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派”的孩子

时间:2022-10-11 03:47:07

男孩子成成在幼儿园里非常调皮,只要老师不注意,他便会做出种种小小的恶作剧:一会儿推倒小朋友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一会儿把教室里自然角的小乌龟抓出来玩。老师和妈妈联系时,妈妈诧异地说:“不会吧,我家成成在家里很乖,不吵不闹,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婷婷的妈妈向老师告状:“婷婷这女孩太犟了,不顺心就要哭闹。”老师却告诉妈妈,婷婷在幼儿园里非常乖,还会帮助老师收拾整理玩具,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听了老师的话,妈妈非常纳闷。

成成和婷婷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就是俗称的“两面派”,他们的行为特点是:在不同的环境里,表现会截然相反。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两面派”的孩子却表现出行为方式的不一致。要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个人与他人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孩子的行为方式完全是在他们与家长和老师等成人的相处中形成的。

儿童与成人的关系既复杂又微妙,相互之间经历了一个试探、退让、进攻、适应的过程。“两面派”的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其实是他们对不同的成人对象采取的不同的行为方式。比如,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求比较严格,孩子的表现会收敛一点,表现出的是“退让”。但家长如果同时表现出一点犹豫的话,孩子随即就会采用“进攻”的办法,用发脾气、哭闹等行为迫使家人满足他的要求。同时,多数孩子在教师的控制下会压抑自己的个性,忍耐并顺从教师的要求,并换取教师的肯定和称赞。但是过份的自我约束,对幼儿来说又比较痛苦也非常疲劳,所以孩子又会把他的压抑在另外一种环境中发泄出来。所以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在幼儿园非常守规矩的孩子,往往在家里脾气很大,反之,一些在家里很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就要寻求发泄的机会。

尽管行为方式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结果,但是“两面派”的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显然是有害的,它很可能从最初的顺从到最后的压抑,长此以往会严重地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

帮助孩子克服“两面派”的行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因为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活动的主要场所,家长和老师经常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孩子行为表现中的问题,家长和老师都能比较客观地全面了解孩子,而不是一好百好或是全面否定。

二、积极引导:在分析孩子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家长应该把握孩子在“两面派”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对好的行为应当加以肯定,对不良的行为表现应当加以矫正。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坚持一致性的要求,用孩子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

三、有的放矢:分析孩子出现行为不一致现象的原因和症结。如文中两例,婷婷的家长更多地必须在家中为孩子立规矩,成成的家长则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要求孩子服从的同时,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意见。

四、提高幼儿辨别行为的能力:在让孩子知道行为的好与不好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知道良好的行为表现不只为了让大人满意,更是为了让自己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更多的伙伴欢迎自己,而不好的行为表现不仅会使别人不高兴,更会压抑自己,伤害自己,让自己不高兴。

上一篇:沙鸟给您快乐 下一篇:母亲有权为腹中胎儿保留遗产继承份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