教育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特性进行阐述,构建出无痕强生教育与有痕强生教育结合起来开创当代强生教育新道路的设想,并以案例形式具体表述了一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从发动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从这一完整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一定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限量性强生教育效果性评估模式的提出与构建为进行某一或某类强生教育活动时选用教育模式提供了判据。

关键词:强生教育;强生教育模式;强生教育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67-02

对当代强生教育主流模式的认识

强生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长盛不衰的大事,我们有必要把它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但因时代等因素,我们有必要探索新的强生教育之路。所谓强生教育,是指以培养和强化人的自立、自理和生存能力以及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思想与行为为核心的一种隶属于思想、修养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往对于中职生实施的强生教育的主流教育模式通常是有痕性的、灌输性的、校园性的。这些传统性的强生教育模式其优点肯定是有的,但也存在缺点与不足之处,其教育效果和效率也时常不佳。究其原因有很多,这里只略谈几点。

第一,就灌输性教育模式来讲。由于其教育过程的说教性、迫使性色彩太重,因此难以使中职生真正地产生自立自强的能力,难以使他们形成团结共进的精神,难以使他们拥有强大的自立自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从学科的角度来讲,说教性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比较适合于知识含量较高的、逻辑推理较强的以及直观解说性较强的科目或课程,而对于十分需要受教育者自身感知、感悟和体验的行为性较强的强生教育来说,单一性的说教其教育有效性往往是难以保证的,其教育力度也是十分有限的。强生教育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学生在强生和励志方面的意志力和执行力。受教育者对强生教育内容的知晓和了解仅是其基础,如果不能使受教育者真正地具备强生方面的意志力和执行力,那么这种对强生教育内容的知晓和了解也就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了。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强生、励志方面的意志力和执行力,离不开学生对强生和励志本身的具体的感知、体验和实践。由于强生教育的有效性是直接与受教育者行为相关联的,因此把强生教育工作与活动放在行为过程中来完成。灌输性强生教育模式属于说教性的教育模式,这种以宣讲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纸上谈兵。这种强生教育模式企图以单一性的说服与教导方式使受教育者具备强生、励志方面的意志力和执行力,显然是难以较好实现的。强生教育凸显受教者的行为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根本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强生教育工作时要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第二,就校园教育模式来讲。由于校园性的强生教育在其教育教学的真实性、实践性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这就使得强生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急需社会性、真实性的强生教育给予及时的补充与升华。此外,对于那些存在着心理或性格缺陷的学生往往真实性、实践性、社会性的教育活动可以给予他们更为有效的调理与医治,因为适宜的社会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拓展运动和极为有效的积极暗示与感悟过程。

第三,就当今时代来讲。当代中职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到处都是物质的时代,无处不充斥着物质的诱惑和驱动。这就是说,如果单一地、一味地实施灌输性的传统校园强生教育模式,就难以搞好当代中职生的强生教育工作。为此,我们有必要创建高效的符合当代中职生实际的强生教育新模式。

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创建

所谓无痕教育模式是指暗地里进行的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由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任务及其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正好与有痕教育模式相反。所谓有痕教育模式是一种公开的、受教育者知晓的教育方式。“无痕性”是无痕强生教育的基本特性,“强制性”往往是无痕强生教育的附加属性。所谓“无痕性”是指受教育者在其被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察觉到施教者对其实施了教育。因此,“无痕性”具有隐藏性、无声无息性。所谓“强制性”是受教育者被迫无奈地去执行并完成其所面临的任务,而这一任务正是教育教学实施者以无声无息方式所赋予的。

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具有“无痕性”和“强制性”,因此,受教育者无从产生不乐意的情况。这样,受教育者可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所实施的强生教育。显然,这与有痕强生教育中受教育者是在不乐意的情况下所接受的被迫性或强迫性强生教育的情形是不一样的。无痕强生教育的效果不会因受教育者的乐意与不乐意而受到干扰。

“事后性”也是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一个显著特性。如果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这种特性,现今中职生强生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将极大提高。

强生教育评估模式的构建及其实施模式

由于在进行无痕强生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让受教育者知道或察觉的特性,这就使得无痕强生教育比起有痕强生教育存在更多的不定因素。这些不定因素要求我们在实施强生教育之前有必要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研究与分析,有必要对所要实施的强生教育模式进行合理的比较与甄选。为此,针对具体的强生教育类型构建了一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有效性且可简便地运用与实现的强生教育评估模式,即“限量性强生教育活动评估模式”。

所谓限量性强生教育活动评估模式是立足于对有限的、关键的几个量进行选定,再通过量化的方式构建出来的,是一种可以计算出分值的评定强生教育模式的可实施性、效果性的评估模式。下面以案例来阐述这种评估模式是如何构建的。

某公司要求某校的“订单班”学员必须于2011年5月23号之前报到,以便进行为期三个月至半年的岗前培训。公司方面称不提供学员住宿。2011年5月9号,带队教师接到上级领导下达的带“订单班”学员赴某公司报到的任务。“订单班”学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某校数控专业的学生,人数为30人;另一部分是某校机电专业的学生,人数为10人。强生教育的实施者是带队教师。根据公司方面的要求,带队教师决定对这些学生实施一场真实的现场寻租住房的强生教育活动。

由于强生教育活动含有两个硬性指标:一个是必须有一定的劳累度,教师规定不得小于5分(较累);另一个是报到任务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即住房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租到,教师规定租到住房的天数不得超过三天。这样,在满足这两个硬性指标的前提下,就可以就实施有痕强生教育、还是实施无痕强生教育进行分析、评估与决策了。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如果采用有痕强生教育模式,那么在强生教育活动开展前要把所涉及的关键事项及时地告知参与者。如在这次强生教育活动中,如果教师采用的是有痕形式,则需将现场租房这一关键事务及时告知学生。

一个综合评定项是:为了便于对强生教育活动进行整合性和综合性的分析、评估与决策,教师又确定了一个指标,即强生教育活动的满意度。其等级的划分和赋值情况为:很满意(40分),满意(25分),较满意(10分),不表态(0分),较不满意(-10分),不满意(-25分),很不满意(-40分)。且规定强生教育活动的满意度的数值计算式为:M=X+Y+Z。这样,这个满意度M在实质上就是某场强生教育活动的一个综合评定项了。并且教师根据自身的体验、经验给出两个硬性限定。对本次强生教育活动来说,这两个硬性限定是:劳累度不得小于5分(较累)和成功租到住房所耗时间不得大于3天(0分)。

根据有痕强生教育活动的特点和无痕强生教育活动的特点对各自应有的各种单项评定指标的数量值进行设定。具体情况如下:

有痕强生教育活动的X,Y,Z值:{15~10分(X),0~-5分(Y),10~10分(Z)}

无痕强生教育活动的X,Y,Z值:{10~0分(X),15~5分(Y),10~0分(Z)}

由于以上各设定值主要来自于教师的体验和经验,因此,难免存在着不够精确和不太合理的问题。随着以后数据来源可靠性的增加以及经验丰富性的增加,这些问题会有所缓解。

计算出综合指标值(满意度)。有了上述各个单项指标值,综合指标值(满意度)也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实施有痕强生教育活动的M={25分,15分}

实施无痕强生教育活动的M={35分,5分}

强生教育实施模式的决策

由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实施有痕强生教育活动,其满意度M的最高值不会高于25分,最低值不会低于15分。这就是说,这次有痕强生教育活动暨报到工作任务的实施及完成是不必担忧的,但其综合效果和效率也是一般的。如果实施无痕强生教育活动,其满意度M的最高值可以高达35分,这个数值远远高于有痕强生教育活动满意度M的最高值25分。这说明这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暨报到工作任务的完成并在其效率上都是非常出色的。但由于这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满意度M的最低值只有5分,这个数值远远低于有痕强生教育活动满意度M的最低值15分。这说明实施这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是件极具冒险性的事情,如果对其实施过程不能很好地掌控是极易导致本次活动的失败与报到工作任务完成得不好,以至于引起公司和学校领导等各方面的不满。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人不愿实施无痕教育活动一个主要原因。

对比上述两种情况,结合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教师经认真考虑,决定冒险对这批学生实施无痕强生教育,即借这批学生岗前培训机会对他们实施强度较高的无痕强生教育。后来的实践结果证明决策是正确的,所构建的评估模式是合理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单鹰.高等教育原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欧阳文珍.品德心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5]卢家楣.心理学与教育――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6]陈瑞华.信息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7]黄涛.博弈论教程――理论・实践[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8]高慎英.有效教学的新思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校教学变革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尹静,女,武汉第一轻工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美术鉴赏及广告设计。

上一篇:眼视光技术专业眼镜验光员(高级/三级)校企合作... 下一篇:基于Pro/Engineer的纵向剖切肋板时剖视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