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事物说明文

时间:2022-10-11 07:28:28

美文鉴赏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是事物本身,特征即事物的特点。阅读鉴赏事物说明文一般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提取文本主要信息,准确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即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对事物的特点进行概括或诠释,理解或概括全文的内容,锻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提取信息的能力。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事物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准确把握关键词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辨识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等)及其作用。

4.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分析关联词、副词的表达效果,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及其语言特点。

美文一

闲话白菜

钱国宏

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

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

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的美称。它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把白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熘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一系列菜肴。

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的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制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月15日,有删改)

赏析

本文取材于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白菜,抓住白菜的特征,运用逻辑顺序,介绍了白菜的种类、功用和食用方法等,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文章主要运用了引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全面、清楚地说明了白菜的特征。另外,本文语言平实、准确、简明,凸显了说明文的科学性。具体表现在:一是运用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譬如,“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一句中的“仅”字是一个表范围小的副词,表示“白菜食用方法”只限制在“入书”范围内,不包括还没入书的;二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譬如,“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句中,“据考证”是根据资料考核证实并作出一定的结论,在文中用来说明“白菜栽培历史悠久”不是凭空捏造的。如果没有“据考证”三字,有可能让人觉得是杜撰的,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准确性。

美文二

植物“气象员”

张晓天

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在生产过程中,人们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现象,发现它们可以预报晴雨和温度。

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梢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身。

“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含羞草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子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汽密度饱和时,花蕊深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温度在20℃以上时,它的叶子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子就会恢复到原状。

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之后,预知严冬的到来的。

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10期,有改动)

赏析

这篇事物说明文以植物为说明对象,介绍了植物可以预报天气这一特性。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结构方式,第一段总说植物可以预报天气,第二段至第六段先分说植物可以预报晴雨,第七段至第九段再分说植物可以预报温度,这样安排符合逻辑顺序,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举例子是本文运用的最多的说明方法。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植物能预报晴雨的特征,加上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配合使用,能使读者对植物的特性有更具体、更清楚的了解。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典雅。文章标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植物可以预报天气的特点。文中多处引用农谚,大大地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典例回放

[答题技巧]

1.整体感知,把握特征。阅读事物说明文,要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所说明的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其特征了;二是从分析材料入手,如果要阅读的说明文并无标题,那就认真阅读文本(语段),逐段逐句梳理,找出说明对象,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再归纳总结;三是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然后再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另外,要注意命题的提法,譬如“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就有区别:前者多为概括,表述形式一般是概念,而后者较为具体,是具体的内容。

2.理清顺序,把握结构。阅读事物说明文要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一篇说明文运用什么说明顺序:一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常用时间顺序;说明的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常用空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物,常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

二要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譬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转移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明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等。

三要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不是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说明顺序糅合起来,从而收到说明透彻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时分清主次,综合归纳。答题模式一般是:本文运用了A的说明顺序对B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A是具体的说明顺序,B是具体的事物名称)答题时要把握以下技巧:(1)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结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且用完整的句子来概括,意思要简明扼要。(2)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并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出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与结构形式了。还可以运用排除法,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比较好判断,如果文本中没有用到这两种,那么就可判断为逻辑顺序了。

3.词句品读,欣赏评价。欣赏说明文的语言,主要是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品析事物说明文词语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增删法,即将该词删去或增加后,句子的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体现该词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二是代替法,即用别的词语代替该词,比较两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三是解词法,即解释这个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进而说明这个词语的准确性。对句子的分析,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说明文中描写句、议论句表达作用的理解等。说明文中的描写句使说明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议论句是为说明服务的,用它来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中的议论句,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起总述特征、功能等作用。

4.辨识方法,赏析作用。综观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查的重点由对说明方法本身的辨析转移到以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必须掌握以下技巧:一要辨识说明方法的类型,重点在于体会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赏析其作用的表述形式一般为:该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该句的倾向性(主要内容)。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是指该说明方法本身具有的特定作用,譬如举例子是具体(生动)的说明。“倾向性(主要内容)”是指体现出的作者对事物、事情作阐述说明时蕴涵的思想感情或主要表达的意思,在说明文中,这种“倾向性(主要内容)”一般就在本段中,很少涉及其他段落,同时还具有“趋前”(一般在说明方法所在句之前)的特征;二要区分主次,明确哪一种说明方法是主要的,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三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有所区别。有些学生常常把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相混淆。其实两者在服务对象和表达效果上有明显的差异。记叙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是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而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有些学生看到叙述性文字,就一概认定是“举例子”,其实有时是引用传说、故事来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的,有时只是一般性的叙述。

5.感悟体验,理解启示。阅读事物说明文,我们应从作品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启示。从2010年中考试题来看,命题者选取的文段一般是反映科技前沿、科技热点的文本。从考查设计的话题来看,主要有环境的保护、科学精神的熏陶以及科学方法的培养等。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能得满分;二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三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他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面,了解相关知识,并重视对文本的领会感悟和探究创新。

真题解析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积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③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雕塑,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快速道路或交通主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积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特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来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行人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④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2.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材料一】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材料一:____①____ 材料二:____②____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欣赏评价说明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结合“用路者一闪而过”的具体语境,多揣摩,多比较,且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出“用路者一闪而过”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及拓展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学生要读懂文章第二段,找出关键词语,对第一个问题可通过对所提供材料与文章的第二段比较分析,辨同求异,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完善,并用完整而有条理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1.如果删去“用路者一闪而过”,其一,就不知道是谁“很难获得多少印象”了;其二,用路者“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了。2.①属于纪念性雕塑。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②属于主题性雕塑。王府井大街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商业街,有着浓郁的北京特色,而“拉洋车”是老北京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王府井大街上布设这座雕塑,凸显了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具有主题性雕塑的特征。

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神奇的建筑──罗马万神殿

徐艳文

去欧洲看建筑,凡对建筑感兴趣的人都会告诉你,意大利首都罗马就是一个建筑博物馆,它保存了千百年来风格各异的建筑,可让你一饱眼福,罗马万神殿就是其中之一。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最好的一座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它始建于公元前27年~公元前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虽然公元80年的一场大火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但有12.5m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的这一部分被当做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上游人仍可看出万神殿当初宏伟的建筑规模。

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为43.4m,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其下方墙厚6m,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1.5m。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更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

万神殿的装饰风格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供奉诸神时期的描画神人大战的铜雕等大量装饰,在改为教堂后被大面积更替,原有的屋大维与阿戈利巴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铜大门,原与穹顶和门廊天花板所覆的镀金铜瓦互为呼应,现今铜瓦早已用做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镇守那一份已逝的气势。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8.2m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

这座显示了古罗马人卓越的工程技术的建筑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万神殿穹顶直径43.3m的记录直到20世纪还未被打破。如此规模的穹顶通常需要一些支撑物,但古罗马人精通如何建造拱形穹顶而不需要柱子支撑的技术。虽然古罗马人不是拱门的首创者,但他们是最早认识拱门用途的人。

万神殿内的地面和城墙用色彩鲜明的大理石建成。自从万神殿落成以来,它几乎保持着原状,给人们留下古罗马建筑风貌的最佳印象。当初的万神殿比游人今天所看到的要华丽得多,在壁龛和彩色天顶上都刻有法规条文。史料记载,17世纪时,青铜穹顶被移走并熔化,以用做梵蒂冈城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以及罗马圣安杰洛城堡的大炮原料。

这座结构坚固和谐的建筑,至今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腊殿宇和罗马古典圆形大厅。殿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殿顶圆形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相接。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表现出古罗马建筑师们高深的建筑知识和深奥的计算方法。

在万神殿里埋葬着一些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尔。在拉斐尔的墓上,是他的弟子洛伦泽托所作的一尊雕像:巨石圣母。在意大利统一后,万神殿成为国王的陵墓。维托里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就埋葬在万神殿左右两边的后殿里。

今天的罗马万神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看到游人排队入内参观,看到好奇的人们与穿着当年服饰的卫兵合影,好像历史并不遥远。对建筑感兴趣的人,更是赞叹这座殿堂的设计神奇。

(选自《中国建筑》2009年第11期)

1.从文章第二段可以看出万神殿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八段似乎与说明文风格不一致,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海洋中的绿洲

张乔民

分布于南北纬约30度之间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区的珊瑚礁是大自然中最壮观、最美妙的创造物之一。

珊瑚礁的美丽在于它的色彩和多样性,这里有构成珊瑚的珊瑚虫,还有游弋、爬行和滑过它周围的各种奇异动物。这里是许许多多动植物的家园。据说在全球海洋中生息的50万种动物中,有1/4生息于珊瑚礁海域。此外,有些在远洋生活的鱼类会把珊瑚礁作为产卵和养育幼鱼的地方。

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的珊瑚礁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它北起托雷海峡,南至弗雷泽岛附近,长达2000余千米,其宽度由北部的不足2千米,向南展宽至150千米以上,由大约2900多个大小岛礁组成,总面积达20.77万平方千米。这项庞大“工程”的建造者,竟然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

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珊瑚虫,在珊瑚群体表面是仅仅有几毫米的薄层,但各种造礁珊瑚和其他造礁生物不断分泌和堆积出的碳酸盐骨骼,最终形成厚度可达千米、长度可达2000千米的碳酸盐结构,这是地球表面任何其他生物都难以匹敌的。

珊瑚虫之所以能够不断大量繁殖和分泌石灰质骨骼,其秘诀在于珊瑚虫与巨大数量的单细胞植物虫黄藻互利共生:珊瑚为虫黄藻提供栖身之所;虫黄藻则利用珊瑚虫的代谢产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珊瑚虫成长所需,进而加速有机碳循环与钙离子沉淀形成珊瑚骨骼。还有一部分有机物以黏液形式被分泌到虫黄藻体外,成为海洋中其他小生物生存所依仗的营养成分。可以说,海洋中丰富的生态系统是以珊瑚为基础而形成的。

除了提供珊瑚虫所需营养以及形成珊瑚骨骼外,虫黄藻还赋予珊瑚礁五彩斑斓的色彩。因为虫黄藻本身就带有各种色素,在正常水温条件下总是与珊瑚虫共生,所以就给珊瑚礁染上蓝色、红色或黄色的光。

珊瑚礁对沿海居民有重大作用,它们不仅可以抵抗风浪侵袭海岸,而且为人类提供海洋水产品、海洋新药材。

不幸的是,近20年来,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热带海岸大规模开发、过度捕捞海产、水体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珊瑚礁受到严重破坏,面临绝境。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12期)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简析“据说在全球海洋中生息的50万种动物中,有1/4生息于珊瑚礁海域”一句中“据说”一词的表达作用。

4.从文中看,虫黄藻对珊瑚礁的形成发挥着哪些促进作用?

5.目前,珊瑚礁受到严重破坏,面临绝境,你认为该如何加以保护呢?

上一篇:第七节 事理说明文 下一篇:第五节 哲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