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和谐的思想品德政治课堂

时间:2022-10-11 12:15:03

如何营造和谐的思想品德政治课堂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具备创新的能力,塑造适应时展要求的品质。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着重于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创新,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思品课堂?这也是本文所要探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和谐课堂;首席地位;合作探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尊重知识、重视科技和教育的时代。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教育方面的模式、体制进行改革。如何通过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课改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下面笔者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思品课堂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的代表。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让干什么,学生就只能干什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根本没什么自主性可言,更谈不上和老师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了。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搞满堂灌,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根本不喜欢,积极性也比较低。如此教学,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因此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新课程改革正是基于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而展开的。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与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合作关系,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不在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演员,是老师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探究者。同时老师的地位也演变成和学生一起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但要突出教师的“首席”地位,特殊角色。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指挥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和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当中的“首席”人物。通过教师的协调活动来规范控制着整个课堂活动,使之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达到一个和谐的地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到最佳程度,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创新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例如:我们在讲述思想品德第九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时可以这样进行:

①先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有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实材料,②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指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尽量让学生在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深入思考,反思之后自己提出该怎么办?

③之后教师在给出解决的办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真正把课堂变成以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 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如此才能在教学中提出令学生思维火花迸射的问题来。

应当注意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同时又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是学生努力跳一跳就能解决的问题。而且问题的提出方式要巧妙设计,要新颖,有思考价值,学生乐于去探究。

另外教师在活动中也要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充分发挥教师的“首席”地位,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适时引导,及时鼓励。

比如:在讲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时,就可以采用多角度、多层次、迂回式提问:(1)为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有哪些阶级局限性?

(3)既然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

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自然得出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论。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色彩,而且有效的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学生的创新能力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创新。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因此要转变学习方式,要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新问题,并且为了解决新问题和老师一起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直至把问题彻底解决。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认识和发现了不少新的情况、新问题。最后在和老师的共同解决中使自己的本领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到。

另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求证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对书本和教材的错误知识和陈旧思想大胆质疑,并且细心求证,最后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增强。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化与个性化的见解和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完成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细心的大胆求证。

最后在和老师的共同合作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真理只是相对而言的,而且真理必须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与时俱进的。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合作探究过程就是为了让理论不断完善,在这同时让我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时,会有一个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就提出要批判的继承。那么应该如何批判的继承呢?对于民间的风俗习惯和封建迷信又该如何甄别呢?我就及时抓住这个思维跳跃的火花,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努力去求证,结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其创造思维。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来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去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教师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提倡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改革应努力追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理念的实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 下一篇: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和传统实验室的比较研究