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发展的职高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时间:2022-10-11 02:49:00

立足学生发展的职高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 本文从有利于职高生的发展角度,提出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并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就业和发展需要考虑,分析了职高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安排等一些问题。

关键词: 职高数学 学生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照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的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数学是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抽象、严谨、逻辑性较强,需要一定的基础,然而因普高热冲击。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滑日益突出,学生入校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求知态度普遍很差,这就对职高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高数学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数学较差,因此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合理性。如何让职高生学必须学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成为我们的思考。针对这种情况,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我们在职高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现状分析

一方面,中职校学生大多数是普通高中落榜生,并且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而这些学生普遍数学成绩较差。据调查,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另一方面,职高目前的数学教学内容是采用以升学为目标设计的,数学课程存在目标单一,重数学知识教学,轻数学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太深、太难,脱离学生实际;很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展开,导致学生误认为数学与专业没有多大的关系,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多数学生认为现在学习的数学与实际几乎没联系,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联系不多”,“我总感觉学数学没用”等观点的学生比较多。其结果是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教得吃力。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就业走向脱节,不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因此选择能为学生就业生活服务的数学教学内容就成为职高数学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职业高中的学生将来从事技术工作。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数学教学既要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又要突出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将来就业服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让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了解和涉及本专业的是相关知识,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及时地让他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从而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因此,立足学生发展的职高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利于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切实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目标。

三、数学校本课程编写的指导思想

1.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衔接。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力图改变传统教材的“繁、难、艰、深、全”向“宽泛、浅显、实用、新知”转变,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与职业教育更加密切的教学内容上来。

2.注意与专业课衔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为了与专业课衔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我们从专业课的角度编选一些实际问题,从这些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同时,还选编了一些能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例题和习题。

3.注意与学生发展需要衔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中等教育阶段的任务是培养成长中的青年人,为他们长大后的生活作准备,也就是要教授学生在职业与私人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可使用与利用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处理社会生活的普通问题,其次才是落实更高的数学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了解,如理财、投资、保险、贷款、消费、彩票、人口、环境、资源的利用,等等,这些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数学素养。从学生的生活角度考虑,职高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要紧密联系生活。

四、数学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探索并总结在中职数学教育中,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内容和模式,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的方法和经验。

2.探索并总结数学课程如何为专业课服务,在辅助各学科教学上,用何种方式来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差异。

3.探索并总结中职数学教育中,如何改革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激励进取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潜能。

五、数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以汽修专业为例,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分为三个篇章。

1.生产实践篇(80学时)。基本几何体的测量与作图;基本几何体的视图;精装修中的几何;装修设计;三角函数中的计算;专业中的代数知识;生活中的用料最小;生产中的利润最大;漫谈企业生产中的数学。

2.生活篇(60学时)。保险;理财;储蓄中数列知识;投资;贷款;消费;彩票;学校旗杆、教学楼高度等的测量;理解数据;我校学生的每日学习时间、生活费用的统计;速算。

3.数学文化篇(40学时)。话说几何;几何对称;集合;数列;圆锥曲线;数学名题;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史。

六、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就以上的课程内容编了一套教材进行试验,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从睡觉到抬头到积极参与讨论数学问题,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表明所编教材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职业教育数学课堂的睡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1.校本课程内容有待于不断充实。

由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是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的,这就意味着校本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调整、不断充实,紧贴社会需求。

2.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界限和原有的知识体系,要以过程性知识传授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传授为辅,要以技能传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职业意识的形成。

3.在数学课程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大量的各专业知识,从专业中寻找数学内容,但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有些数学知识编写是否合理、恰当、完整,尚有待研究。

4.如何解决对口高考与就业的矛盾也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徐晓光,陈笑宜.专业背景下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

上一篇:关于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探索和思考 下一篇:浅议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