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时间:2022-10-11 01:05:49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摘 要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重点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其他任课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课程教学上,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可是实际上,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多,为任课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思想教育 课程教学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重点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其他任课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课程教学上,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可是实际上,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多,为任课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反,班主任接触学生,从时间比例上也少得多。因此,任课教师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德育之理说透――让学生明理。

陶行知先生教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做万做,学做真人。”从中明确任课教师必须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管传授知识,而且要管学生思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书与育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教书是育人的前提和基础,书教不好,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不起威信,育人就没有说服力;如果仅教书不育人,不问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则书也教不好。如果书教得好,课讲得生动,而且在讲课中积极地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学生会感到自然,也容易接受,并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德育榜样垂范――让学生自信。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带出来的”,意思就是强调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德育教育当然少不了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躬亲其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其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师躬亲其守。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育人工作。所谓非自觉地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育人的主观意识,没有主动的育人工作,而仅靠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态度”思想作风对学生产生自发影响。显然这完全依赖教师个人的世界观“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人格品行和作风。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接触中,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影响。而自觉的教书育人是指在教书中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即有主观动作,主观愿望,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做好教书育人,并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做好育人工作。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语言;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饱满;规范仪表――衣着符合职业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行事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讲台黑板洁净。教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带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倡导教师自觉地在教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相当重要。

二、德育渗透的途径、方法和艺术

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在上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几分钟教育,下课之前再训一番话,而是在上课过程中却不注意渗透思想教育。这种把思想教育与讲课内容割裂开的做法其效果不好,时间长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就是说,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引申出思想教育的道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种使思想教育进行得顺理成章、毫无牵强附会之感,效果最好。

(一)在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备课中要考虑德育渗透。要根据各学科教材所内含的德育因素确定德育渗透的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例一:机械制图课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例二:机械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三:工厂供电课程,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等等。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坚持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例一:在工程力学的绪论课上,列出中华民族在工程力学实践方面的突出成就。比如,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直至现代还被各国视为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情况下,利用了鹅卵石的抗压性和楠竹的良好抗拉性能,建成巨大的拦河坝,灌溉一千多万亩良田,从秦至今,历时两千多年从未出现过重大事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志向。

例二:在电工操作课上,接线是最基本最普通的,学生很容易忽视。着重指出如果不按规范去接线,那么由于接线不牢会造成脱线,包线不严不密会产生漏电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存在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直接危险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教育学生在接线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的职业道德。

(三)在教材延伸中渗透德育教育。

例:螺纹联接是工程中最常见最普通的机械结构,但往往会被人轻视。从螺纹联接课延伸出,由于螺纹联接的失效,有可能会酿成大事故。而这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选择不当或安装不妥或不经常检查导致的。教育学生做任何事要仔细,要认真要有责任感。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例:机械制图课程中的识图课。课前,将练习图发给学生,以利学生熟悉准备。第一节课,学生分组讨论,研究物体的空间形状。学生讨论非常热烈。第二节课,采用竞赛方式,教师主持,学生分组叙述对物体空间形状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其他组进行质疑、补充,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堂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堂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课。

(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要注意抓课堂纪律,这是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首要条件。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训斥,而应结合教学内容,从他们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及社会对知识才能的重视性来教育他们,培养他们守纪”守信的良好行为道德。

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目标。比如英语课程,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就认为英语对他们没有用,他们的学习就会缺乏目标。让他们读一张外资企业的招聘试卷,试卷中既有语文数学题,又有英语题,使他们明白英语是现代社会中用处比较广泛的语言,任何现代化设备的按钮及开关都标有英语,连操作说明都用英语书写,读懂简单英语操作说明及会讲简单的日常英语是最基本的基础。只有掌握这门语言,才能知道如何去操作现代化设备,如何去适应外资企业,如何去适应现代化社会。

鼓励缺乏学习信心的学生。有些学生对自己基础差,跟不上课程很着急,一段时间下来,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对这样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发现一点细小的进步就给予鼓励,使他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建立信心,并以他的进步来激励班上其他同学的进步,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经常抱怨专业课程学不好学不懂,最终导致对学习缺乏信心。因此要分析他们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以自己的学习经验为他们一一作出指导。

(六)德育渗透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心理相容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课程,在教育过程中,有时它比显性课程更为有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便是这一功能在教学上的有效运用。教育实践也证明,学生的学业兴趣。是带有浓厚感彩的,他们对某门功课的兴趣和爱好总是受师生关系制约的。师生感情融洽,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授课、情感、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学校教育中,班主任的作用理应重视,但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应引起关注,使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主阵地。

上一篇:语文处处皆美景 下一篇: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