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尘之外的军马场

时间:2022-03-26 02:22:34

我们一行驱车沿着河西走廊西行,茫茫的戈壁滩像馒头刚揭锅一样冒着热气,可是一绕过焉支山,顿时觉得凉爽宜人。我们进入了我国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

我打开车窗探望,只见车道两边金色的油菜花吐着芳香,无垠的麦田碧波荡漾,辽阔的草原翠绿葱笼,一群群雄健悍的骏马在追逐撒欢……

同车的马场老政委告诉我,南边是祁连山,北边是焉支山,两山之间的几百万亩肥美草场,就是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马场就分布在这块绿色地毯上,这里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地跨甘肃、青海两省,毗邻三市六县,总面积2192平方公里,海拔约为2300米。这里地势平坦广阔,土肥草茂畜旺,自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起即为养马屯兵之要地。

自古以来马营滩草原就是培育良骥骏马的天然牧场。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在这里养马。隋炀帝时以山丹大马营为中心,放官马10多万匹;北魏、西夏、元等朝代也都在这里设过皇家马营,这里既可直抵边关,为戎马卫国的将士补充军需,又可直达内地,为储粮屯兵、养精蓄锐提供基地,所以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焉支山南麓的永固城是当年匈奴浑邪王的军事重地,与永固城对峙的霍城则是汉朝彪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时扎营的地方。

车到峡口镇,我抬头瞧见石壁上镌刻着“锁控金川”四个大字。这也说明了它在军事战略上的地位。虽然如此,但由于历代战争频繁,社会政治、经济动乱,放牧方式落后,畜牧业兴废无常,草原已日渐衰败。1949年,解放大西北的炮声未停,就电令第一野战军总部:要完整无缺地将大马营马场接管下来。从此,古老的马营滩草原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来自武威骑兵营、敦煌骆驼兵团的干部战士,转入了重建马场的战斗。他们一边繁殖军马,一边改良草原,于是,千古草原返老还童了。山丹军马总场场部现设在王家庄,共辖4个马场,30多个农牧草队。每年输送出大批的骏马良骥支援国防和经济建设。时值今日,“骡马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时代”,马逐步退出战争舞台,更多的是在休闲体育运动竞技比赛中扮演重要角色。山丹军马场于2002年底走出封闭的状态,她的风姿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军马场培育的山丹马,已成为我国少有的优良马种,近几年已向全国各地输送了10多万匹。现在的山丹军马总场所在地也成为繁华闹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作家及电影工作者来此考察、拍电影。

一部美国西部电影《奔腾时代》中说过:“有骏马的地方就有梦想,这里是终点但不是结束,而是未来梦想的起点。”我们的吉普车在草原上奔驰,茂盛的牧草,就像欢迎我们一样,一畦一畦整整齐齐地列队在大道两旁。有的正在抽穗,有的则葱绿一片;有的挺拔昂首,有的则匍匐在地。只见马群犹如万顷碧海中奔涌的波涛,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着。匹匹骏马体质结实,雄健悍,体型协调匀称,毛色润泽光滑,全为黑、栗等深色。老政委对我说,这就是他们自己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山丹马”。这种马以驮为主,驮挽兼用,耐粗饲,适应性、抗病力和繁殖力都比较强。目前,除新疆、外,都留下了它们飞跃的足迹,屡立战功。

我们的耳边,马蹄声“得得”,人声鼎沸,抬头看时,原来正是一队威武雄壮的骑兵健儿来到我们眼前。这是牧马战士正在进行军事训练。随着各种口令,健儿们骑着马一会儿疾驰如飞,英姿勃勃;一会儿静悄悄地卧倒在地,接着又是变幻多样的马术,刀光闪闪的斩劈,枪声不断的快马射击……看着看着,眼前好似一道道任何敌人都不能逾越的铜墙铁壁啊。

上世纪80年代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牧马人》从这里走向全国,山丹马连同马场草原从此名声大噪,然而,今天的山丹军马场,却正在生态困境中苦苦挣扎。近20年来,由于全球气温上升,祁连山冰川融水比上世纪减少了,局部地区的雪线正在上于卜。专家预计,面积在两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型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水源减少使得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加上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引起的“狭管效应”,这里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强度最大的沙尘暴源头,甘肃省不得不实行生态移民。而身处祁连山中段的军马场也深受其害,马场自然环境条件非常艰苦,因海拔平均在3000米左右,经常遭受雪灾、冰雹、地震。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军马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曾经多年未见的棕熊又出现在林区,濒临绝迹的滩黄羊也在山区显出身影。

上一篇:Conductor Dedicated to Music 下一篇:田黄巨作“千秋万代”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