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品课教学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

时间:2022-10-11 01:25:41

谈思品课教学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

摘要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随着新时期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新时期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融入的新的理念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 教学 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新课程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育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本人就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谈谈如何融入新教学理念。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优化的教学情境

教育理论中较早使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把传统教育的失败归根于没有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引起思维的情境”他认识“思维取决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因此,新时期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要创设一种优化的教学情境,要营造一种文化情境式的思想政治课堂,这种文化情境的影响往往是隐蔽的,人为优化得,能够促进学生活动其中的环境,但是由于充满生气勃勃的真实情境和真实活动,学生能够能够真实的,成功地感受和接受它们,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完成对某一共同体的文化适应,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首先要融入情境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为他合乎学生的心灵世界,情境教学能够让思想政治课堂迸发出生动活泼的,充满文化情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卷入其中,并与之产生”交互作用“的生命冲动,在生命冲动中发现自我,感受自我。让学生在这种充满生活活力和张力的学习情境中去学习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侵蚀文化,涵养人格,濡染德性,践行德行。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了情境,其实质上加强了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和活动的有机结合,强调在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感受、探究,体验、发现、感悟和表达等手段中,获得知识和利用知识。这种情景教学避免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识德育”,缺点生命力的弊端,真正地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堂提供了活力和生机。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传统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的目的“为将来生活作准备”,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目标大多被定位在”知识教学”,这样的传统思想必然造就了课堂脱离了学生了“生活世界”,造成了一种以成人化,社会化的生活模式来预订学生的未来,这种教育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是一种虚拟的“成人世界”,学生生活在这样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环境中,在思想政治课堂里是很难体会到自己的真实生活乐趣。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意义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新时期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人“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发现、挖掘学习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是僵硬的,缺失生命力的。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要回归到生活,回归到实践,回归到教育的原点,回归到学生们的“生活世界”中,只有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才是真实的教育。

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关爱学生的生命价值

思想政治课程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了对“人”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生活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教育,过度重视知识、能力、情感单一的发展,更多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新时期下的思想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改变这一传统,思想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从关注社会,作为服务生活的工具,向关注人,作为人的发展的自觉需要回归;必须从关注知识、能力、情感单一的发展,向不断地关注人的身心完整的发展的生命的回归。

新时期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学者李萍提出,“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 ,以尊重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的整体性 、和谐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品行,有良好的道德情怀的社会公民,注重对学生生命价值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内涵与意义,启迪他们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价值,关爱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程在新时期的一大历史使命。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学生品德发展为本

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克服以往传统教学弊端。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教为本,以书本知识为本,以静态的教学为本,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只能被动地适应,获得僵化的“政治知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以”知识教学“为目的,这种教学在今天看来显得“目中无人”,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质上,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为此,新时期下的思想品德课必须要改变这种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开始转向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以学生的品德发展为本。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品德发展”文本,思想政治课程才能真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才能真正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庆民:《种豆南山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07年11月30日

2、陈小茜:生命发展教育――德育的永恒主题,《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第3期

上一篇: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 下一篇: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