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公共基础课现状和反思

时间:2022-10-11 06:42:00

【前言】应用型本科公共基础课现状和反思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院原本是一所民办高职专科院校,从2013年起接收第一届本科学生,所以基本照搬了母体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这肯定是与我们批次的本科院校学生不甚匹配的。公共基础课是构成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了...

应用型本科公共基础课现状和反思

摘 要: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专门性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于高等人才普遍性素质的最基本需要,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实现,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创新,做到以生为本,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此,本文结合近几年教学管理实践,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进行梳理和反思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91 -02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课程创新,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应用型本科之所以称为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也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适应当前和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和水平,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的现状

我院原本是一所民办高职专科院校,从2013年起接收第一届本科学生,所以基本照搬了母体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这肯定是与我们批次的本科院校学生不甚匹配的。公共基础课是构成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了高等院校对专门类人才培养的普遍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国家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等数学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英语课程及体育等其他相关课程等。那么,像我们这样刚刚从母体剥离的独立学院应当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如何体现其“应用型”的要求,更好地开展各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呢,公共基础课程又应当如何来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以便有效促进大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养成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索的问题。

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看,不同的院校、专业、年级,他们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都不甚相同,都有其自身特点。公共基础课程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地基的重要作用,课程的总体规划与实施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对于公共基础课的认识不能还停留在基础课上了,而要把公共基础课的地位提到与核心课程一样重要的位置上来。公共基础课程实施的好,便可以使大学生更快地适应自身岗位的要求。自身能力的提升,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的习惯,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都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品质。

学院非常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所谓这类考试的配套课程,大学英语课和公共计算机课程就应该更多地偏重于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但又不能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开展教学活动,更多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专业素质提高。那么,究竟如何来定位应用型本科公共课的教学,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呢,这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思考。

二、公共基础课为何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是公共课和基础课的统一结合,这些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幅度和宽度。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像我校这种刚刚从专科转为本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问题还很多,将这些表现出来的问题整合为以下三点。

首先,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架构的随意性太大。以我院今年的2016级新生为例,六个二级学院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的门数就有很大差异,尤其体现在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类课程上,文科专业有的开设了大学语文类必修或选修课程,有的根本没开;工科和理科专业开设数学基础课程的表格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是课程门数上的不同,在课程配置上,也出现了进一步缩减公共基础课的课时的现象,同一门课程的课时数也是随意调整,以《微积分》课程来说,开三十二课时、四十八课时、六十四课时的均有,最终我们与教务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负责人讨论后才定下了最终的课程学时,按照专业需要的不同分为两种课程,分别使用两套教材和两种授课方式,已保证应用型人才数学素质的要求。由于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尝试和探索阶段,开设、增加和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门数和授课学时的现象十分普遍,体现了一定的随意性,这要求专业负责人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长远的眼光,也要求我们的教务管理部门要从上到下的予以重视和督促。课程门数和课时量越来越少的公共基础课必然难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力,这是非常不利于高校推进实用性办学实践的,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奠定综合文化素养,就很难发挥创新潜力。

其次,从学习的主体和教育的对象――学生角度来说,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的高考分数基本在二本线上下,看似成绩不错,但其实不然。在近年来高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生源素质每况愈下,现在的二本学生相当于以前三本或大专的学生,部分学生偏科严重,东西部省市的生源素质也差距较大,公共基础课的公共性注定不可能做到理想化的“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而且,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偏弱,他们在高中的学习就非常吃力,对公共课的关注较低,也间接影响了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际效果。公共课程被边缘化,学生仅仅为了修得学分而上课,我们老师曾经做过一项小调查,让学生选择为什么而学习,最终结果令人咋舌,竟然有高达百分之八十多的学生选择了最后一条“为积累学分而学习”,而选择“为了课程有价值,希望以后能学以致用而学习”选项的学生凤毛麟角,这也体现出学生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和了解较少,学生压根不知道在公共基础课的课堂中可以学习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不知道如何把这些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课先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环节,作业也是以抄袭为主,没有认真地体会老师布置每一题作业的良苦用心。不是为自己而学习,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方面没有良好互动,大班化授课模式辄两三百人的点名和教学秩序管理,牵扯了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太大,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到教师授课。以我院为例,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开课教师在长达几年的任教过程中,已经遭遇疲惫期,如果学生方面缺乏对老师的良性刺激和互动,老师感受不到教学的成就感,反更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单调和被动。教师失去了与时俱进的学习动力,导致备课和教学热情的降低,公共基础课程大多教学内容不会更新太多,教学方法多年来都还是老一套,重理论而轻创新,这就很难从课程特色和学生所在的学科专业建立良好的关联与渗透。教师和学生互相抱怨,负面情绪互相影响,学生不好好学习,而学生又抱怨公共基础课程本身的教学缺乏吸引力,课堂氛围低落,使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

再次,公共基础课第二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以我院现有社团来说,风华英语励志社、数学社、翰轩文学社、足球社、排球社、羽毛球社等公共基础课教师辅导的社团,都是学院较为优秀的社团,相对于以前专科社团来说,学生的自主性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相应的指导教师需要投入的指导精力也比以前少很多。但为什么第二课堂的学习氛围还是显得较为单调呢,这可能与我们社团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较弱、导致社团的活动形式相对单一有关。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更多地投入精力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活动,辅助课堂教学,把课后的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开展更多样的社团活动,吸引学生加入第二课堂中来,有效地组织好第二课堂。针对第二课堂不够丰富的情况,需要学院加大投入,配置更多的活动场地,如果只是在布满桌椅的阶梯教室中开展社团活动,那肯定是会比较乏味的。如果学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外出交流和培训的机会,开拓学生的事业,想必对第二课堂的提升作用也会非常大。

三、面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两点反思

一是要注重公共基础课课程一线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应用型高等院校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是把优质资源用于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教改方针的重要力量,如何建设一支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和性别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基础课大多安排在一、二年级,如果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投入优秀的师资,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会给专业课程教学打好基础,以我院为例,目前的公共基础课一线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不到两成,师资队伍逐日都是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职称结构不够平衡,教学效果一般般。对此,我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竞赛,利用全体性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竞赛,发动整体教师通过比赛,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改进,交流和推广比较适合当今学生的教学模式。严格考核教案、课件,大大提高了老师们教学积极性,参赛教师都表示收获很多。要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尤其是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现有的学习资源,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做到学以致用重视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考核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了教师的教与学,现有的单一考核方式急需改革,考核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渐渐发现,过程管理非常重要,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会导致非常多的问题。比如,适当加大平时成绩中课堂表现和自主学习的权重,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学生给予多方面的鼓励,让他们由此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对其他同学造成积极的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向现有知识挑战,使全体同学都能在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上下功夫,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杜绝过去上课不学习,课后抄作业,到了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最终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的现象。期末考试也要改革考试方式,不能教材学什么就考什么,答案都在一本教材上,这样也是不对的。从教师方面来说,既然教学对象是应用型本科的学生,那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注重“应用型”的体现。

作者简介:

刘莉,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浅议基于价值管理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 下一篇:中职学校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