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视阈下对学生评教的再认识

时间:2022-10-11 04:49:08

前馈控制视阈下对学生评教的再认识

[摘要] 针对由于认知偏差,导致学生评教过程中出现学生敷衍、教师排斥的现象,本文以控制论为指导,提出在前馈控制视阈下,从源头上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评教观念,把关注于评教结果的视角前移,转变为突出评教前师生认知偏差的矫正和疏解,以期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和营造课堂教学质量意识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前馈控制;学生评教;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9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1.042

[本刊网址] http://

一、学生评教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实施大学生评教制度,已经成为高校巩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营造了人人关注教学、关心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改进教学,也维护了学生正当的学习权益。

二、学生评教过程中认知偏差的归因分析

从我国高校开展近30年的评教实践看,许多高校将评教结果和教师教学任务安排、职称评聘、课酬津贴挂钩,甚至推行教学一票否决制,造成很多教师对每学期的学生评教结果顾虑重重,主要表现为:(1)教师课堂教学十分严谨,学生不容易通过考试,评教结果为低分的教师,会产生抵触情绪,怀疑学生是否有能力评教;(2)部分教师为了获得较高评价结果,极力迎合学生,课堂教学宽松,考试容易通过;(3)个别教师当预计到学生将对自己实施不良评价时,故意提高考试难度,刁难学生。因此,教师关于评教制度是“镜子”还是“绳子”的讨论仍不绝于耳。

学生敷衍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恶意评教、请人评教和放弃评教等。主要原因:(1)学生评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非完全自愿,学校附加的约束条件,如:学生不评教不能选课、不能查询成绩等,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2)学生对部分教师的教学不满意,教师没有改进教学,学生感到不能通过评教获取任何学习利益。

教师排斥、学生敷衍,这使得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广受诟病。久而久之,高校也在尝试逐渐淡化学生评教对教学管理的影响。面对以上这些现象,究其原因,主要缘于认知偏差:(1)对评教概念的不明、对评教范围的不清,把学生评教等同于学生评价教师,把评教结果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教学质量;(2)评教效果有滞后性,即使教师改进教学也是下个年级才能受益,学生的总体感觉是与学习利益无关;(3)学校和教师都过于关注评教的结果。

三、从前馈控制角度审视学生评教

运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学生评教实施过程按开始之前、进行之中和结束之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前馈控制阶段,为事前控制;(2)现场控制阶段,为过程控制;(3)反馈控制阶段,为事后控制。前馈控制是关键的控制阶段,是面向未来的控制,具有前瞻性,目的是使评教的各种偏差在萌芽状态就被纠正,是为了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出现问题时再补救,它克服了事后控制滞后的缺陷。因此,以前馈控制为指导,从源头上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评教观念,把注重评教结果的视角前移,转变为突出评教前师生认知偏差的矫正和疏解,厘清学生评教和课堂教学质量概念和内涵,以正本清源,重新解读学生评教的立论之基,以期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舆论宣传到位,目的是重构师生的评教观念。消除或减少由于合作态度、认知水平和主观价值判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

(一)前馈控制处于学生评教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1)学生评教目标、功能定位;(2)建立评教组织机构;(3)设计评教指标体系,设计标准符合导向性、一致性、整体性、独立性、简约性、可测性等原则,指标权重分配科学合理;(4)评教时机和方式的确定;(5)参评人员培训和评教宣传,熟悉该次评教的目的、意义、程序、方法和准则规范,了解被评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目的要求,熟知被评教师的教学态度、行为和效果等。

(二)前馈控制其主要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目标控制,制度控制,程序控制。(1)目标控制。预先确立学生评教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逐级按阶段分解,目的在于使个体和团体的行为能以既定目标为导向。(2)制度控制。以计划、方案、准则等形式,对学生评教过程中师生和管理者的职责、实施的操作流程和措施等分门别类地制定出操作规范,形成相应制度,以有效地约束有关职能部门及师生的行为。(3)程序控制。严密制定从学生评教背景分析、指标体系制定、评教时机与地点到结果反馈,各个环节的逻辑顺序工作日程表。

四、学生评教的再认识

学生评教是学生对教学属性在满足自己需要程度方面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是对教学质量的判断,即学生评教是学生评价教学质量,教学的各构成因素都是学生评价的内容。

(一)学生评教的概念

本文研究所指的是狭义的学生评价教学。是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客体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教师修养等方面。

(二)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所以弄清楚教学质量的上位概念教育质量对把握学生评教的本质,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质量观主要有三种:内适质量观、外适质量观和个适质量观。

1.内适质量观

内适质量源自于大学内部的质量观,它以学科内容为核心,从教师传递知识的角度,通过对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及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认识,判断现在学习的知识是否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内适质量就是为学生合理发展所准备知识的充分度,它认为教育质量的体现具有滞后性的特点,知识的价值判断要经过很长甚至漫长的过程,判断知识价值的滞后性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判断。这与社会对教育质量界定的急功近利性和短视性形成了很强烈的冲突。

2.外适质量观

外适质量源于工商管理的质量概念。认为高等教育是类似于“厂商和消费者”的市场交易关系。学生交纳了学费,从而形成了高校与相关“顾客”之间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供求关系,学生满意度就是其质量标准的唯一依据,这种质量观是从客户(消费者)、家长的利益出发,所以,外适质量观就是指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满足国家、社会以及用人部门的需要的程度。

3.个适质量观

个适质量就是高等教育满足人的充分发展的程度。它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以完成一定阶段上的自我实现,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质量作为教育质量的下位概念,可以定义为: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高校教学满足社会、学校和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

(三)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视角不同,课堂教学质量相应地分成内适质量、外适质量和个适质量三种下位质量观。站在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角度,内适质量就是考量课堂教学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契合程度。外适质量则考察课堂教学切合社会和家长明确或隐含愿望的程度。个适质量则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所作出贡献的程度。

所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质量评判标准,学生评教与其说是对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不如说评教是培养学生教学质量意识的一种新的模式。

五、提高对学生评教认识的对策

学生评教是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三者的切合程度,师生对三者价值观往往存在冲突,所以通过再认识目的也是希望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最适合三者利益的平衡点。

(一)加强舆论宣传,端正学生评教态度

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由认知成分(对对象的信念或真实知识)、情感成分(情绪反应)和行为成分(外显行为)三部分构成,其中,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基础。所以,学校要通过文件、评教手册、广播、会议、校园网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责任心。如果学生对评教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楚,则往往会采取消极的评价态度,导致情感上不认同,行为上敷衍的现象。

(二)营造质量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对学生评教的认识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对于教师来说,学生评教主要目的不是惩罚后进,而是鼓励先进、激励全体,教师拥有高深的学问、精湛的教学技法、高尚的师德和完整的人格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才能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对于学生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的消费者,学生评教是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学生参与权益。通过评教不仅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和公平、公正的做人品质。对于学校来说,把立足于监控变为立足于帮助教师改进,改变“要我评估”为“我要评估”,改变“要我提高”为“我要提高”。提高了师生对学生评教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

上一篇:项目教学在《网络编辑》课程应用探索 下一篇:会计专业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改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