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称职的人民教师

时间:2022-10-11 06:51:03

何为称职的人民教师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心,无私的奉献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朴素无华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是无可代替的。自古以来,为师者,都是授人以道、理、学、德也,教书育人也。对于一名成功的人民教师,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标准。但我认为,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人民教师其必须先要做到称职。何为称职的人民教师?在我认为其必须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来做标准,假若达到这一标准,你可算是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了。

从教至今已经有八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算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所谓学:即知识、学识也。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这桶水也要有所要求,你总不能一直带着一桶陈年老水来灌溉给祖国的花朵吧?昔日学到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够满足今天教学的需求吗?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知识每天都在更新,而我们做教师的,不能满足于现在仅有的一点点知识。因为,我们现在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每天产生的新知识,足够我们学习一辈子。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要不断学习。特别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21世纪,我们教育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接触面的扩展,媒体的渲染,以及当今社会的风气影响,学生比以前的了解多了许多、而且也聪明了很多,所问的问题更是奇出八门。曾经加里宁对教师这样讲过:“既然你们今天、明天、后天就得把你们所有的一切都贡献出去,但同时你们若不日新月异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力量和精力,那你就连什么也不会剩下来了。”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和扩展知识,广泛吸取来自各种渠道的新信息、新观念,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要改变自己以往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要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们都能够由自己做起,认真学习、努力钻研、积极探索。如今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任务非常繁重,大多数教师还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许多责任,要抽出时间学习新知识,就要克服许多困难。教师本人要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要有迫切感和危机感,要有学而不厌和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准备一桶不断更新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源头活水”。

所谓德:即品德、行为也。自古对教师的最好的解释是“教书育人”。师以德为本,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师德不仅是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而且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一生都产生影响,所以有人说,教师好比海上的灯塔,百花园中的园丁,人生道路上引人向上的人梯。崇高的职业、神圣的称号、光荣的使命,要求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人生观的榜样,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常言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品德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就首先要杜绝。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不准这个,不准那个的,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试着想一想,我们所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做到了没有?我们起到表率作用没有?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衣冠端正、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举止文明,而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再想想自己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是否有出言不逊地骂学生?是否有随地吐痰的习惯?我们教育学生要诚实,就必须言而有信,不要说了却做不到;教育学生要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就不能做出有损学校形象的事。因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要严于律己处处给学生以楷模和示范,以自己的形象每时每刻都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做到教育学生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外在美,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学生,应该时刻带着笑容,在学生们的心目中,老师是永远那么乐观和充满自信,那么朝气蓬勃,那么和蔼可亲,以自己良好的外在美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内在美。要以“爱”来教育学生。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城和奉献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总之,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

一名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品德,这样才算得上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的精神家园。我们不仅要做称职的人民教师,更要做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上一篇:教师节诗歌-仰慕园丁 下一篇:模范教师事迹材料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