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文化建设探究

时间:2022-10-11 03:11:03

幼儿园文化建设探究

如何建构优秀的幼儿园文化,正日趋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优秀的幼儿园文化,对于提高幼儿园的管理层次、提升教职工的文化素养、促进幼儿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幼儿园文化建设还相对滞缓,缺少理念和本土文化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所的发展。基于此,笔者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维度,以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文化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究。

一、幼儿园文化的界定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古今中外的研究者尝试从哲学、社会、历史、人文等角度诠释“文化”的内涵和结构,并提出了诸多定义。本文中,我们借鉴张岱年和程宜山先生著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幼儿园文化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园师幼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其中,关于文化的结构我们采取“四层次说”,即精神层面(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心理意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规章制度)、行为层面(师幼的行为举止)。

幼儿园文化隶属于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而学校文化总是反映着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幼儿园的教育主体是身心发展尚不健全的幼儿,所以幼儿园文化必须有选择地接受、传播、批判社会文化,选择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批判和剔除不利于幼儿发展的社会非主流文化。

二、幼儿园精神文化建设

建设幼儿园的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中最主要的部分。幼儿园文化的核心是幼儿园的办园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表现在园所的人才观、育儿观等方面。人才观决定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育儿观决定了我们如何培养人。多年来,我们秉承“培养最优秀的河南人、中国人、世界人”的理念,努力培养“自然、自由、自主,好奇、好问、好做,会想、会思、会悟”的幼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接纳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发掘每一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用真心、真爱平等对待所有的幼儿。

作为地处中原的一所幼儿园,内涵丰富、乡土气息浓郁、创造精神强烈的中原文化必然以其强大的魅力走入我们的视野。我们认为,园本课程必须扎根于真实的生活,而无处不在的中原文化正是我们宝贵的课程之根。2001年,我们以中原文化为蓝本,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开始了独具特色的童本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构起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园本课程体系,既有包括“五大领域”内容在内的显性课程体系,又有支持本土文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隐性课程体系: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生活教育活动;结合时令民俗和节日特色的实践教育活动;以游戏日、区角游戏、传统体育游戏为代表的游戏教育活动;融入现代化白板教学、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的集体教育活动;以幼儿心理行为发展为基础,涉及饮食、健康、礼仪、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教育活动……这些多元性的教育活动,在避免“小学化”倾向、保障幼儿快乐童年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全方位地为培养优秀的中国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精神文化建设说到底是园风的建设。园风是指园所的思维方式、治学态度。优秀的园风体现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包括领导班子先进的办学理念、人文管理精神和主动学习的修身意识,教师敬业笃学的精神和教书育人的品质,幼儿阳光合群、自信自主的性格……优良园风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为了记录并传承优良园风,我们设立了园史陈列室,用图片和实物展现幼儿园六十余年发展的风雨历程,以质朴厚重的园所传统感染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工。多年来,我们以“名师名园育名人,快乐幸福来置业”为目标,开展“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将师德作为从教的底线;开展“感动实幼”人物评选活动,用身边人的平凡事感动并激励全体实幼人;开展磨炼幼儿意志的军训活动、考验幼儿自主性的幼儿园留宿活动等,使这些活动成为幼儿成长的里程牌,也成为幼儿在园最盼望的活动……在几代人的努力和传承下,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风逐渐凸显,拥有了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灵魂。

三、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

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园舍的设计和建设、教学设备的选配、环境的布置等方面。物质文化的每一个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折射出办园的价值观念。因而,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更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外显部分。

在多年的办园实践中,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以幼儿为本,让幼儿感到舒适、多样、整洁、欢快,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为此,在外观设计上,我们选用了富有童趣的城堡式建筑,用搭配和谐的几何色块替代了常见的卡通形象。班级内部,除按照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配置常见的设施外,我们还设置了男女童卫生间,培养幼儿性别意识,保护幼儿隐私;设置宽敞的阳台,满足阴雨天气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配备电子白板,实现新媒体技术与幼儿园教育的对接。此外,在二层楼的高度,我们用环形长廊将五座相对独立的教学楼连成一个整体,既增加了幼儿活动的场所,又可以鸟瞰园所全貌,为幼儿全方位感知长廊周边树木的四季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的工作千头万绪,制度是维系幼儿园正常运作的保障机制,起着激励、规范、凝聚人心的作用。幼儿园制度文化的建设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总结、修订,最终成为全园的共同愿景,大家都自觉遵守。幼儿园制度文化介于幼儿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层面之间,以幼儿园的物质文化为载体,同时反映着幼儿园的精神文化。它既能使管理更加有章可循,又能营造出一种促进幼儿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凝结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文化,促进幼儿园的长远发展。

幼儿园的发展、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都要受到幼儿园制度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我们十分强调用制度文化引导和调整教师的行为,努力实现教师行为与幼儿园主流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六十余年办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制定、补充、修改和完善本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吸收来自各部门一线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印制了包括上级政策法规、岗位职责、制度规定办法在内的《河南省实验幼儿园规章制度汇编》一书,制定了一系列学习制度、教研制度,精心打造了一支“教育情感自然真诚,教育道德尽善尽美,教育技能众幼所崇,教育方法层出不穷,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改革永远不停”的高素质教育团队。

五、幼儿园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幼儿园的师幼在教育教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是一种体现出幼儿园价值观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行为文化直接反映出幼儿园倡导的理念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制定的制度和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并得到了严格执行等。在我园,行为文化的建设包含领导层面、教师层面、幼儿层面、家长层面。

幼儿园的管理自上而下,行为文化的建设同样也需要领导团队的率先垂范。在我们看来,这种垂范不仅体现在对科学管理行为的践行,更多反映在一日工作生活的点滴,教育思想、管理理念的自主学习与更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默默诠释,节能减排、珍惜粮食的习惯举动,都彰显着领导团队的榜样力量。普通教职工在这种正能量行为的引领下,提升自身行为便不再是难事。人、从、众,从一个人的行为变化到一个团队的行为变化,幼儿园行为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形成并逐步固化。

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力军,教师的行为也是我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行为建设方面,我们结合园内青年教师多的现状,从教学的专业性、教研的深入性、教育的科学性、家长工作的适宜性等方面引导教师的行为。与此同时,我们启动“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发挥名师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为青年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从点到面,带动全园教师践行幼儿园的文化,传播幼儿园的文化。

领导团队的行为为教师树立了榜样,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幼儿的行为。3~6岁的幼儿年龄小、经验少、模仿能力强,最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身心发展特点对于良好行为和个性的养成而言,既是挑战,又是良机,关键在于引导。开学前夕,我们的教师都会前往每一位新生的家庭进行细致的家访,了解家庭教养方式,增进新生家庭对班级教师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幼儿行为的引导方向。游戏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与成人、同伴交往的重要途径。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用语言、眼神、肢体动作,赞赏幼儿正确的行为,纠正幼儿不当的行为,处理同伴间的纠纷,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不断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一日生活中,我园教师引导幼儿向身边的人问好、告别,培养幼儿的礼貌意识;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值日生制度,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幼儿采用正确的站姿坐姿,培养优雅的女孩和有礼的男孩。通过幼儿层面的行为文化建设,我园幼儿在评价中表现出开朗大方、谦逊有礼、独立自主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特点。在后续追踪调查中,我园毕业幼儿在学业成绩、自我认同感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在“面向社会做‘大’教育”的办园目标下,家长层面的行为文化建设也是我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如今,幼儿在家庭中的教养者多是身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和年过半百的祖辈,科学教养意识的不足或陈旧会引发一系列不适宜的教养行为,直接折射到幼儿的日常行为上。为了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开设“父母工作坊”“父母大讲堂”等家长培训课程,以参与式体验和讲座等形式转变家长的教养行为。通过这些培训,家长和教师在幼儿行为培养上达成共识,幼儿的行为逐步好转,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语言更多了。为了缓解接送幼儿时的嘈杂和拥堵,我们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入园时,我们安排保健医在大厅排成一排为幼儿晨检,对人群起到了一定的疏导作用。离园前半个小时,我们安排教师在幼儿园的前广场带领家长做“五行养生操”,既避免了家长在园门口的拥挤,也给家长的健康带来益处。

六、结语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都烦琐且具体。良好的幼儿园文化不仅可以使幼儿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快乐成长,还可以较好地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推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在多年的办园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要使幼儿园文化建设真正得到科学的发展,必须从多角度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在经验和教训中探索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对于我们而言,几十年的凝心聚力使得园所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许多环节特别是微观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探究还应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拓展,在每一代、每一位教育人的努力中不断凝结、完善、升华。

(本栏责编 东方言)

上一篇:相识、相知、相守 下一篇:概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